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药学版 > 临床应用
编号:11743608
靶向治疗使肿瘤患者向“带瘤生存”迈进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9日 《中国医药报》 2008.12.09
     本报讯 分子靶向治疗代表了肿瘤生物治疗最新发展方向,它具有较好的分子选择性,能高效并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介绍,目前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主要有两类:小分子化合物和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化合物常用的有伊马替尼、吉非替尼、厄罗替尼、索拉非尼、拉帕替尼和舒尼替尼等。单抗类分子靶向药物常见有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等。这一系列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淋巴癌、胃癌等常见肿瘤治疗的有效率,延长了这些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

    欧阳学农主任介绍,实施分子靶向治疗时,为了确保每个患者治疗的个体化和特异性,要求根据每一位患者的基因序列和蛋白质功能信息,确定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分子靶点,选择针对该患者的、特异性最强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专家指出,一些分子靶向药物在相应的肿瘤治疗中展现了惊人的疗效,与放化疗协同作用使肿瘤综合治疗科学性更趋完美,联合用药治疗使肿瘤的治疗有效率提高20%~90%。欧阳学农主任表示,目前1/3的肿瘤能采用分子靶向治疗,尤其对治疗转移性、复发性的中晚期肿瘤患者有重要作用。通过采用靶向治疗,很多肿瘤患者能达到“带瘤生存”。

    虽然这些靶向药物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欧阳学农主任也坦言,不菲的价格和国内医生缺乏分子生物学、物理学基础是限制分子靶向治疗发展的因素。且分子靶向性药物多为非细胞毒药物,很难作为肿瘤一线治疗药物,因此需要联合用药。他强调,任何一个药物的作用机制都会阻断一些体内细胞的正常信息的传导,也会带来耐药性等相应的不良反应。(吴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