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15946
四个变化注释三十年发展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改革开放纪实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55期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迅速崛起的30年。30年来,安阳市中医院由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医院,发展成为全国示范中医院、三级甲等中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廉医、诚信、为民、和谐”医院等30余项荣誉,以其突出的医疗特色、完善的服务功能、一流的诊疗水平、优美的诊疗环境成为河南省卫生系统改革发展的一面旗帜,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从7亩小院到“市委大院”

    安阳市是著名的古都、甲骨文之乡。安阳市中医院始建于年,最初是个中医联合诊所。翻开安阳市中医院院志,在“沿革”一章中有如下文字:1978年后,贯彻改革、整顿、提高的精神,安阳市中医院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事实的确如此。正是从1978年起,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医专科医院起步,安阳市中医院以惊人的变迁向综合性现代化中医院飞速迈进。

    30年,安阳市中医院基础建设实现了三个大跨越。
, 百拇医药
    第一次跨越是1987年。1980年前,医院在老城区,总占地面积不足5002.5平方米(大约7.5亩地),建筑面积3200多平方米,最高的病房楼不过三层。1980年后,市政府将北关广场低价转让给中医院,1985年初,建筑面积4360平方米的门诊综合大楼破土动工,1987年3月竣工投入使用。门诊大楼的启用,标志着该院基础建设迈上了新台阶。第二次跨越是1993年。1992年~1993年,搭乘创建全国示范中医院的东风,安阳市中医院克服诸多困难,筹集资金,使6340平方米的病房大楼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拔地而起。病房大楼的建成,成为该院发展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第三次跨越是2003年。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占地面积狭小、发展空间受限致使住院病床不断告急,科室发展严重受限等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突显出来。2002年底才组建的新一届院班子在闫清海院长的带领下,紧紧抓住安阳市委、市政府机关整体搬迁的有利契机,多策并举赢得多方支持,以政府补贴、土地置换的形式购买了“市委大院”,这一惊人之举在安阳市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社会各界在赞赏中医院领导思路清晰、果断决策的同时,也为安阳市领导支持中医事业发展的壮举给予喝彩!2003年9月,安阳市中医院新院址隆重开诊。新院址的投入使用,使医院占地面积由1.2万平方米增长到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由1.6万平方米增加到4.5万平方米,等于再建了两个中医院,奠定了医院未来数十年发展的基础。
, 百拇医药
    从“三根指头”到现代科技

    1978年前,安阳市中医院以中医专科特色出名,主要由中医坐诊。据院志记载,当时医院“当家”的设备是一台单导心电图机,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院也没有多少像样的医疗设备。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医务人员充分感受到缺乏必要诊疗设备带来的“捉襟见肘”:重症病人治不了,复杂病例无法确诊,一般病人留不住。病人的需求就是最大的需要,传统三根指头的诊断模式已不能适应疾病谱的变化和病人多层次的需求。经过重新思考和定位,院领导认识到,先进设备是现代科技对医学的贡献,是中医诊疗方法的延伸,应中西医共享之。医院由此确立了“弘扬中医特色,坚持中西医结合,建设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的发展目标。

    1995年后,该院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遵循着“以设备带专科,以专科促设备”的思路,医院充分发挥了先进设备在医疗服务中的综合效能,可以说每一套设备的购置都代表着一次诊疗水平的飞越。1995年10月,购置了安阳市当时最先进的彩超;1996年购置了血液透析机建立了肾病科和透析中心,同年购置了德国西门子全身CT机;1997年购置全套美国进口监护设备并建立了重症监护病房,使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1999年购置了当时市里最先进的德国西门子螺旋CT机,随后,在全省中医系统首家引进大型数字心血管造影及介入系统,使介入治疗技术在医院生根开花,在心脑管及外周血管疾病的诊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1995年至2002年,医院设备投资高达2000余万元,从此,单纯依靠“一个枕头三个指头”诊断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百拇医药
    2003年后,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弘扬中医特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医院功能的完善,根据专科发展需要,2003至2007年五年间,先后投资逾2000万元引进了美国GE核磁共振、美国杜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100余台(套)。目前,该院设备总值较1978年前增长了数百倍。先进设备的引进,极大地完善了医院功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为内科诊疗、外科手术、科研创新、健康体检等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一系列先进设备的引进,就是一次次跨越式的发展曲线,对安阳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内外科并举、多优势互补”的发展战略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极大地增强了该院的综合竞争实力。

    从单纯中医疗法到中西医并举

    2004年12月10日,豫北地区首例肝脏移植手术在该院取得成功。消息立即在河南省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安阳中医院不简单,赶在许多大型西医院前开展了肝移植、肾移植、冠脉搭桥等一系列重大复杂手术,过去西医院的专项中医院也有了。从1978年前无西医外科到2008年,肝胆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脑外科、耳鼻喉科、妇产科、肛肠科等外科系列的崛起,标志着安阳市中医院中西医内外科并举的发展格局已初具雏形。
, http://www.100md.com
    1978年~1984年该院的记载很难觅到外科手术踪影。在中医外科、中医喉科、中医正骨科、中医妇科中,中医诊疗方法占绝对地位,如正骨科主要采用夹板固定、手法复位、外敷药物、熏洗热熨等;喉科主要采用吹药、针剂、探吐、火烙、刮痧等。这些传统诊疗手段虽然吸引了大批病人,彰显了中医疗法的传统优势,但治疗手段局限的弊病也不断显现出来,用当年在中医外科学徒的一位老医生的话说:“病人很多,大多可以保守方法治愈,但需要手术的病例只能转西医院了。”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1985年后,该院外科从肛肠科开始起步,小心翼翼地开始了中西医内外并举,完善医疗功能的尝试。1989年,医院组建了普外科,但直到1992年,外科仅能开展阑尾切除术等较小的手术项目,年手术台次100余台。1993年后,随着新病房楼的启用,一些较大型、较高难度的手术如肝肾移植、心血管造影并支架置入术、心脏不停跳下冠脉搭桥术等相继成功开展。2007年,该院年手术台次已突破2300例。外科的迅速发展,填补了单纯中医疗法的治疗空白,同时,也促进了医院向中医特色突出,整体功能完善,中西医结合技术全面的综合型中医院目标迈进。
, 百拇医药
    从学徒式中医到高学历群体的崛起

    安阳市中医院改革开放30年也是吸纳人才,聚合人才,创造人才的30年。30年间,该院由人才匮乏,学科单一,只能培养学徒式的中医,到如今的高职称、高学历、高技术人才群体崛起,成为吸引人才创业的“磁石”。

    30年前安阳市中医院全院人员仅有2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虽然有150余人,但医师以上职称人员仅40余名,高级职称医务人员屈指可数,临床人才严重匮乏。1985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医院进入了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人才需求再次成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从1986年开始,该院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鼓励广大医务人员参加各类成人考试,提高学历水平,同时,每年均举办20余期新技术、新理论学习班,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1991年~2000年10年间,先后选派100余名医技人员到国内著名医疗机构进修深造。

    特别是2003年后,以闫清海为院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视人才资源为第一资源,通过“筑巢引凤”、“搭台唱戏”,利用设备优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等综合优势,聘请重量级人才、引进专家型人才、招聘实用型人才,推动了新型专科和创新技术的开展,涌现了一批在市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名医名家,汤建光等3人先后被河南中医学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硕士研究生导师,进入国家“112”人才工程名录;宋文俊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康进忠被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一大批拔尖人才脱颖而出。进入2008年,安阳市中医院的人才资源已由“幼芽初萌”成长为“参天大树”。目前,该院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达91.3%,副高以上高级专家81名,全国继承型导师、河南省中医终身荣誉奖1名,在读博士2名、硕士研究生36名、优秀市管专家3名、市级学科带头人7名、省级专家1名,形成了群英荟萃、人才济济、蔚为壮观的临床医学技术群体。

    回顾30年来,安阳市中医院医院规模扩大了近10倍,各项主要业务指标翻了十几番,固定资产增长了100余倍,诊治病人超过千万人次,出院病人超过12万人次,为安阳市乃至河南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百拇医药(海霞 谢文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