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症状 > X > 消渴
编号:11724835
消渴病 古病非今病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2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79期
     自民国起始,许多医家接受西方医学思想,认识到糖尿病病变部位在胰腺,与中医学的消渴病类似,从此将中医消渴病与西医糖尿病等同,延续至今。然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的糖尿病和传统的消渴病有所不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刘喜明主任医师认为

    中医的消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消渴指具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形体消瘦”等为主要特征一类病症的总称,除糖尿病外,还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尿崩症、库欣氏综合征等;狭义的消渴指具有“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而且尿有甜味”,又称为消渴病,相当于西医的糖尿病。因此,中医的消渴病应包括西医的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具有上述症状者。

    病因学发生转变

    禀赋薄弱,五脏柔弱,过食肥甘,素体阴虚,情志失调为消渴病的主因。但随着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经济条件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消渴病的病因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 http://www.100md.com
    生活方式与饮食质量成为消渴病的主因。消渴病是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在《内经》就已经认识到与过食肥甘厚味有密切的关系。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表明,我国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同时,由于含添加剂的食物增多、食物污染、垃圾食品增加而导致了饮食质量的变化。

    活动娱乐场所与机会减少为又一重要因素。城市面积迅速扩大,城镇化规模速度加快,也出现相应的负面作用。活动娱乐场所减少,坐的机会增加,运动的机会减少,构成消渴病病因的又一特点。

    压力增大为重要的诱发因素。糖尿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更高,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高达30%-50%,是普通人的3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由于市场与社会竞争激烈思想负担加重;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导致精神负担加重;消费的快速增加导致经济压力增加等。
, 百拇医药
    体质发生变化

    禀赋薄弱,五脏柔弱为传统消渴病的体质因素或根本,现已经受后天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改变。由于母体营养较好,胎儿营养充足,禀赋薄弱,五脏柔弱者减少,禀赋过剩者成为主流。但母体妊娠时活动量不足,剖腹产增加,母乳减少,喂养增加,这些因素构成了现代消渴病的体质因素。同时,后天营养过剩,肥胖或超重者增加,尤以腹型肥胖居多,与以往形体消瘦不同,是体质变化的有力证据。

    症状学发生变化

    “三多一少”是中医消渴病诊断的依据和经典症状,但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症状谱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消渴病病名、病机与分型也面临新的挑战。

    无症状糖尿病患者较多:由于健康体检普及和人们医疗保健意思的增强,在糖尿病早期就被及时发现,我们对68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研究发现,32%的病人因体检发现,因其他疾病在医院检查发现者占19%,无意中自己检查发现占9%,只有40%的患者因为有糖尿病的症状而检查确诊,50%以上的2型糖尿病为无症状。
, http://www.100md.com
    “三多一少”症状不典型:我们对68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症状组分研究发现,疲乏无力最多,气虚居于首位,其次为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其他依次为口干而不多饮(夜间或晨起尤甚),小便次数(特别是夜间小便次数增多),易饥饿(多食不明显),皮肤瘙痒,视物模糊,下肢沉重或四肢麻木等。其中具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者不到20%,约30%~40%的患者只有“三多一少”症状的某一种表现。

    “三多一少”被掩盖:在上海市成人糖尿病筛查中,所见糖尿病患者中90%伴高血压及/或血脂紊乱。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70%合并冠心病,40%合并高血压,60%伴血脂异常,由于2型糖尿病与肥胖、高血压、血脂紊乱及冠心病等合并出现,糖尿病本身的“三多一少”症状被掩盖或间夹其中而成为非典型表现。

    起病形式发生变化

    以往2型糖尿病以中老年起病为特点,但是,近年来随着肥胖或超重人群的增多,青年2型糖尿病日益增多。究其原因,一是与2型糖尿病发病和进展缓慢有关,患者被确诊时已经经过数年甚至十数年的过程,多有糖耐量减低史,在精神刺激等因素诱发或作用下突然加重,血糖迅速升高,进入糖尿病阶段;二是健康体检的普及,可能对各年龄阶段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早期人群及时发现糖尿病倾向乃至糖尿病;三是环境因素导致糖尿病患病率普遍增加,而青年2型糖尿病增加更加突出。
, 百拇医药
    发病过程发生变化

    消渴病的主因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膏粱厚味),其次为少动和情志失调,三者相互影响。第一,饮食因素为根本,饮食失调,过食肥甘,摄入大于消耗,能量代谢失衡,积久肥胖作矣。第二,久坐少动为条件,脾主肌肉四肢,久坐少动,活动减少,久坐伤肉,则脾气呆滞,脾运迟滞,脾气耗伤,胃气亦伤,久则脾胃虚弱,虽饮食不多亦肥。第三,情志失调为诱因,肝主疏泄,助脾运化,若精神长期处于紧张或郁闷状态,肝疏泄不及,中焦气机郁滞,进而形成肝脾气滞、肝胃气滞;脾升胃降失常,中焦大气不抟,饮食可壅而生热,滞而生痰。第四,多种病因相互为变,变证多端。

    治疗理念发生变化

    2型糖尿病“因肥胖而产生,因肥胖而加重,因肥胖而死亡。”肥胖也是消渴病的根源,肥胖不除,脏腑不复,消渴终难痊愈,故“减肥消脂”为第一法。肥胖之人,多因“脾虚气滞,因虚致痰”,大气一转,元气得复,津液得升,气机流行,故补气化痰为第二法。膏脂痰浊入血,可形成痰瘀互结、痰血相裹、痰浊血瘀等多种病理产物。血瘀贯穿于2型糖尿病的全过程,是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加重因素。痰浊是形成血瘀的病理基础,血糖升高,热伤津液,血行不利是促使痰浊形成血瘀的先决条件。因此,“活血化瘀”为第三法。脏本阴虚,气滞痰浊血瘀又均可化热伤阴,故养阴固本为第四法。以往单纯从“阴虚燥热”立论,采用益气养阴清热治疗消渴病显然只适合消瘦或中等体型,对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必须采用新的治疗方法,开拓新的思路。

    消渴病的再认识

    消渴病应分为“隐性消渴”与“显性消渴” 由于“三多一少”症状越来越少,只在2型糖尿病某一阶段才发生,同时“三多一少”症状的轻重与血糖高低并不成正比,建议将具有“三多一少”的2型糖尿病称为“显消病”,将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的2型糖尿病称为“隐消病”。

    从动态、时空认识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是一个渐进、动态、缓慢发展的慢性疾病,可导致大血管、小血管、周围神经、内脏神经等全身多系统的损害。因此,应从动态的角度正确认识2型糖尿病,不能简单肤浅的把2型糖尿病分为某几个型,否则,会影响中医对2型糖尿病的理解,制约中医的发展。, 百拇医药(刘喜明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