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人与医学2
编号:11778232
[译]投资与科研:闪着影响因子金光的发现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22日 科学松鼠会
[译]投资与科研:闪着影响因子金光的发现
Ben
[译]投资与科研:闪着影响因子金光的发现
腮腺炎联合疫苗(MMR

     Ben Goldacre,本译文已得到《卫报》授权,译者: lei

    我在这个专栏是要讲业已腐败的医学研究,而不是着重于腮腺炎联合疫苗。由于本周关于疫苗的话题满载,所以希望你们不要误解。Brian Deer在《星期日泰晤士报》表示,Andrew Wakefield发表于1998年的论文在出版前,报道的病历记录曾被修改过。而在过去七年以来的时间中,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麻疹的发病率上涨了20倍,而且还在继续以指数形式增长。

    在本周五,美国Autism Omnibus法庭召开的听证会指出,一项为期两年有5000名儿童参与的大规模项目显示,没有证据表明腮腺炎混合疫苗可以导致孤独症(与含汞的防腐剂工汞硫代水杨酸钠无关)。

    腮腺炎联合疫苗(MMR)

    本来就没有理由去相信腮腺炎混合疫苗会导致孤独症。但反对疫苗的运动人士还在并将继续误导群众,扼杀不同声音甚至抹黑疫苗研究。尽管抗议者只是着墨于疫苗坏的例子(可能也是过于简单化),但疫苗研究中的确存在林林总总的问题,所以坚持己见不被别人的愚蠢所左右是很重要的。
, http://www.100md.com
    这星期的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复杂的研究报告,而这篇报告成了有史以来发表的最具颠覆性的研究。研究分析了关于流感疫苗现有的所有文章,试图发现研究资金的来源是否影响到课题的质量、概述的准确性和发表期刊的层次。尽管研究结果用到其他领域也很合理,但这篇报告着重于投资来源和研究的关系。

    而在我设想的理想社会中,无论研究发表在何种杂志,也不管文章的概述写的有多差,都应该以愉快的心情和殷勤的态度去面对每一篇学术论文。但返回现实看个例子,据统计每个月仅仅和GP care组织相关的各种学术杂志就刊登包括论文,通讯和社论在内,超过7000篇的文章。新的研究发现很重要,而客观评价这一周的研究就需要熟悉流行病学的临床医生们超过600小时的时间。因此人们必然会只去读读有名的期刊或者文章概述,即文章的重点。

    我们已经知道的是,产业资助的课题通常会得出对赞助药商有利的结果,而在今天疫苗的例子一样符合上述的规律,政府资助的研究往往很少会得出力挺疫苗的结论。另一个已知的现象是,质量差的研究往往更容易得到阳性结果,无论是药物、顺势疗法还是什么。我们得到的数据是70%阳性结果的研究,本身的质量都不怎么样。
, 百拇医药
    但Tom Jefferson和及其同仁,第一次把文章发表在什么杂志这个因素考虑在内了。学术界用期刊的影响因子来评价这本杂志的学术水平:即依靠这本期刊的文章平均被其他研究引用多少来评价这本期刊。92本政府资助的研究期刊平均影响因子是3.74,而52本由产业全部或半资助的研究期刊平均影响因子是8.78。制药工业资助的研究报告更容易被更大、更有名的期刊采用。

    由于我们无法解释上述的现象,这个问题变得很有趣。比较政府资助和产业资助的研究,两者的研究方法都是一样的严谨;两者的数据采集规模也不相上下。更重要的是发表文章的人都抱着一样的信念;每个人都极尽全力想把自己的文章投到更有名的杂志中去。

    一个颇具恶意的猜测可能解决我们对于产业资助研究更为成功的疑惑。原因就是,期刊也是大型国际公司经营的商业,他们不光依靠产业的广告来赚钱。期刊更可以通过销售印刷精美的单行本获取巨额利润,再加上优雅的翻译,那些关于药物的文章就走向世界了。但想到这种鬼主意的人们可能需要为现有的数据找到一个标新立异的解释。
, 百拇医药
    英国医学杂志刊登的研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来证明一个事实,即整个学术界不仅在用统计学和数量分析的工具打造出了一个恶心的政治、文化问题,而且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蜷起奔跑的双腿固步自封起来。而学术研究本来可以将人类行为的全部领域都包容进去,也应该可以走得更远。

    但更大的悲剧也许是,Jefferson等人揭露出的问题能够被很轻易的解决。在理想世界里,所有药物研究都应该在商业上和药物的生产与销售分离开来,而且所有的杂志都应该是开放、免费的。但直到现在,学术界总是饱含感激的表示所有的学术研究经费来自药厂的赞助,而且由于编辑和出版社的决策实在是太有影响力了,所以让他们每年公开期刊所有收入来源与开销去处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因为现在,最有意思的事情是我们甚至不知道科学期刊是如何运作的。

    摩西:『汝当遵从 Impact Factor 为唯一真神!』 Frankenstein:『吾等信受奉行,至死不悔。』, 百拇医药(Mickey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