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00432
中医之乡英才辈出 中药之库硕果累累 ——四川省中医药发展30年巡礼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37期
     “天府之国”四川,灿烂的巴蜀文化和富饶的自然资源,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医药名家,积淀了浓厚的中医文化,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拨乱反正,四川中医药事业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四川省通过贯彻执行中共中央[1978]56号文件和1984年召开全省振兴中医大会精神,将党的中医政策在四川的贯彻执行推向一个新的高度。1978年,全省县及县以上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中医医院只有24个,中医人员2054人,病床1761张,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在校生697人。改革开放30年来,四川中医药在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得到较快发展。2007年,全省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182个,病床21874张,全省中医药人员近10万人。成都中医药大学等6所省内高校举办了中医、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高等教育专业。拥有博士授位点16个、硕士授位点30多个,拥有博士后流动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中医类别本科在校生7464人、研究生1458人。四川中医药工作在全国中医药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积极的促进作用。
, http://www.100md.com
    30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四川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重大进展。

    中医药法制建设加强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四川省委、省政府重视和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制定出台了“保护、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法规,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1984年2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振兴中医工作大会,并作出了《关于振兴四川中医事业的决定》,从政策、机构、经费等方面给中医药发展以保障,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振兴中医工作,为此,国家卫生部授予四川省“振兴中医事业的先声”称号。四川省先后颁布实施了《四川省中医条例》和《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办法》,各市(州)全部建立了中医药管理局。2006年10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四川省中医药发展大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决定》,组建了由19个省级相关厅局作为成员单位的全省中医药工作厅际协调小组。确定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宏伟目标。2007年四川省政府相继召开了“四川省农村中医工作现场会”和全省民族医药工作会议,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文件,推进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为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协调保障机制。
, 百拇医药
    中医机构规模不断扩大,中医药阵地得以巩固和加强

    四川省现有县及县以上中医机构达208所,居全国第一位,其中中医医疗机构182所,床位2万多张,位居全国前列。现在,四川省拥有全国重点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5所,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12所,二级甲等中医院35所,达省标藏医院12所。组建了由16家医、教、研和企业组成的省中医药科教集团,建成了一批国家中药GCP中心、GLP中心、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究开发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和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

    构建方便有效的城乡中医药医疗服务体系

    四川省以县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站为网底,不断加强和完善农村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把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作为突破口,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以点带面,将县级中医院建成农村中医药工作的业务指导中心。2007年全省启动了120所县级中医医院改造建设项目,省级财政投入2.4亿元,市、县配套资金6.5亿元,力争在2010年全部完成建设任务。目前,两批78个县中医院已启动建设,省级建设经费10800万元已拨付到位。
, http://www.100md.com
    多层次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在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182所县以上中医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基本覆盖了全省21个市州及其县(市、区),据统计,近5年的年平均门诊量达1500多万人次。四川省在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中,明确规定100%乡镇卫生院要设置中医科室,使之具备向农村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功能。村卫生站配备中医药人员或中西医结合乡村医生,能够开展中医药服务。全省4609个乡镇卫生院中82%设立了中医科(室),50770个村卫生站中78.97%能开展中医服务,农村中医服务量已达36.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健全和完善四川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四川省大力开展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探索农村中医药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总结制定了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基本标准和细则,不断提高农村中医药工作服务水平和能力。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16个、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48个、先进乡镇650个,受惠农民总数达3700万人。

, 百拇医药     四川省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省6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中84.97%设立了中医科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服务量占34%,机构规模和服务量均处于全国最好水平。目前,四川已建成南充市顺庆区、成都市青羊区2个“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成都市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青羊区经验,加快了中医药进社区工作的步伐。

    2007年,四川省在民族地区启动实施了中医药民族医药惠民工程,重点推进中医药、民族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进”试点工作。全省在57个民族地区县,设立了500万元的药材周转金,按照封闭运行、无偿使用、滚动发展、良性循环、多方受益的使用原则,专项用于民族县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站购买中药材和民族医药材,让四川最困难的民族地区的广大农牧民都能享受到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

    中医药学科建设及科技工作成效显著

    目前,四川省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国家级重点学科、西部重点学科、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已达130多个,其中不少学科和专科在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基本形成了科研创新体系。四川省中医药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承担了多项国家支撑计划、973项目、863项目以及一大批部、省级中医药科研项目,并在学术技术上取得一定突破,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先后获得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励504项,其中国家及部(局)级33项,省级199项。
, 百拇医药
    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及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四川省着力从建立人才筛选和培养机制入手,大力实施名医战略,通过筛选和打造一批知名中医药专家,带动和培养一批中医药后备人才,形成宝塔型结构的名医人才梯队,打牢四川中医药人才基础。2006年开展了首届“四川省十大名中医”的评选活动,提出了“四不唯”的原则,既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不唯资历,不拘一格选人才,在社会上和业内引起了极大反响和好评。以后,全省将每5年开展一次“四川省十大名中医”评选活动,市、县同时开展名中医评选活动。目前全省已评出中医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70人,省级名中医209人,确定了省级名中医工作室21个、名中医诊疗室14个,初步形成了尊重名中医、争当名中医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以重点学科和名医工作室为载体,大力开展名医继承培养工作,造就一支名中医梯队,推动和鼓励人才的成长,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培育良好的人才基础。目前,四川省中医药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不含中药制造业),居全国第一位。其中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者61161人,中医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有6000多人。
, http://www.100md.com
    四川省重视中医药基层人才培养工作,从2004年开始实施“乡村医生中医学专业学历教育项目”,目前全省已开展培训15986人次,完成培训6009人次,培训毕业的医生均回到本地基层工作,为基层充实了力量,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从2005年启动实施了“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培训项目,为全省154个新农合试点县的乡镇卫生院2870名中医药临床骨干人员进行了培训,为基层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基层中医药人员。

    倾力打造中药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药产业已成为四川省工业化建设的七大重点优势产业之一。国家七部委和四川省共同定期举办的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和全国中医药博览会已经成为中医药著名国际品牌。为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现代中药产业,四川省启动实施了中药名企战略,政府注重引导和营造环境,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以资本和产权为纽带,加大现有产业资源的整合,鼓励优势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能带动行业快速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拉动中药产业全面提升。通过实施名企战略,全省中药产值快速增长,2007年全省中药产值达到150亿元,其中中药饮片产值28亿元,居全国第一位,中药产值已占全省医药工业产值的50%以上,形成了地奥、迪康、康弘等20多个生产规模上亿元的制药企业,产生了省医药集团、科伦医贸、西部药业等10余户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药品经营企业,涌现出地奥心血康、三勒浆等10多个单品种销售上亿元的品种,超500万元的产品已达140多个。, 百拇医药(罗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