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品研究 > 药物不良反应 > 药物警戒
编号:11743136
多环节入手预防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23日 《中国医药报》 2008.12.23
     □李玮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此类抗生素过敏发生率为0.7%~10%,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为0.004%~0.04%,并且近年休克的病例数目有增多的趋势,死亡率高达10%。因此,采取措施预防控制过敏反应的发生刻不容缓。根据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引起的过敏反应的特性,可以在用药、研发、生产等不同环节采取措施预防并减少临床过敏反应的发生。

    了解患者过敏史

    鉴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多发性、严重性与过敏史密切相关,口服用药之前必须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过敏史阳性的患者应该慎用,静脉用药之前宜做皮试,而且要用拟用药物做皮试,不宜使用其他药物代替。对由于病情或者给药途径限制,必须同时采用某类抗生素治疗的时候,应尽量采用与过敏抗生素结构差异大的药物,以避免交叉过敏反应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据统计,ADR病例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静脉给药的占到90%以上,因为药物直接进入静脉,血药浓度高,同时又存在热源反应、微粒反应以及细菌、病毒感染等因素,所以静脉给药较口服给药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这提醒临床医生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选择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时候也应该注意,尽量避免用药过程中产生高分子杂质。例如,阿莫西林颗粒应该使用凉水冲服,因为开水冲服的时候,其高分子杂质可以增加100倍。

    用药后严密监测

    据报道,迟发性变态反应一般在48~72小时后或者更长时间出现,是由致敏的T淋巴细胞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而引发的;而速发型的过敏反应,多发生在给药后的5~30分钟,有的超敏体质的病例,甚至嗅到β-内酰胺类药物的气味即可引起昏厥。所以临床给药时和给药后应该严密观察患者,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过敏现象,做好抗休克急救准备。
, 百拇医药
    注意配伍药物的选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酸性条件下容易分解,所以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比在葡萄糖注射液中稳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在2007年发出紧急通知,头孢曲松钠与含钙的溶液同时使用时,可能导致死亡。目前有报道称,注射用呋布西林钠和甲磺酸加替沙星之间,注射用头孢匹胺钠与左氧氟沙星之间、氧氟沙星注射液之间存在配伍禁忌,所以给药时候应该充分考虑类似原因的影响。

    加强药品质量控制

    控制药品中高分子杂质的量可以增加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所以《中国药典》规定:高分子聚合物检查的品种,由2000年版的4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品种扩大到了2005年版的11个。增加的品种包括青霉素钠、青霉素钾、青霉素V钾、头孢呋辛钠、头孢唑啉钠、阿莫西林和头孢拉定的原料和制剂。随着监测方法的完善和生产质量的提高,未来对药品质量的控制将更为严格,这对于预防并减少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将起到重要作用。
, http://www.100md.com
    研发新型抗生素

    在研制新的复方药物和新的生产工艺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其对杂质生成量的影响,尽量减少高分子聚合物在药物中的含量。同时对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寻找新一代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也是增加药物安全性的需要,如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氨曲南使用后,其抗体产生率要比传统的青霉素类与头孢类抗生素要小得多。

    相关链接: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导致的过敏反应并非全部由药物本身所致,而和药物中存在的高分子杂质有关。药物中的高分子杂质可以分为两类;外源性杂质和内源性杂质。外源性杂质一般来源于发酵工艺,为蛋白、多肽、多糖等杂质或者与抗生素结合的杂质;而内源性杂质一般指抗生素自身聚合产物。不同侧链的药物所产生的高分子杂质类型不同,引起的交叉过敏反应概率也不同。不同侧链的青霉素类药品因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青霉噻唑基,因此他们之间都能发生交叉过敏反应。而不同侧链的头孢菌素因为没有固定的抗原决定簇,所以他们之间没有交叉过敏反应,而只有当它们7位侧链的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时候才会发生交叉过敏反应。,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