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最新03 > 正文
编号:11691480
麻醉临床指南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5kb)。

    第十三章 颅脑外科麻醉

    一、颅脑手术麻醉特点

    1、颅脑手术麻醉应注意颅脑生理的维护,重视颅内压,脑血流、脑氧供需平衡和灌注压的相互关系和调节。注意药物,PaCO2,PaO2变化对脑生理的影响。

    2、颅脑手术麻醉应掌握的问题

    (1)麻醉前用药以不影响呼吸不增加颅内压为原则。

    (2)麻醉诱导应平稳无呛咳,无颅内压增高。

    (3)麻醉药物应选择以能降低颅内压和脑血流为准,术后无清醒延迟和呼吸抑制。可选用硫喷妥钠,丙泊酚,咪达唑仑,依托米酯;芬太尼,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泮库溴铵,维库溴铵,罗库溴胺;异氟烷,七氟烷等。

    (4)麻醉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5)颅内高压病人麻醉手术中应用脱水药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6)坐位手术的病人应警惕空气栓塞和脑缺血、缺氧。

    (7)限制液体入量:输液以平衡液或生理盐水,依有无高热,脱水,血浓缩,及病情掌握液体入量。一般不输糖,因糖代谢产生水,可加重脑水肿。输血视失血量而定。失血量在20%以下,血色素高于80g/L可输血浆代用品。

    (8)皮质激素能抑制缺血时毛细血管通渗性的增加,有稳定溶酶体酶的作用。其能改善脑代谢,对脑水肿有一定防治作用。但大剂量应用可导致感染率增加,消化道溃疡出血等并发症。

    (二) 麻醉前准备

    1、病情评估:依病史及体检判断病情对麻醉选择与管理极重要。

    (1)神志:意识障碍与脑损伤程度相关。脑皮质缺氧及脑干网状结构受损,可出现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如躁动不安,淡漠,迟弛,呆板,继而嗜睡昏迷。

    用Glasgon昏迷计分判断昏迷程度,计分相加正常为15分。7分以下,持续时间6h以上,说明脑损害或严重损害,麻醉危险性大。深昏迷病人开颅手术死亡率高,只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交换量正常则无需麻醉或仅需局部麻醉。浅昏迷病人应注意有无不自主活动,躁动,肌张力增高,入手术室后应予固定,以防坠床。

    (2)瞳孔:瞳孔由小变大且固定不变或在未使用阿片类药的病人,缩小如针尖大,说明脑干受损。单侧瞳孔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或瞳孔不等大时,提示有颞叶沟回疝。双瞳扩大,对光反应消失,提示为枕骨大孔疝。如两侧瞳孔不等大,提示小脑幕切迹疝。

    (3)病人如伴有头痛,眩晕,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后期出现昏迷,呼吸循环紊乱,说明有颅内高压。

    (4)纠正水电解质失衡:颅脑疾患摄入量少,如伴颅内高压行脱水,利尿治疗,易造成容量不足,低钾血症。低血钾症患者术前应补充氯化钾,并置导尿管观察尿量,尿比重。

    (5)体温:中枢疾患,如伴高热,术前应控制体温,降低氧耗。

    2、麻醉前用药

    一般不用镇痛,镇静药,抗胆碱药,以防呼吸抑制,颅内压升高。

    3、麻醉方法选择:

    应依病情轻重,手术大小及病人神志情况决定。

    (1)局部麻醉:适用于神志清楚,手术时间短,不影响呼吸中枢的手术,如硬膜外血肿,单纯脑室引流。

    深昏迷危重病人疼痛反应减低,可放置口咽通气道,面罩给氧,局部浸润麻醉,必要时给与镇静监护(MAC),但应注意呼吸抑制。

    (2)全身麻醉:不适于局部麻醉的病人均可选用静吸复合全麻或全凭静脉麻醉。颅脑手术麻醉的选择以不影响颅内压、脑血流,或能降低颅内压、脑氧耗,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清醒快为原则。药物复合麻醉为主。

    (三)麻醉中管理

    1、呼吸管理:保持气道通畅,防治气管导管堵塞,扭曲,保持适当麻醉深度。术中避免呛咳、支气管痉挛,彻底清除气道分泌物,控制呼吸,潮气量为8~10 ml·kg-1,呼吸频率10~14次/分,保持PaCO2在30mmHg左右。

    2、循环管理:保持循环功能稳定,避免血压过高或过低。对于较大的颅内肿瘤,脑膜瘤,动静脉畸形,为减少术中出血,可行控制性降压。

    3、脱水:颅骨钻孔时快速滴注甘露醇1~2 mg·kg-1,可于10分钟起效,持续1-2小时。

    (四)术毕管理

    1、术终应保持一定麻醉深度,以免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

    2、拔管时应避免明显呛咳,憋气,故在有一定麻醉深度时清除气道分泌物,拔除气管插管,放置口咽通气道,面罩给氧。有条件应送入麻醉后恢复室,待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后送回病房。

    3、术终血压过高可用压宁定,硝酸甘油适当降压。

    4、无麻醉后恢复室时,拔管后应观察10~20分钟,病人呼吸循环稳定,唤之睁眼,呼吸空气时,PaO2在90%以上方可送回病房;或带气管插管回病房。

    (五)术中监测

    1、血压监测:可用无创或有创监测。

    2、心电图:持续监测心律、心率,心肌有无缺血,如中枢刺激发生意外,可及时发现处理。

    3、中心静脉压:指导补充血容量。

    4、体温:开颅后可能发生高热,应予监测。

    5、尿量:判断循环状态及输液。

    6、脉搏氧饱和度:判断氧合和肺换气功能。

    第十四章 胸内手术的麻醉

    一、对病人的评估与术前准备

    1、病人评估:

    开胸非心脏手术的麻醉,由于体位的改变,开胸后胸内压的变化,纵隔移位及单肺通气等对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病理生理的影响,对麻醉管理术中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术前对病人的评估重点应了解呼吸和循环代偿功能的状态。对围手术期心肺功能的危险作出判断。

    (1)病史与体检:重点了解有无心肺疾病史及症状与体征。

    肺部疾患主要表现为咳嗽,痰量增多,呼吸困难,肺内罗音和哮鸣音,胸痛,咯血等。

    对气道分泌物较多者,应了解24小时排痰量及性质。注意支气管扩张或肺脓疡的严重程度。术前应给予抗生素治疗,雾化吸入,体位引流,待感染控制,排痰量明显减少后,方可安排手术麻醉。

    呼吸困难者,除说明病情较重外,应明确肺疾患的性质、程度,属阻塞性肺损害亦或限制性和混合性肺损害,同时应注意有无心脏病引起的呼吸困难。

    咯血:应注意咯血量。急性大量咯血可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术前应正确评价病人心血管功能状况及代偿能力,对伴有下列疾患者会降低麻醉的耐受性,应给予高度重视:①有高血压病且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②糖尿病;③肥胖;④心脏病;⑤慢性心力衰竭。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如血压持续高于180/110mmHg时,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明显增加,术前应给予系统内科治疗和准备。

    糖尿病病人存在机体代谢紊乱和心血管及肾脏损害,以及易感染等危险因素。术前空腹血糖应控制在8mmol/L左右。酮体应为阴性,急诊病人亦应防止发生酮症酸中毒,以致发生不可逆昏迷。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

    除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外,术前应做动脉血气分析,了解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心电图如有:P波>2.5mm;电轴右偏;右室肥大;完全性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往往表明病人有右心超负荷。

    开胸手术前麻醉医师应亲自阅读胸片(正侧位)或断层片及CT,以了解病人有无气道受压及偏移程度;估计气管插管难度及气道通畅度;有无肺不张、肺部感染、肺大泡、肺脓疡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