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58695
麻醉师抢回我的脑细胞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7日 《生命时报》 2009.03.17
     开颅手术做了7个小时 唤醒麻醉创造生命奇迹

    二月的北京,初春的早上寒意犹存。此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手术室门外却温暖如春。这一天,小病人刘志升(化名)和父母一家三口早早地来到手术室和医护人员告别。小志升拉着麻醉科医生陈新忠的手,眼中泪光闪闪,医生的眼眶也湿润了。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新手术带来新希望

    年仅12岁的山东男孩志升从小患有癫痫。白白胖胖的他看似与正常少年没有什么两样,可是病痛却无情地折磨他许多年了。从小时候的十几天“抽风”一次,发展到后来几天一次,甚至一天几次,发作时的痛苦状令人心酸:全身肌肉剧烈痉挛,牙关紧闭,口吐白沫,两眼上翻,大小便失禁,不省人事,真是十分可怜。

    由于癫痫频繁发作,小志升大脑严重缺氧,导致记忆力下降,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他时常埋怨父母不该生他。“为什么姐姐那么聪明、漂亮,什么病都没有,我就这么倒霉?”他甚至想到过结束自己的生命。
, http://www.100md.com
    父母为儿子看病花了不少冤枉钱,却无法为亲骨肉祛除病痛,心急如焚却万般无奈,“这种日子要拖到什么时候?”一次,他们偶然听说北京有家医院脑外科很有名,他们揣着一线希望,带着孩子从山东老家寻到了天坛医院。

    经过详细检查,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专家认定,是脑血管瘤长期以来在志升的脑子里捣乱。可是如何排除这个时时引爆的炸弹呢?

    “片中左侧大脑皮层功能区没有显像,而右侧显像很好,说明左侧大脑代谢不好,神经组织受到损害,而目前最好的手术治疗方法有两种……”

    在医生办公室,神经外科专家江涛指着志升的脑核磁片子说,“一种是大脑半球切除,可使癫痫不再发作,但可能招致偏瘫、失语、性格改变,甚至渐渐变成呆傻……”

    “再有就是我们准备给志升做的一种手术,医学上称之为‘唤醒麻醉’。就是开颅后,术中需要把病人从麻醉中叫醒,然后医生在用电生理刺激仪做大脑皮质功能区定位的同时,通过让病人回答问题来找出正常神经和肿瘤的界限,以便准确切除病灶,并最大限度地保护脑神经。”
, 百拇医药
    听着病情分析,志升父母如释重负,开始紧绷的心脏慢慢放松下来,忧郁的脸上渐渐显露出笑容。他们仿佛又看见了大病痊愈的儿子,在乡间和同学们一起玩耍的场景……

    “这种手术好是好,但手术难度较大,尤其麻醉这一环节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一同参加讨论的麻醉师陈新忠医生开口了,志升父母心中燃起的火苗又微弱了,眼神黯淡下来。

    “这项唤醒麻醉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要求病人绝对配合。比如,唤醒后要保持一个姿势不动,这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很难。正常人睡眠中可以通过反复翻身来解除疲乏,而术中就不行。因此,国外一般把唤醒手术的下限年龄定为15岁。志升还小,能不能配合手术是我们最担心的。”

    志升父母急忙问:“那可是开脑袋呀!痛不痛呢?孩子能禁得住吗?”

    “我们已有上百例的手术经验,可以保证不痛。术中应用间断唤醒的方法,需要清醒时把他唤醒,皮层监测一会儿,再让他睡一会儿。这样既不妨碍手术,也能消除术中的恐怖记忆,避免以后因小的刺激再次诱发癫痫。”陈新忠解释说,“手术和麻醉方案就是这样,你们考虑一下吧。”
, http://www.100md.com
    志升的爸爸、妈妈疑虑地望着对方,但他们知道,这就是最后的希望了。几分钟后,志升的爸爸拿起笔颤抖着在《术前知情通知书》上签了“同意”二字。

    让小病人勇敢起来

    为了给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节省开支,医护人员从速办理了术前的一切检查准备。麻醉师陈新忠每天都来病房看望志升,跟他聊天,帮他消除恐惧感,事实上,这对手术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有一天,陈医生特意给志升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去年有一个叔叔得的和你一样的病,手术也是采用唤醒麻醉技术。当把他从术中叫醒时,我们就一问一答。我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叫张明亮。我接着又问,‘知道我们现在在干什么’,他说,‘给我做手术’。‘好极了!那么咱们做几道数学题好吗?’没等我的话说完,那个叔叔就打断我,说:‘别急,我先给你们出道脑筋急转弯题。你们猜,黑人为什么爱吃白巧克力?’”

    讲到这,陈医生笑眯眯地让志升先猜猜看。志升想了想,然后摇摇了头。
, 百拇医药
    “没关系!”陈医生赶忙说:“当时我们谁都没猜出来。只听那叔叔得意地笑着说,‘你们比我还笨,怕咬着自己的手指头呗!’”

    “哈哈哈——”志升大笑起来。

    “志升,你说那个叔叔是不是很勇敢呀,你勇敢吗?”

    “勇敢!”志升爽快地回答。

    “那好,以后我叫你‘小伙子’啦!”

    看着医生和儿子有说有笑像家人一样,志升父母心中的感动和信任与日俱增。

    术中,医患一问一答

    手术很快安排在一个星期四的上午。

    麻醉师陈医生走进手术室,王雷护士长正摸着志升的额头和他聊天。志升的脸上透着兴奋的红光,但同时,双眼里却噙着泪珠。
, 百拇医药
    陈医生看透了志升的心思,关切地问他:“昨晚睡得好吗?害怕吗?”

    志升似乎有些紧张,他点点头,又摇了摇头。

    “咱们不是说好了不害怕吗,有伯伯在就有你在。一定要听话,术中不能乱动,万一抓在伤口会感染的,知道吗?”

    “嗯!”志升细声细语地答道。

    交谈中志升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手术开始了。

    三台微量注射泵把经过精确计算的三种镇静药液缓缓地注入到小病人体内。志升嘴角还不时蠕动,似乎在咀嚼着美好的未来。监视器上跳动着心电有节奏的旋律,血氧饱和度的波纹后浪推前浪,稳稳地站在100%的顶峰。

    “生命体征正常,继续下一步。”麻醉师像指挥官一样发出了指令。
, http://www.100md.com
    导尿、体位、动静脉穿刺等都已备好,头皮消毒、上头架、切皮、钻颅骨、剪开硬脑膜……顷刻间,呈现在外科医生眼前的是无数条弯弯曲曲的动静脉,这些蚯蚓般的血管就是为脑神经细胞输送新陈代谢物质基础的通道,它们在供给大脑氧气和养料的同时,又能带走脑细胞的代谢产物;一道道有深有浅的脑沟、脑回,就是人类智慧的发源地,是人类生命、运动、语言的中枢。可想而知,不足一两沉的手术刀,此刻该有千斤重啊!

    “降低血药浓度,唤醒病人。”

    5分钟,10分钟,13分钟后,志升慢慢地从麻醉中醒过来,他的小手被一只宽厚的大手攥住了,他睁开眼睛看见了陈医生慈祥的笑容,此刻电生理监测仪像探雷器一样在大脑皮质上一毫米一毫米轻轻地移动着,刺激电流在一毫安一毫安地递增着,时间也在一秒一秒地流淌。志升安详地等待着问话。

    “脸麻不麻?胳膊有没有知觉?”陈医生问。“不麻,有感觉。”志升回答。
, 百拇医药
    突然,志升的上肢出现了抽动,“暂停手术!快给4度冰盐水冷敷大脑皮质。”经验丰富的陈医生额头渗出了汗珠。他心里明白,若刺激电流再增加1毫安,就有可能诱发癫痫大发作。如果是那样,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

    电生理监测仪又一次在大脑皮质上一毫米一毫米轻轻移动着,在人类最原始、最高级的生命运动中枢探索着,因为这里决定着人类最起码的行走、劳作和交流,也是健康与残疾的分水岭。

    “不好!嘴角出现颤抖,面部肌肉也抽动了,再给冰盐水,加深麻醉。”陈医生吩咐着。

    不大一会儿,志升又回到了甜美的睡梦中,稚嫩的脸蛋白里透红露出淡淡的笑容,让他再休息一会儿吧。此刻手术室里鸦雀无声,只有心电监护仪发出有节律的“嘀—嘀—嘀”的声音。空气似乎凝结了,这里不是战场,却在进行着一场生与死的搏斗。

    就这样反反复复,一个小时后,志升大脑功能区的范围被锁定,于是医生用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分别对运动功能区和语言功能区进行了标记,并在显微镜下沿着皮质功能区的最近边缘切除了病灶。那是一个蚕豆大小的血管团,就是它,让志升一家在病痛中挣扎了多年。
, http://www.100md.com
    血管瘤切除后,志升又一次被唤醒。

    “来,抬抬左腿”,“再攥攥我的手”,志升按照医生的要求认真做着,胳膊和腿活动自如。“好极了,没问题。”

    “缝合硬脑膜,关颅!”7个小时后,手术医师发出了结束手术的指令。

    使劲攥住医生的手

    按照常规,术后还有3—5天的脑水肿期,也就是危险期。假如能平安度过,没有感染,那时才能说大功告成。可是开始的两天,志升一直在昏睡中。也许是多年的疾病把他折磨得太累了,需要好好地睡上一觉;也许是新生命需要在睡梦中诞生,又在睡梦中生长,睡醒了也就成熟了吧。医生和孩子的父母焦急地等待着。

    第三天,志升终于从熟睡中醒来,他看见的是明媚的阳光,闻到的是清新的空气,听到的是医生亲切的声音。
, 百拇医药
    “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的右手,使劲攥住我的手。”“不错,左、右手肌力正常。”“再抬起左腿,20公分,30公分,再抬高点,好!”“现在我压住你的腿,使劲往上抬。很好,肌力也不错。”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志升身体恢复得很快,术后第五天,他就同正常人一样,打着手机有说有笑了。正巧让来看他的陈新忠医生见到这一幕,“‘小伙子’给谁打电话这么高兴?”

    “给姥姥、姥爷,还给同学们。”

    “和他们说些什么?”

    “我告诉他们手术很好,很快就能回家啦。”

    “还记得手术中的事吗?”

    “只记得我被叫醒了,别的都不记得了。”

    “现在睡觉还做梦吗?”

    “有时候梦到和同学一块玩。”

    “有没有记得手术中的事?”

    “没有。”志升笑了,爸爸妈妈笑了,病友们也都笑了。▲, 百拇医药(本报特约记者 匡远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