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03 > 正文
编号:11714141
预防糖尿病足.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398kb)。

    Hmh

    一、定义(WHO)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简称DF)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的与局部神经异常、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 糖尿病足

    糖尿病截肢的原因:

    神经或血管病变

    外伤

    溃疡

    溃疡难以愈合

    感染

    截肢

    二、流行病学

    因诊断标准不统一,资料来源不一致,致报告的DF发病率不一致。

    西方国家:

    5~10%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溃疡。

    1%的糖尿病足溃疡截肢

    糖尿病是非创伤性截肢中的首位原因。

    糖尿病截肢是非糖尿病的15倍。

    美国每年糖尿病的医疗费用中1/3花在了糖尿病足病的治疗上。

    中国:

    1991年~2000年全国住院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调查回顾性分析:住院的T1DM和T2DM患者中分别有2.6%和5.2%合并糖尿病足。

    北京306医院:1996~2000年住院糖尿病患者中DF占2.45%,DF截肢率14%。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病变的情况

    糖尿病诊断时合并微血管病变的情况

    中国住院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情况

    1991-2000年,24996例,30省(除外西藏自治区)

    ? 高血压31.9%

    ? 脑卒中8.0%

    ? 冠心病14.9%

    ? 心肌梗死1.6%

    ? 心绞痛3.6%

    ? 坏疽&截肢3.0%

    ? 视网膜病变24.%

    - 增殖性5.9%

    ? 糖尿病肾病33.%

    - 肾功能不全6.5%

    ? 神经病变60.%

    - 周围神经病变38.%

    - 自主神经病变20.%

    三、DF发病机理

    1、神经病变

    ①感觉神经病变→足部对疼痛、冷热及振动的感觉↓→直接导致足部的损伤。

    ②运动神经病变→足部小肌肉(足内肌)的无力及萎缩→足部屈肌及伸肌的失平衡→脚趾呈爪形屈曲状,跖骨头凸起,脚弓变平→全身重量集中在跖骨头及足根部→足部受压点胼胝形成

    ③自主神经病变→损伤下肢交感神经纤维→下肢皮肤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皮肤干燥,发生干裂→细菌感染

    三、DF发病机理

    2、血管病变

    下肢外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管腔狭窄→微循环障碍→引起皮肤,神经营养障碍→溃疡和坏疽。

    3、足底所受压力异常和胼胝形成

    4、 足部感染

    5、其它:①合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②对糖尿病及其管理了解较差③高龄④高血糖引起慢性缺氧状态和阻止细胞对缺氧的感知与反应→足溃疡持久不愈

    四、DF的分类和分级

    (一)根据病因分类:

    神经性溃疡:足温暖、麻木、干燥、痛觉不明 显,足背动脉搏动良好,足底溃疡

    神经-缺血性溃疡:足凉、休息时痛、足背动脉 搏动消失,足边缘溃疡或坏疽。

    缺血性溃疡:很少见

    (二)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级

    DF的Wanger分级法

    分级 临床表现

    0级 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目前无溃疡

    1级 皮肤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 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

    肿或骨的感染

    3级 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级 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级 全足坏疽

    资料表明:

    截肢率随溃疡的深度和分期的严重程度而增加

    非感染性非缺血溃疡在随访期间无一例截肢

    溃疡深及骨组织,截肢率增高11倍

    感染和缺血并存者的截肢率增加近90倍

    五、DF的诊断:

    (一)病史:

    ①足溃疡的原因、持续时间、程度和进展

    ②既往和现在的治疗史、包括以往的下肢外科治疗史

    ③血糖、血脂、血压控制情况

    ④是否吸烟

    (二)体检:

    ①溃疡:外观、范围、深度、气味

    ②皮肤温度

    ③其它:有无浮肿、足畸形、软组织感染、骨髓炎等

    ④ 肢体和鞋袜是否合适

    ( 三)周围血管检查:

    1、抬高试验: 双下肢抬高30°以上,持续30秒,然后放回水平位,10秒之内有毛细血管充盈为正常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239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