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最新02 > 正文
编号:11714007
临床教学查房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3kb)。

    临床教学查房

    一、经治医师报告病历:患者XXX,男,68岁,离休干部。主因胸骨后压榨性疼痛3小时于2008-10-20入院。缘于入院当日15时突然出现胸骨下段后方剧烈压榨性疼痛,伴窒息感,头晕。含服硝酸甘油2片无缓解,于18:00急诊入院。查体:血压,110/80mmHg,心率,55次/分,律齐,未闻心脏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Ⅰ°房室传导阻滞;STⅡ,Ⅲ,aVF呈弓背向上抬高0.1-0.5mV,STⅠ,aVL,V2-5水平压低0.1-0.6mV,TⅡ,Ⅲ,aVF高耸,TV2-6低平。CK-MB,185IU/L(正常对照0-20),cTnT (+)。诊断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推测为右冠状动脉近段阻塞。入院后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用药后30分钟胸痛消失,心电图出现一过性加速性室性自搏心律和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STⅡ,Ⅲ,aVF呈弓背向上抬高0.05-0.1mV,STⅠ,aVL,V2-5回到等电位线,TⅡ,Ⅲ,aVF接近正常,TV2-6低平。提示冠脉再通。经常规镇静、抗心律失常、抗凝及GIK液治疗后病情稳定好转。住院期间因情绪激动于10月24日18:45、24日21:45和10月27日三次出现阿-斯发作,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窦性停搏最长达6秒钟。经心前区捶击后心脏按摩、四次非同步直流电击除颤(200瓦/秒),静脉给予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碳酸氢钠等抢救药物,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等措施,抢救成功。使患者转危为安。10月26日患者出现左腿深静脉血栓栓塞,给予尿激酶30万单位左股动脉内注射,辅以罂粟硷、局部湿敷硫酸镁等,肿胀和疼痛消失。经过进一步扩冠、抗凝和抗动脉硬化治疗,现患者一般状态好,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楚,心率56次/分,律齐,肝脾不大,双下肢无水肿。复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心室率56次/分,无病理性Q波形成,ST段回到等电位线,TⅡ,Ⅲ,aVF,TV2,3呈"冠状T"。

    二、由XXX副主任医师就该病人进行教学查房

    患者为老年男性,平素吸烟,喜肉食。离休前从事办公室工作。发病有典型胸痛,持续不缓解,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伴窒息感和头晕。血压正常,心率缓,心电图STⅡ,Ⅲ,aVF呈弓背向上抬高0.1-0.5mV,CK-MB升高,cTnT (+)。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没有问题。但我们临床上常见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老年人常以气促和心衰加重为主要表现。偶见无明显临床症状者。因此对老年人的病情变化要特别引起注意。对出现胸痛的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描记18导联心电图,注意与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和急性胸膜炎及急腹症相鉴别。要做到迅速诊断,一经确定诊断,争取在30分钟内开始溶栓或90分钟内直接PTCA治疗。对暂时不能作出诊断的要严密观察,动态观察心电图和血清心迹标记物的演变,提倡常规检查血清肌钙蛋白,以防漏诊。

    急性心肌梗死胸痛特点:AMI疼痛常在胸骨后或左胸部,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部放散;有时疼痛部位不典型,我科以往就诊患者有以牙痛为主诉的例子。疼痛常持续20min以上,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常伴窒息与烧灼感、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晕等。女性常表现为不典型胸痛,而老年人更多地表现为呼吸困难。

    心肌梗死心电图动态改变特点:Ⅰ.有Q波心肌梗死者:⑴发病数小时内无异常出现或出现异常高大两肢不对称T波;⑵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向上,与直立T波连接,形成单相曲线。数小时至两天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为急性期改变。Q波在34天内稳定不变,以后70-80%永久存在;⑶不进行治疗干预,ST段抬高持续数日至2周左右,逐渐回到基线水平,T波则变为平坦或倒置,是为亚急性期改变;⑷数周至数月后,T波呈V型倒置,两肢对称,波谷尖锐,为慢性期改变。T波倒置可永久存在,也可数月至数年内逐渐恢复。Ⅱ.无Q波心肌梗死中的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先是ST段普遍压低(除aVR,有时V1导联外),继而是T波倒置,但始终不出现Q波。ST段和T波的改变持续存在1-2日以上。

    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心肌标记物的变化:⑴肌红蛋白:1-2小时出现,4-8小时达高峰,持续0.5-1天。⑵心脏肌钙蛋白I:2-4小时出现,10-24达高峰,持续5-10天。⑶心脏肌钙蛋白T:2-4小时出现,峰值10-24小时,持续5-14天。⑷肌酸磷酸激酶(CK):6小时出现。24小时达高峰,持续3-4日;CK-MB:3- 4小时出现,10-24小时达高峰,持续2-4日;⑸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12小时出现,24-48小时达高峰,持续3-5日;⑹乳酸脱氢酶(LDH)6-10小时出现,2-3日达高峰,持续1-2周才恢复正常;⑺α-羟丁酸脱氢酶:12-18小时出现,24-72小时达高峰,持续7-20日。目前认为肌钙蛋白是比较敏感而准确的指标。

    AMI的一般治疗:⑴监测: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异常和低氧血症。⑵卧床休息: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损害。一般患者卧床休息1-3天,病情不稳定及高危患者适当延长。⑶建立静脉通道。⑷镇痛:可给吗啡3mg静注,必要时5分钟重复1次,总量不超过15mg。临床上常用盐酸哌替啶,100mg,肌肉注射,应注意其呼吸抑制的副作用。⑸吸氧:鼻导管吸氧,严重左心衰竭、肺水肿和合并机械并发症的患者,需面罩加压给氧或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⑹硝酸甘油:通常使用硝酸甘油静滴24-48小时,然后改为口服硝酸酯制剂。⑺阿司匹林:所有AMI患者只要无禁忌症均应立即口服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性阿司匹林150-300mg。⑻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⑼阿托品:伴有窦性心动过缓、心室停搏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阿托品0.5-1.0mg,静脉注射,必要时3-5分钟可重复,总量<2.5mg。⑽饮食和通便:AMI患者需禁食至胸痛消失,然后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逐步过度到普通饮食。所有的AMIA患者均应给予缓泻剂,以防止便秘时排便用力导致心脏破裂或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适应证:⑴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临导联ST段抬高(胸导≥0.2mV,肢导≥0.1mV),或提示AMI病史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2小时,年龄<75岁。对前壁心肌梗死、收缩压<100mmHg、或心率>100次/分的患者治疗意义更大(ACCI类适应证)。⑵ST段抬高,年龄≥75岁的患者危险性大,慎重权衡利弊后仍可考虑溶栓(ACCIIa类适应证)。⑶ST段抬高,发病时间12-24小时,溶栓治疗收益不大,但在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广泛ST段抬高并经过选择的患者仍可考虑溶栓治疗(ACCIIb类适应证)。⑷高危心肌梗死,就诊时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这类患者颅内出血的危险性较大,首先应镇痛、使用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等将血压降至150/90mmHg时再行溶栓治疗,若有条件应考虑直接PTCA或支架置入术。(ACCIIb类适应证)。⑹虽有ST段抬高,但起病时间>24小时,缺血性胸痛已消失或仅有ST段压低者不主张溶栓治疗(ACCIII类适应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