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最新03 > 正文
编号:11713717
章次公医案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748kb)。

    说 明

    一、本篇共集章次公先生临证医案720余则,分为内、妇、儿、外四科,大都是先生在1940年前后的诊案。其中有些病种如回归

    热、登革热、脚气、性病等,现已少见或绝迹,书中保留有关典型

    病例,意在展示先生于此是如何辨证、辨病与治疔的。

    二、各科分类,大多沿用中医病名,少数采用现代医学病名。

    方药剂量改用克为单位。医案后的"按",或论病机,或释方义,或

    议诊断,或从药测证,或提示临床注意要点。

    三、案内处方所用药量,由于三四十年代药材多为天然生药,药力较强,故用量较轻;今则植物药多为人工种植,药力大减,用

    量均增大,故用量需根据现行使用之剂量而酌定,以免影响药效。

    四、本篇在1979年曾由先生的门人朱良春、刘季和、蒋敏达

    姚守诚、陈继农、王冠庭、杨友林、史惠甫、翁绍和、李树仁等集

    体整理,经朱良春执笔汇总,门人何绍奇、朱步先协助,于1980年

    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此次又重加审订,并增入部分医案,以飨读者。汤叔良、石坚如二位同志提供部分病案,顺此致谢。

    感 冒

    1.男。壮热骤然而起,无前驱症,腰腿剧痛,苔白薄满布。

    非温散不可。

    生麻黄3克,川桂枝5克,羌独活各6克,秦艽、西河柳、六神曲各9克,杏仁泥12克,粉甘草3克。

    2.男。热6日,未得畅汗,腰部酸楚不可耐,头为之痛。

    生麻黄3克,杏仁泥9克,杭白芍5克,羌活6克,蔓荆子

    9克,桂枝5克,香白芷9克,川芎5克,甘草3克。

    [按]先生对感冒一类病证,如突然头痛、发热、恶寒、骨节疼

    痛者,或此等症状持续不超过1周者,恒用麻黄汤加味温散而取效。

    又麻、桂合用,作为辛温解表时,其用量常不如麻黄用于平喘,桂枝

    用于通络为大。这是"轻可去实" 之意。

    3.男。恶寒特甚,胸闷作呕。麻黄加吴茱萸汤主之。

    生麻黄3克,川桂枝5克,杏仁泥12克,淡吴萸5克,姜

    半夏9克,橘皮6克,六神曲9克,生姜3片,甘草3克,太乙丹1粒。

    [按]此为外感寒邪、胃失和降之证。恶寒特甚,故用麻桂辛温

    以散寒;胸闷作呕,故用吴萸、半夏、生姜、杏仁降逆止呕;橘皮、神曲、甘草以和胃。太乙丹又名玉枢丹,具有辟秽、解毒、止呕的作

    用。

    4.男。形寒骨楚,风寒束于太阳之表,腠理不得疏泄也。不

    更衣7日,仲景有桂枝汤加大黄之例,今师其意。

    川桂枝 (后下)、生麻黄、蔓荆子各3克,羌活9克,生锦

    纹3克 (判细末分吞),郁李仁12克,杏仁泥18克,晚蚕

    沙9克 (包),粉甘草3克。

    [按]表里俱实,则表里两解,用桂枝加大黄汤。以其形寒骨楚,更益麻黄、羌活等以增强解表之力;以其不大便者7日,故重加郁李

    仁、杏仁以润肠;大黄小量生用者,以取其轻泻之功。师古方意而不

    泥于成方。

    5.女。形寒骨楚,一身拘急不舒,此风寒外束之象;胸闷,喜太息,舌前光红,虽渴欲饮冷,而其脉不见洪大。仍当温散。

    麻黄2克,荆芥5克,紫苏叶6克,川芎5克,枳实、神曲

    各9克,全瓜蒌 12克,晚蚕沙9克 (包),杏仁泥 12克,甘草3克。

    二诊:药后,渴欲饮冷者抟为思沸饮,此露出申寒之本质

    矣。可见胸闷、喜太息与两脉软而数,皆寒为之也。

    生麻黄3克,炮附片5克 (先煎),细辛3克,白芷、白芥

    子各9克,羌活、陈皮各6克,荜澄茄、晚蚕沙 (包)各9

    克,生姜3片。

    [按]此病初诊胸闷,渴欲饮冷,喜太息,舌前光红,皆假热象

    也。先生不为假象所惑,而抓住风寒外束之病因病机要点,主以温

    散。二诊由渴欲饮冷转为思沸饮,系中寒之本质毕露,可知辨证之准

    确。

    6.男。有表证,以剧烈之头痛、腰痛为苦,兼有便秘,溲少

    而痛。木香槟榔丸、九味羌活汤主之。

    防风、羌活各6克,细辛3克,苍术5克,白芷9克,川

    芎、黄芩各5克,生地9克,甘草3克,生姜3片,葱白5

    茎。另:木香槟榔丸9克,1次吞服。

    [按]先生曾嘱先服丸剂以通便,后服汤剂以解表。这是破前人

    先解表而后攻里的方法。其他如急性肠炎的初起,用之也有显效。

    7.女。骤然而热,恶寒,无汗,头痛,一身酸楚,胸中苫闷,苔薄白而腻,脉不数。感冒之象毕露,一般非一候不能解。

    荆芥、防风各 6克,大川芎5克,薤白头9克,春砂壳3

    克,生枳实6克,粉甘草3克。

    [按]先生于此案,初用辛温解表轻剂2剂,效果不显,迸而加

    重辛温之剂,改用加味麻黄汤。所谓加味麻黄汤者,即h用羌活、藁

    本以助麻、桂温散之力。患者胸中苦闷,苔白腻,得砂壳、薤白头、枳实等辛香宣化之品而症情改善;继以佩兰、砂壳、神曲等芳香化

    浊、理气消导之药,以奏全功。先生应用辛温解表药,或麻、佳,或

    荆、防,每叮嘱病人温服、覆被,以助发汗。此是张仲景《8服。、"复取微似汗"之意。病人经依法服加味麻黄汤2剂后,果然汗出身

    凉,渚症悉解。

    8.徐女。3日来恶寒发热,头痛骨楚,而温温欲吐,舌苔白腻。

    用此方辛温解表以退热,芳香化浊以镇呕。

    荆芥穗、紫苏叶、川桂枝 (后下)各5克,藁本、川羌活各

    9克,香白芷 5克,姜半夏9克,陈广皮 5克,六神曲6

    克,生姜2片。

    二诊:胃肠型感冒与肠伤寒,在难于肯定之际,用发汗剂可

    以得其梗概。今药后热己退净,两日未再升,非肠伤寒也。胃

    果,大便难,食后有泛恶现象,以此法调其肠胄。

    佩兰梗5克,薤白、姜半夏各9克,陈广皮5克,云苓、生

    枳实各9克,白豆蔻5克,六神曲、谷芽、麦芽各9克,佛

    手5克。

    [按)先生一贯主张"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各取所长,以补其

    短。故其医案中往往应用酉医学病名。此案即以其实践经验,来鉴别

    胄肠型感冒与肠伤寒,值得珍视。初诊解表化浊,得汗而热即退净,可知并非肠伤寒,而是外寒夹湿之感冒。二诊乃用二陈加芳香化浊、通利气机之品,以调整肠胃功能。

    9.女。用麻桂发汗,其热依然不下挫;舌苔厚腻,胸闷泛恶,湿阻中焦,当疏邪化湿。凡邪之夹湿者,其热往往不能迅速下

    挫,大攻其表无益也。

    川桂枝5克,生苍术、橘皮各3克,姜竹茹、带叶佩兰、炒

    枳壳各6克,姜半夏3克,生姜1片,六神曲9克,晚蚕沙

    12克 (包)。

    [按]风寒袭于表分,湿浊内蕴中焦,治之大要:疏邪必兼化湿。

    "凡邪之夹湿者,其热往往不能迅速下挫",伤寒如此,温病更如此。

    此乃经验之谈。

    10.男。外感夹湿,湿为阴邪,故恶寒特甚而两足冷。

    桂枝、当归、白芷、草果各9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74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