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药文化
编号:11724952
竹——何可一日无此君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77期
     竹,金文写作zhú,小篆写作zhú,很像两枝并生的竹子。《说文》:“竹,冬生草也”,为什么说“竹”是冬生呢,因为冬天竹子在地底孕育,开春竹笋破土而出,就像小草一样逐渐长大,所以段玉裁说“竹胎生于冬”。不过,竹既不是草,也不是树,因为竹不像草那么茎干柔软,又不像大树那样有年轮,竹是中空的,却坚强挺拔,有一定的韧性,不刚不柔,“中空外直,不蔓不枝”,因此被古人看作“气节”的象征,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咏竹的诗,最妙的当推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二)》:“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写尽青竹新笋的万千风情,堪称唐诗佳作。

    中国古代文人与竹有不解之缘,《世说新语》记载,王徽之有一次借居别人的空宅,住进去立刻让人栽竹子,大家觉得奇怪:只是暂时住,为什么这么麻烦呢。王徽之指竹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意思是,一天也离不开竹子啊。王徽之就是鼎鼎大名的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兄长,也是魏晋的风流人物,他“雪夜访戴”的故事至今让人津津乐道。从王徽之对竹的态度,可见竹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宋代苏东坡诗中甚至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把竹的地位抬升到生活必须的高度。“扬州八怪”郑板桥更是以画竹闻名遐尔,他的画当时富商大贾千金难求,郑板桥的脾气品性,与竹不刚不柔的脾性倒是有些相合。

    竹有很多美丽哀婉的传说,以湘妃竹的故事最为动人。湘妃竹又称斑竹,竹子有点点的斑痕,相传舜帝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因为丈夫去世,在洞庭间的九嶷山上哭泣,哭到后来眼睛流出血来,染红了片片翠竹,才有了今天多姿的湘妃竹。李白有诗:“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描述的就是这件事。

    竹不仅美丽高洁,还是无价的宝藏。竹子可以用来建房,做家具,编制手工艺品,大到桌椅、小到花瓶,应有尽有。竹笋可以吃,竹青还可以做药材。现在云南的很多少数民族还保留着住竹楼、铺竹席、戴竹笠、烧竹薪、食竹笋,用竹制水烟筒吸烟的习惯,去那里做客真是到了名副其实的“竹乡”。

    刚才提到的竹青,就是指新鲜的嫩黄竹,可以用来制作一种常用的药材“竹沥”。具体做法是:取当年生的嫩黄竹,削去远端关节保留中间竹节,削成舌状备用。用炭火烤取竹节中间处,竹节远端置小碗各1个,经过慢慢的烘烤后,两端竹尖慢慢有淡黄色汁液滴出,这样制得的汁就是中药“竹沥”。《本草纲目》认为竹沥大寒性滑无毒,有滑痰利窍的功效,《千金方》载“竹沥饮子”治疗中风急症,方中用竹沥、生葛汁、生姜汁和匀温服,治“风痱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不能言”。现代药理利用竹沥的作用,制成鲜竹沥口服液等一系列中成药,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

    不仅如此,人们还利用竹子不刚不柔的特性,制成健身器材,如竹操舞、老头乐等等,竹叶能制成哨笛给孩子玩乐,现在还发明了竹纤维制成的衣服,生活中时时可以看到竹的身影,何可一日无此君——此言非虚啊!, http://www.100md.com(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