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23351
大寒须守火 无事不出门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64期
     俗语本义 大寒,既有二十四节气的特定意义,也包含寒冷天气的广泛意义。在寒冷的季节里要注意以火取暖,尽量避开外面的寒冷环境,强调的是防寒保暖的重要性。

    流行示例 清·梁章鉅《农候杂占》:“十二月谓之大禁月,忽有一日稍暖,即是大寒将之,故谚又云‘大寒须守火,无事不出门。’”

    医学意义 农历十二月,是一年最寒冷的季节,寒流滚滚,天寒地冻,阴盛阳弱,人的身体机能处于低下状态。“大寒须守火”,指居住环境上通过烤火、使用暖气取暖,饮食上增加热汤热水等方法起到直接御寒的作用;“无事不出门”,即减少不必要的室外活动也是防寒的基本措施。但是,在寒冷天气里人们也不可能总蜷缩在屋子里不出门的,对付寒冷还要有更积极的方法,以减轻寒冷对机体的伤害。如适时添加衣被,挡住风寒的冲击;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合理调整饮食,以增加机体的热量等。食疗和药膳也是经长期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方法,年老体弱或肾虚患病之人,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人参茶、枸杞酒、母鸡党参煲、羊肉萝卜汤等服用。按照中医的养生原则,寒冷季节的锻炼应掌握“无扰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的原则,晨练不能出门太早,一定要等阳光温暖之时才可以到外面去。尤其是年老体衰和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最好在中午前后气温较高的时段再到到外面去锻炼。哈尔滨医科大学的一项调查发现,寒冷是风湿病的主要环境因素。在高寒的林区,风湿病的发病率为46.43%、煤矿区为32.57%、农业区为23.11%,均明显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冬季是发病的高峰,占30.30%;秋季次之,占17.1%;夏、春季较低,分别占8.5%和11.7%。国外研究人员对生活在南极的企鹅为何不怕冷的现象进行了研究,它适应寒冷的特殊形态结构和特异生理功能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他们发现,企鹅具有的双层羽毛组织和体内3~4厘米厚的脂肪层与御寒功能有直接关系。人们因此受到启发,在服装的质量和构式、饮食结构的成分配给等方面做文章,以提高人们的御寒能力。

    相关链接 人虽然有御寒、防寒、抗寒的能力,毕竟是有一定限度的。在通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2℃~28℃时,可以说话、走路;在30℃~26℃时尚有知觉,个别人在24℃时尚有意识。外界的严寒如果引起人的体温再继续降低,就难于生存了。有研究证实,寒冷对机体健康的损害在26℃以下时就开始了。当寒冷袭来之时,皮肤的毛孔收缩,汗毛竖立,使皮肤的表面变得紧密,出现一层小小的丘粒,就是平时说的“鸡皮疙瘩”。这是机体发出的自救信号,也是向人们发出的尽快采取保暖措施的呼救。此时,人的代谢处于下降趋势,大脑皮层出现障碍,心血管机能发生紊乱,从而出现脉博、呼吸、血压情况的明显变化,最终因机体失去对寒冷的应变能力而发生死亡。, http://www.100md.com(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