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00301
见证中药现代化发展历程 ——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40期
     任德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曾经任职于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中国药材公司、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国医药公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参与了中药现代化绝大部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日前,他向本报记者讲述了30年他所见证的中药现代化过程。

    1973年——中药机械化起始年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中药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中成药生产技术与生产方式经历了从简陋手工作坊到工业化生产的根本转变,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中药产业。今天我们所说的中药现代化,实际上是经历了机械化、工业化、现代化三个阶段的。

    1973年,是中药机械化的起始年。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任德权从中药生产一线被借调进了当时的燃料化学工业部医药组,参与了实行中药机械化工作,也开始了他从事中药管理工作的生涯。

    任德权说,中药机械化的起步推动者是周恩来总理。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国务院专门发了121号文件,提出了实行中成药生产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目标。我当时参加了调查中成药生产现状和装备情况的工作,并参与组织起草了中药机械化工作方案。
, http://www.100md.com
    从1973年到1978年,我主要是负责组织实施中药专用设备样机的设计、制造、试用与鉴定。比如,现在中药企业都在使用的多功能提取罐,这个项目以及名称,就是当时工作方案里提出的。在当时杭州中药二厂开发的密闭提取设备基础上,进行了总结提高,下计划给武汉化工机械厂进行产品定型研究,1978年在武汉召开鉴定会,并正式确定叫“多功能提取罐”。当时,大家埋头苦干,排除“四人帮”干扰,研制鉴定的设备还有很多。

    改革开放以后,中成药产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1978年,党中央再次提出“四化”目标。当时,这些研制项目及其生产被列入了国家计划,特别是一批重点中成药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基建项目也被列入了国家计划。这是前所未有的。因为此前对中成药生产企业的投资就从来没被列入过国家计划。上海中药一厂就是当时被列入国家基建计划、由国家投资、在1980年建成的新型中药厂。

    真正推广使用这些设备是在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大量中药生产设备陆续通过了鉴定开始生产,并且大面积在全国推广,从此开始,一批重点中成药厂实行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用上了不锈钢前处理、提取、浓缩、分离设备及喷雾干燥器、流化干燥造粒器等中成药成套设备。到80年代中期,重点中成药企业逐步告别小作坊生产,全面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 http://www.100md.com
    “这个变化,我是非常有感受的。”任德权说:“广州陈李济博物馆收集了很多过去的制药工具,3年前开馆不久,我去看了感到很亲切。那些锅、勺、箕、桶等,别以为是一百年前使用的工具,那些就是70年代我做调查时,在广州看到的当时中成药生产所用的,也就是30年前的东西。那时的熬药车间,下面烧火、上面木棒搅拌,蒸汽熏得天花板上布满了霉菌……”

    20世纪80年代——在机械化基础上实现工业化

    第二步,是在机械化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任德权介绍说。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迎来了中成药发展的新时期,当时的主管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下继续推进中成药的发展。1979年和1985年,分别召开了两次全国重点中药厂长会,在机械化、半机械化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中成药生产工业化的目标。

    中药工业化的目标是要在生产手段机械化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方式的改变,即从人工作坊式生产向现代工业生产转变。这其中最突出的标志,就是建立中成药生产的工艺规程,以及系列相关管理制度。
, http://www.100md.com
    比如,中药生产中的炼蜜,过去蜜要炼到什么程度,老蜜、中蜜、嫩蜜,都是老师傅凭经验说了算,老师傅说行就行。建立炼蜜工艺规程,就是把生产过程及过程中每个工序、每个岗位标准化,每个岗位都有操作法。不同的蜜,炼制温度、时间要求严格实现数据化,建立含水量与黏度的相关关系以区别老、中、嫩蜜,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形成以工艺规程、岗位操作为中心的工业生产制度。

    也是在这一时期,我们把现代制药的管理引入了中成药领域,提出了中成药工业生产GMP的基本要求概念。

    8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成药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中药工业化带来了中药企业生产面貌的巨大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一批新型的中成药企业开始涌现出来,如杭州中药二厂,到80年代中期的“武汉健民”、“桂林三金”、“九芝堂”、“山东东阿阿胶”等,以及90年代初的“三九”、“太极”、“扬子江”等。

    生产方式的改变,提高了生产的整体水平。中药剂型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片剂、颗粒剂(当时叫冲剂)、口服液,发展特别快,胶囊剂、注射剂也得到了发展,由于适应了市场的需求,这些剂型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 百拇医药
    应该说,中药业的整个进步,首先是从中成药开始的。90年代初,中药工业在中药业中占有主体主导地位,中药农、工、商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1996年——迈上中药现代化之路

    对中药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最初的提法有多种。当年,有提“中药科学化”的,也有叫“中药西制”的。1978年的厦门会议上,中药业界对此进行了专题讨论与争论,后来达成了共识,大家一致认为,那些提法不科学,应该是“中药现代化”。任德权说。

    从国家层面认定“中药现代化”目标,是在1996年。这一年的12月,我国第一次以党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开幕式由时任常务副总理的朱镕基主持,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又发了文件。无论是会上总书记、总理的讲话,还是会后文件,都明确提出了要实现中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的现代化。

    中药现代化是全方位的,如果说,中药工业化是生产方式的转变,那么,中药现代化就不光是生产方式现代化,还包括产品自身从剂型、质量到包装等的现代化,涉及科研、企业机制等各个方面,都要全面与时代接轨。此后,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后来的国家药监局等,都为了这一目标而在努力。
, http://www.100md.com
    90年代末到本世纪,中药质量标准的现代化成为重要内容,包括采用现代仪器的指纹图谱等,努力实现中成药质量可控;同时,规模化的工业生产,呼唤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GAP),提出了中药农业也要现代化;中药饮片的现代化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中药开始了全面科学、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开始走向国际。

    伴随着中药现代化的步伐,中成药工业产值从1978年的8个亿,到1989年50亿,再到1998年300亿,2007年达到了1370亿。中药业将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应用于中药生产,与西药同步前进,两个产业亦同步前进、同步增长。现在中药业的先进企业,其风貌与环境跟外资、合资西药厂相比一点也不差!

    任德权最后对记者说,中药现代化今后还有许多工作要进一步去做。发展中药有两条路,我们都应该重视:一是“研究中药”或者说“中药的现代化开发”,要不拘一格地用现代技术研究中药,开发出的可以是新化学药、植物药;另一条路绝不能放弃,而且今后更要重视,就是“中药研究”,也就是坚持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的“中药现代化”。再现代化,还是中药。中药农业、中药饮片、中成药,都需要继续努力,当前现实中最核心的是质量,怎样做到药材、饮片、中成药的质量可控和稳定,保证中医的功效,这是源头。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中医诊断“望、闻、问、切”仪器化、中医药功效指标数字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中医理论的现代化表述和中医内涵与现代生物系统学的衔接,都是摆在我们及今后几代人面前的历史任务。我很赞赏胡耀邦同志1984年对“胡庆余堂”的题词“中医中药是门科学,门门科学无止境”。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世界将会越来越看到中医药学的科学性。, http://www.100md.com(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