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号:11715764
“治未病”开辟中医药服务新领域 ——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侧记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59期
     “我院健康调养门诊每天有100多人就诊,比以往增加了7倍,传统疗法中心的就诊人数也翻了3番。‘治未病’健康工程拓宽了医院服务范围,从‘已病之人’扩大到‘未病’、‘欲病’等所有人群。”在1月14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第二届“治未病”高峰论坛上,素有“中医一面旗帜”之称的广东省中医院的掌门人吕玉波介绍了“治未病”试点工作经验。

    目前,“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单位先后两批达46家,有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多种机构,涉及17个省(市、自治区)。因为尝到“治未病”的甜头,而扩大中医服务半径、增强了社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远远不止广东省中医院一家。

    中医院服务空间更广了

    浙江省中医院是最早开展“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试点单位之一,该院积极探索中医“治未病”手段,开展了特色膳食指导、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冬令进补(滋补膏)、“辨体养子”儿童保健等服务。与2007年相比,该院的儿童保健门诊量增长近3倍,妇女保健人次增长53%,体检服务人次增长近36%,“冬病夏治”、冬令膏方的服务量翻了三番,中医内科门诊量增长一倍。
, http://www.100md.com
    此外,浙江省中医院还把“治未病”深入到社区农村,为下沙经济开发区的群众建立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档案,精心制作50余种健康教育宣传册、孕妇和育儿学校教材,策划中医文化节,广泛宣传“治未病”思想,广受群众欢迎,扩大了该院的社会影响力。

    寓防于治、防治结合是中医药学的先进理念之一,然而提供终端服务的中医院,却一直缺乏一脉相承的临床科室,很多希望防病于未然、期待得到养生指导的人群在挂号大厅徘徊,不知道自己该挂什么科。中医院利用自身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治未病”试点以后,这些“未病”、“欲病”的人群得到了满意服务,医院扩大业务范围的同时,更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可能患大病的变成小病,可能得病的不再发病,已得病的也减少了复发的可能。

    “从服务市场的角度来说,未病人群和欲病人群远远大于已病人群,开展‘治未病’服务,使医院服务对象从已病人群扩大到所有人群,市场空间更加广阔。”吕玉波院长说。

    经济效益是可估算的,社会效益则是潜在和无穷的。“治未病”服务的性质,要求中医院必须抱着开放的心态,与当地的妇幼保健院、卫生保健站、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单位合作,以使更多人享受服务。在此过程中,中医院把服务半径从院内扩大到社区、农村和家庭,显示出中医院开展“治未病”的综合实力和指导作用,社会影响力大大提升。
, 百拇医药
    人民得实惠,医院得甜头,社会减负担,“治未病”健康工程因此迅速铺开,广受青睐。

    “治未病”走在21世纪医学前沿

    当今世界医学理念从对抗医学转向整体医学。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介绍,第一次“卫生革命”中,人类凭借抗生素取得征服传染病的胜利,于是开始对非传染性慢病的第二次征服,但半个世纪过去,却是“征而不服”。因为现代医学走的仍是“先找病原体、再找药物和技术”的老路,然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慢病的病原体并不清晰。

    如何攻克非传染性慢病?一项调查引起人们反思。WHO的一项全球调查发现,对人的健康和寿命而言,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影响占到60%,医疗服务条件仅占8%。

    医疗费用的恶性膨胀引发的全球医疗危机,更迫使人们对医学的目的、核心价值深思。有权威报告指出,“目前医学的发展是在世界制造供不起的不公正的医学”,“只有医学目的从治愈疾病转向预防疾病,才有可能是供得起的,可持续的医学”。
, 百拇医药
    在此背景下,两千年前中国先哲提出的“上工治未病”再次彰显出巨大的现实意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不治已病治未病”代表着中国传统医学的最高理念,它是关于健康的科学,在历经千年后,再次走在21世纪医学的前沿。

    与全球医学目的从疾病到健康的转变不期而合,在顺应并引导现代医学潮流的同时,“治未病”也在促使中医药学自身完善创新,一股强大的生命力随之迸发。这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命题,“治未病”要怎样落地,需要一套系统、一系列理论和技术提供支撑,需要大量的创新性工作。时至今日,通过众多中医药人的不懈理论和科研探索,“治未病”理念的操作有了较为成熟的“模板”。

    “如何在中医以人为中心的健康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对人体健康状态进行系统分类,将其作为健康状态风险管理的基础,KY3H模式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介绍,研究把个体人分为三类:有明确疾病诊断的病人是“已病之人”,健康人和亚健康早期阶段是“未病之人”,过渡态为“欲病之人”,欲病之人和已病之人又分为轻、中、重三度,通过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辨识,形成整套规范。
, 百拇医药
    “治未病”

    在深化医改中应有大作为

    “治未病”是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领域,有助于减少不断增加的社会医疗经费开支,从源头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有关专家指出,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完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或可发挥重要作用。

    在促进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中,“治未病”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卫生预防保健体系可资借鉴。在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完善乡村、社区中医药服务网络,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对减轻医疗卫生资源压力,减轻个人经济负担,维护大众健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2009年一项重要工作是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继续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扩大试点范围,每个省(区、市)至少有一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试点,所有三级中医医院均应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加强‘治未病’技术方法的研究,丰富服务技术产品。继续组织‘治未病’高峰论坛及系列专题讲坛,推广‘治未病’服务的方法、技术和设备,创新服务模式。制定中医预防保健机构、科室、人员的管理规范。”

    也许,要完成构建“中国特色的中医预防保健体系”的终极目的,“治未病”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为这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然而可喜的是,这种先进的理念和模式方法已广为认可,并卓有成效。经过“开局良好”的2008年,我们相信“治未病”工程将更为成熟,向着充满希望和生机的明天昂首前进。, 百拇医药(马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