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04 > 正文
编号:11699306
眩晕(课件).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71kb)。

    眩晕

    眩晕的定义

    *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错觉,是自觉的平衡感觉障碍或空间位相觉的自我体会错误,病人主观感觉自身或外物呈旋转摆动、直线运动、倾斜、升降或头重脚轻等不稳感觉

    眩晕相关的解剖结构

    * 内耳(inner ear)

    骨迷路:前庭、骨半规管、耳蜗

    膜迷路: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膜蜗管

    * 听神经:蜗神经、前庭神经

    * 脑干前庭神经核团

    * 小脑

    * 皮层

    * 其他:脊髓、头、颈、躯干、四肢

    骨迷路

    * 前庭:位于耳蜗与半规管之间,与平衡有关

    * 骨半规管:3个弓形弯曲的骨管,互相成直角,分为外(水平)、上(垂直)、后(垂直)半规管,当头前倾30度时,外半规管平面与地面水平,与平衡有关

    * 耳蜗:与听力有关

    膜迷路

    * 椭圆囊:分布有前庭神经椭圆囊支的纤维,感受位置觉,亦称位觉斑

    * 球囊:亦称位觉斑,有前庭神经球囊支的纤维分布

    椭圆囊和球囊由支柱细胞和毛细胞组成,毛细胞上方覆有一层胶体膜叫耳石膜,此膜系有多层以碳酸钙结晶为主的颗粒即耳石和蛋白质凝和而成(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解剖基础)

    膜迷路

    * 膜半规管:当纤毛因内淋巴流动而朝动纤毛方向倾斜时,半规管处于刺激状态;若朝静纤毛方向倾斜时,处于抑制状态

    * 膜蜗管:位于基地膜上的螺旋器又名Corti氏器,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前庭神经传导通路

    * 前庭神经首先进入桥脑延髓,大部分神经纤维终止于前庭神经核区,小部分入小脑。当一侧前庭神经损害时,引起两侧传入不平衡,在大脑皮层产生眩晕感觉。由前庭神经核发出的第2级神经元有下列通路:

    1.经内侧纵束到脊髓,所有前庭脊髓纤维与前角相连,因此来自内耳前庭的冲动可引起颈、躯干及四肢肌肉的反射性反应,受损出现平衡障碍、共济失调、头重脚轻、姿态感觉性眩晕

    前庭神经传导通路

    2.经内侧纵束到达同侧和对侧的眼动神经诸核,因此头位改变可引起两侧眼球的反射,这与维持眼肌张力的平衡密切相关,受损出现眼震。当眼动神经受损时,双侧前庭功能不平衡以至产生眩晕

    3.由前庭神经内核发出的纤维通过网状结构与植物神经相连,故可引起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这些组成了眩晕综合征

    4.前庭神经下核大部分纤维经绳状体上行到达小脑。大脑皮层的前庭中枢在颞上回后上部、颞顶交界区和岛叶上部。中枢受损可引起眩晕性癫痫

    小脑的通路

    * 大脑皮层通过额桥束、颞桥束以及取道脑桥臂的脑桥小脑束支配对侧小脑。从脊髓输入的本体感觉分别经脊髓小脑后束、绳状体及脊髓小脑前、结合臂终止于小脑蚓部,因而小脑得以调节骨骼肌的张力和协同功能。前庭觉经前庭神经直接输入,经前庭核、前庭小脑束输入至小脑的绒球小结叶及双侧顶核。小脑输出的冲动由齿状核发出,终止于对侧红核,再由红核脊髓束交叉至本侧的脊髓前角细胞,故小脑半球与身体是同侧关系

    平衡生理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靠前庭系统、视觉、及本体感觉之间的相互协调来完成,其中前庭系统最重要。

    * 半规管的生理功能

    * 球囊及椭圆囊的生理功能

    半规管生理功能

    * 主要感受正负角加速度的刺激。当头部承受角加速度的刺激时膜半规管的内淋巴因惰性反旋转方向流动,使感觉纤毛弯曲刺激感觉细胞,后者通过介质释放化学刺激转为电活动传入各级前庭中枢,维持平衡

    * 3个半规管相互垂直,每对半规管对其所在平面上的角加速度旋转最敏感

    球囊及椭圆囊的生理功能

    * 感受直线加速度,维持人体静态平衡。当头部进行直线加速度运动时,毛细胞弯曲而引起刺激,通过化学介质转变为神经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入到前庭各级中枢,以感知头位变化,引起相应反应.。球囊斑感受头在额状面上的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影响四肢内收肌和外展肌的张力。椭圆囊斑感受头在矢状面上的静平衡和直线加速度,影响四肢伸肌和屈肌的张力。

    眩晕的病因

    * 前庭系统性眩晕:又称特发性眩晕。系由前庭系统病变引起,包括内耳前庭感受器、前庭神经及核、内侧纵束、小脑、大脑的前庭中枢。表现为旋转性眩晕,耳鸣及听力障碍,眼球震颤,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等植物神经症状。持续时间短。分为三种:

    ①中枢性眩晕 ②周围性眩晕 ③位置性眩晕

    *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又称一般性眩晕。是前庭系统以外的全身各系统疾病引起的症状,一般无旋转感,只是头昏眼花或轻度站立不稳,很少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症状,也无典型的眼震。持续时间长,可达数月

    周围性前庭系统性眩晕

    * 前庭感受器至前庭神经颅外(段未出内听道)之间的病变引起

    ①耳源性:外耳及中耳病变,如外耳道耵聍、急慢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鼓膜内陷等累及内耳时;内耳病变如美尼尔病,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晕动病、迷路卒中、内耳外伤及耳硬化症

    ②神经源性:如听神经瘤、桥小脑角肿瘤、后颅窝蛛网膜炎、前庭神经元炎及脑膜炎

    中枢性前庭系统性眩晕

    * 由前庭神经的颅内段(出内听道)、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和皮层的前庭代表区病变引起

    ①脑干病变如血管性疾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延髓外侧综合征、锁骨下动脉盗血、椎-基底动脉性偏头痛)、脑干肿瘤、脑干炎症、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第四脑室占位、流行性眩晕、扁平颅底及小脑扁桃体下疝

    ②小脑疾病如小脑蚓部肿瘤、脓肿、出血、梗塞

    ③大脑疾病:颞叶肿瘤、脑血管病、颞叶癫痫、脑部炎症

    位置性前庭系统性眩晕

    * 位置性前庭系统性眩晕可为中枢性也可为周围性眩晕。头部处于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眩晕、眼震,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多无耳鸣及听力减退。

    ①周围性位置性眩晕:迷路耳石症(良性位置性眩晕)

    ②中枢性位置性眩晕:第四脑室肿瘤或囊虫等

    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①眼性眩晕

    ②心、脑血管性

    ③全身中毒性、代谢性、感染性疾病

    ④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

    ⑤头部外伤后眩晕

    ⑥颈椎病及颈肌病

    ⑦神经官能症

    周围及中枢性眩晕的鉴别

    诊断-病史采集

    * 发作特点:有无周围事物的旋转感

    * 眩晕的类别:前庭系统性、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 诱因:了解眩晕发作与体位及头位的关系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7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