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气管、支气管疾病 > 支气管哮喘
编号:11723329
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64期
     诊断标准

    一、西医诊断

    参照1997年第二次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全国哮喘会议(青岛)上提出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二、中医诊断、辨证分型、病情分度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哮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1.中医诊断 哮证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病,以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声为主症,发作的季节性较强。本病相当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

    2.中医辨证分型 ①发作期:a.寒哮证: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痰白黏或清稀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浮紧。b.热哮证:痰鸣如吼,胸高胁胀,呛咳阵作,痰黄稠厚,咳出不利,汗出,口渴喜饮,不恶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②缓解期:a.肺虚证:畏寒,自汗,面色咣白,气短声低,极易感冒,每因天气变化而诱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b.脾虚证:常咳嗽痰多,食少脘痞,便溏,倦怠,舌淡,苔薄腻或白滑,脉细软。c.肾虚证:平时气短,动则喘促,腰酸肢软,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沉细。
, http://www.100md.com
    适应证

    符合“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及中医“哮证”缓解期和发作期属“哮证”,排除有禁忌证的患者。

    禁忌证

    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

    2.哮喘持续状态或病情划分为重度、危重者。

    3.孕妇、血证、发热、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

    操作方法

    一、药物制备

    以清代《张氏医通》治哮喘方为基础,将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按4:4:1:1比例(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80目),新鲜老生姜去皮后,石磨磨碎,再用纱布包裹过滤绞汁,用密闭容器保存在4℃~8℃低温下,用时倒出(姜汁低温保存下不超过48小时,常温中暴露在空气中姜汁有效使用时间为不超过2小时),把药末、姜汁按照一定比例(每8克药末加入9毫升姜汁)调和,并制成l厘米(l厘米(l厘米大小的药饼,药饼质地干湿适中,用5平方厘米胶布贴于穴位上。
, 百拇医药
    二、治疗方法

    1.病人背对医生,采用坐位或站位,暴露背部,要求背部皮肤干燥不湿润。

    2.取穴 ①肺俞、胃俞、志室、膻中。②脾俞、风门、膏盲、天突。③肾俞、定喘、心俞、中脘。

    背部穴位均取双侧。1次1组,3组交替使用。将药物贴于穴位上,每次贴药1小时,10天贴1次,治疗3个月,共9次。

    三、技术要领

    1.药材品种、加工、储存方法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疗效。

    2.姜汁制作、储存严格把关。

    3.天灸药物的调配,按照制定的比例。

    4.背部皮肤应干燥,以免药物贴后脱落。
, http://www.100md.com
    5.穴位定位准确。

    四、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案

    1.在贴药当日戒烟酒、辛辣、海鲜、蘑菇、牛肉、韭菜等易致化脓食物,并避免进食生冷食品及进行冷水浴。

    2.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无明显不适可不予以处理,但自觉瘙痒、灼痛等明显不适,可外涂皮炎平霜、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局部皮肤水疱,应穿着柔软衣服,或外覆盖纱布,避免摩擦水疱,防止破损,外涂以氧化锌油、宝肤灵、万花油等;烫伤软水疱溃破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外涂搽红药水、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等防止感染,可适当予以珍珠层粉、云南白药涂抹,促使创口愈合。

    不良反应

    天灸疗法,又称之发疱灸,治疗后局部皮肤出现红晕、轻度红肿、小水疱、轻度热,属正常现象。
, 百拇医药
    可能的不良反应: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疱、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

    附: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取穴定位

    A、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与第4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

    胃俞:在背下部,第12胸椎与第1腰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

    志室:在腰部,第2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3.0寸处。

    膻中:在胸前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B、脾俞:在背下部,第11与第12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

    风门:在背上部,第2与第3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

    膏盲:在背上部,第4与第5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3.0寸处。

    天突:在颈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C、肾俞:在腰部,第2与第3腰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

    定喘:在背上部,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处。

    心俞:在背部,第5与第6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1.5寸处。

    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D2, http://www.100md.com(刘炳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