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25067
与经络相关的物质基础研究告诉了我们什么?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70期
     编者按:科学进步的历史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当科学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时,研究方法与思路经历着强化与淘汰。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的郭义和王广军,粗略地把我国经络研究的历史分成三个时间段,即形态学研究阶段、经络现象与经络检测的研究阶段、与经络相关的物质基础的研究阶段,并对每一时间段内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起因及取得的主要成就作了客观的分析。正如作者所说,五十多年的经络研究,我国的科学家不仅在经络研究领域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而且带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经络到底是什么?答案并不明确。但是,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研究必须深入下去。

    本版已从2008年10月开始陆续刊登了他们对前两个研究阶段的总结和分析,本期将探讨第三个阶段——

    “七五”攻关以经脉路线客观检测为主攻方向,其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同位素循经迁移现象的发现。同位素循经迁移所揭示的某些现象可能与经络的物质基础和经络的生物学功能有关。因为,小分子物质可以在经脉线下运行说明可能存在着具有约束性功能的通道系统,即被作者称为“卫行脉外小分子循经运输通道系统”,它基本符合中医经络“行血气”的基本内涵,对经脉线进行了直观可见的显示,成为经脉存在的重要依据。
, http://www.100md.com
    在生化方面,有人报道针刺时相应经脉线下深部组织的氧利用率显著提高,并有循经的特性。也有人发现人体和家兔经穴处的Ca2+浓度大多高于非经穴处,针刺时可使该经脉所属的其他穴位的Ca2+浓度升高。络合穴位或经脉线处的Ca2+可使针刺疗效丧失,提示Ca2+是针刺疗效产生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物质基础的研究方面,用解剖组织学方法还证明了神经肥大细胞间的联结,以及神经肥大细胞链的存在。经脉线上分布比较密集的肥大细胞在受到刺激后释放的物质中含有纳米级的液晶颗粒,艾灸刺激小白鼠足三里穴后,沿胸腹部胃经线上皮肤的肥大细胞明显脱颗粒。刺激家兔的“解溪”穴后沿胃经“足三里”等五个测试点的组织液中均出现了较多的液晶颗粒,旁开对照点则很少,以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和组织化学的分析的结果表明,沿经出现的液晶颗粒的成分含有蛋白质,而不含糖,还可能存在磷脂层状有序结构。也有人用核磁共振成像、X线断层扫描以及组织解剖等方法,证明人体经络穴位的物质基础是以结缔组织为基础,连带其中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等交织而成的复杂体系。与穴位位置相对应的深层组织结构中,富集有Ca、P、K、Fe、Zn、Mn等元素,这个物质基础中的液晶态胶原纤维具有高效率传输红外光的特征波段。
, http://www.100md.com
    近年来对红外辐射轨迹循经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有人认为人体上可能存在某种具有三维结构的热通道,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只是这种传热通道在体表的反应。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经脉循行线下组织的氧分压ATP的活性和循环灌注量均显著高于其旁开的对照点,说明在相应组织中的能量代谢比较旺盛,微循环的血液灌注量较高,是形成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重要原因。

    从上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内经络的研究转向多学科协同攻关,针对经络的各种研究方向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其他领域科研人员的相继介入,经络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科研水平整体提高,经络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之所以称这一时期为经络研究发展的新时期,不仅是因为经络的研究在这段时期向着纵深发展,更重要的是正是在这段时期内,不少已显露重大苗头且到21世纪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研究项目已浮出水面。如经络与结缔组织相关的研究;外周神经兴奋跨节段循经传递的研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空间分布呈现循经特点的研究;钙离子循经分布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等。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对经络的研究虽然进行了50年的努力,但经络到底是什么并无定论。这不能不使我们重新审视经络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如对IL-2的研究发现其确有镇痛作用,在进一步研究其机理时发现IL-2的这一作用是经阿片样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发挥作用的,这就证明免疫系统的细胞因子不仅能与发挥免疫功能的受体结合,而且能与神经系统细胞中的阿片样受体相互作用,并诱导神经细胞内的信号转导。又如对P物质的研究表明,P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如影响淋巴细胞的增殖,免疫球蛋白和细胞因子的合成;在外周组织中,许多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其膜上具有P物质受体。可见,P物质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而且还是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的化学语言。从以上可以看出,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间的界限正逐步淡化,三大系统间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共同的信息分子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构成复杂的网络关系,但就针灸效应而言,针效的发挥离不开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而针灸的自身调理作用总是表现为双向调节。而自身调理、双向调节又与免疫系统关系密切。因此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与经络的关系的研究要有所加强。

    五十年的经络研究,我国的科学家不仅在经络研究领域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而且带动了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经络到底是什么?答案并不明确。但是,作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研究必须深入下去。, http://www.100md.com(郭义 王广军 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