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15626
四诊新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2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62期
     临床上,采集病史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而采集病史的主要方法是听诊。听诊归属于中医闻诊范畴。尽管中医诊断学中把闻诊放在四诊中的第二位,但实际应用中,只有根据患者主诉提供的线索,才能有选择地询问病史,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经过。因此,我总结的四诊顺序是:闻、问、望、切。

    闻诊:要听出病变所在系统

    闻诊,首先是耳听患者主诉,其次是可借助听诊器等检查仪器了解心、肺、腹的功能。闻诊需要耐心听,要尽量让患者自己表达,尽量不插话,不打断患者的叙述,当患者将主诉病史结束后,可拿起听诊器听诊或开始问诊。通过闻诊,要掌握了解主诉病史,了解疾病的特征,初步确立其病变系统,以此得出第一印象诊断。便于弄清是外感病证、肺系病证、脾胃病证、肾系病证还是肝胆病证、气血津液病证、经络肢体病证等。

    问诊:要问出主症与兼症

    问诊的要诀在于问出主症与兼症。而在临床上,患者很难准确表述疾病的特征,如呃逆与嗳气、嘈杂与不适、气短与气喘、心悸与心痛等。这就需要医生的引问、插问、提问。问诊中,要避免把患者引入自己思维定格的病变系统,避免之法不是不引问、不插问、不提问,而是在问的方法上讲究技巧。如疼痛性疾病,医生可以问怎样疼,但尽量不要问是胀痛、刺痛、困痛、灼痛。在引问、插问中,患者主诉的疼痛,你要让其告知痛位,并以手触之,看其有否压痛、反跳痛,这是定位。继之,可以进一步了解疼痛性质。定位与定性的结果,就初步得出主症为某某疼痛,兼症包括疼痛规律、疼痛特点和伴随症状,是辨别证型的主要依据。
, http://www.100md.com
    望诊:要望出旁症或辅症

    望诊包括望整体和望局部,是中医的特色之一。望整体,一望形态,以定体质类型;二望面色、发育,以大概了解其健康状态。望局部,主要是望舌苔、舌质、望颜面、望腹部、望四肢、望皮肤等等,至于望痰、涕、溲、便、分泌物等,一般难以看到,只能靠问诊了解。

    望诊的目的是为主症、兼症寻找旁症,有其旁症,可以辨为是证,也可以否决是证。如左半侧头痛三年,间断发作,无刺痛特点,舌质无瘀斑,脉弦,无法辨为何种证型。望诊中发现舌下静脉瘀阻明显,以此旁症为依据,形成了以头痛三年为主症,舌下静脉瘀阻为旁症的辨证分析链条,虽然没有兼症,但同样可以确立诊断为血瘀型头痛。因此,望诊是对闻、问、切诊的一种补充与完善,可视为中医的专项检查,类同西医的专科检查。

    切诊:要切出疾病总括

    切诊包括切脉与触诊两项内容。触诊多用于疼痛性疾病的鉴别。如腹痛是急腹痛还是慢腹痛,炎性红、肿、痛是化脓还是未化脓。相对而言,切诊更难,难在难学、难懂、难辨、难用上。正因为难,所以老百姓才把诊脉看的那样神奇,殊不知中医讲究四诊合参,单凭脉诊开方下药,是在无主症、无兼症、无旁症的情况下的一种无奈之法。

    总之,四诊要诊出主症、兼症、旁症、辅症,诊出病位、病性,诊出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诊出整体、宏观、局部、微观,继而对人体进行综合评价。临床上,只要四诊合参,才能互补、继而互佐、互辅、互证,才能形成疾病表现出的信息链,医生才能在真伪信息中取舍、定夺,最后确诊。, 百拇医药(杨俏田 山西省忻州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