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疗管理
编号:11758715
“淘汰制”能留下良医吗(共论)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7日 《生命时报》 2009.03.17
     钟南山、高润霖接受专访 多位专家院长参与共论

    人类从来奉行“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法则,可一旦它成为明确的行业规范,成为治愈沉疴的“良药”后,事情似乎变得就不那么简单了。真的能信守公平吗,真的能改革时弊吗,真的能一劳永逸吗?

    因此,当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发出“不合格的医生就应该淘汰出去!”的言论后,立刻引发了广泛关注。有人为此拍手称快,认为这将迫使医生在生存的压力下,真正为病人着想;但也有人质疑淘汰的标准难以制定,一不小心可能将逼走更多“良医”。

    淘汰制如同“紧箍咒”

    “如今的社会没有哪个职业是铁饭碗啦,优胜劣汰是必须的。要真在医生中实行淘汰制,就如同给医生加了个‘紧箍咒’,看他们还敢不敢眼里只有钱,不把病人装在心里了!”35岁的公司职员刘先生非常赞同钟南山的观点,他期待这个政策越早实行越好。“像那种为了钱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臭着张脸给人看病的,就应该被踢出去。”
, 百拇医药
    3月12日,钟南山则在接受《生命时报》记者独家专访时,道出了提出这一想法最主要的两点理由:一是医学院校近些年来扩张后,大量学生涌入,但临床基地并没有因此增加多少,学生们的基础和技术水平随之降低;二是近二三十年来医疗市场化明显,医生的人文精神降低,不少医生不是真正为病人考虑,而是想着怎么能让病人多花钱,怎么能为医院多创收。这就导致有相当一部分不合格的医生混迹于其中!如果长此以往,那就是对百姓的不负责任。

    “不合格的医生确实有,碰上他们我只能自认倒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省级人民医院院长坦陈,人事制度在医疗、教育等带有事业单位性质的领域都是最僵化、最落后的,要辞退一个人难度非常之大。“自我当院长十多年来,我们医院仅有十几位医生是因为医术医德问题而被劝退。要是有更为畅通的淘汰机制,我自然是举双手赞成的!”

    其实,在大多数奋战于医疗服务一线的临床医生看来,如果真的出台这样的规定,受影响最大的肯定是那些不思进取的医生,却能真正彰显出那些真心为患者所想的医生的价值,因此绝对是好事。
, 百拇医药
    压力加大是否会逼走更多医生

    然而,既然是沉疴,就绝不能指望药到病除,“一蹴而就”。如果现在就实行“医生淘汰制”,显然还存在不少问题。

    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就认为,轻言“淘汰”二字“很伤人心”。“在目前人事制度的大环境下,公务员、教师等都还没有实行淘汰制,为什么单单拿医生开刀?我们的医生每天加班加点工作,起早贪黑,没有节假日,已经非常非常地辛苦了。如果轻易就给医生加上个这么大的包袱,凭什么能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到这个行业,老百姓的健康又如何能得到保障呢?”

    而江苏省人民医院大外科主任苗毅则认为,中国的医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医生的流失率几乎每年都在提高,如果再实行淘汰制,一方面将导致更多医生主动放弃这份职业,另一方面基层医生缺失问题将会更为严重。“如果真是如此,将来没有医生看病可能就不是危言耸听了!”苗毅担忧地说。
, 百拇医药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这个考核标准由谁来定,怎么定?”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认为,淘汰制无疑有它的诸多好处,但如何制定公平、公正、科学的评判标准确是个大难题。“如果标准没制定好,不仅良医不能从中脱颖而出来,还可能导致会搞创收的‘商人型’医生从中胜出,那不是越淘越差吗?此外,淘汰掉的医生去哪里?如果一级一级往下输送,那基层医院岂不就成了差医生的聚集地了?靠加大社区投入解决看病难问题,岂不成了笑话?”

    如何让医生“活”起来

    实际上,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医生们人文精神有所缺失、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是很多百姓的共同感受。这也是钟南山提出“医生淘汰制”后,会受到百姓拥护的根本原因所在。

    人们迫切希望能通过实行这一制度让医生“人尽其才”,盼望借此催生出真正的良医,为百姓的健康守好大门。“我们知道好医生是很辛苦,可的确也有那么一帮不合格的医生误了‘白衣天使’的美名。他们不仅不能让患者满意,甚至还挡住了好医生的上进之路,这实在很不合理。所以,恐怕也只有进行‘优胜劣汰’才有可能扭转这样的局面。”一位50多岁的大学教授说道,人才竞争不可避免,关键看怎么做。
, 百拇医药
    在钟南山看来,医生教育就是精英教育,只用通过不断的考试和人文教育,才能锻造出真正能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

    “首先,必须严把准入关!”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于海教授表示,“为何大家对医生的信任度降低?这并不是老百姓对医生平白无故的‘欲加之罪’。”医生每天都在与人们最宝贵的生命打交道,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应有其更高的标准。因此,必须提高当医生的门槛。“等到把人招来发现不合格后,就想方设法将其淘汰出去,成本还是有点高了!”

    陈鑫也认为,可以逐步推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高等院校“边培养边淘汰”的制度。“拿英国来说,医学院一年级至少有10%,甚至高达20%的学生被淘汰出局,二年级的比例更高,美国就更不用说了。反观我国,医学院中因不适合当医生而离开者,寥寥无几。”

    其次,建立“人事流动制”。高润霖认为:“人事流动机制不能建立,如同一潭死水,上面的难下去,下面的上不来,确实是个问题。因此,想要发展、培养我国的医学人才,建立人才流动机制迫在眉睫。”高润霖说,现有条件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比较可行。医学院学生毕业后经过考试进入有住院医师培训资质的医院,进行3+X年的系统培训,成为全科医生或专科医生,考试合格后再进入医疗单位。通过这种模式的培养,使做医生的入口技术水准有了保障,也可通过用人单位与本人双向选择做到人尽其才。此外,陈鑫还认为,在招住院医师时可给出淘汰比例,比如招5人进来,留下3人淘汰2人。
, 百拇医药
    最后,全国该有个统一的评定标准。钟南山说:“很多国家都实行医生淘汰制,甚至包括私家医生每年都要考试,要达到规定学分后才能继续行医。我认为,在中国实行此应是很自然的事。不过问题是,如何对这一制度进行规范。尽管各个医院都有相应的考核制度,但基本属于‘各自为政’,标准不一。全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考核标准,技术与人文相结合。好医生就该让他快快上位,为更多的百姓服务;而达不到及格线的就应该从医生队伍中开除。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医生的积极性,也保护好百姓看病的基本权益。”▲

    用犀利的语言、尖锐的笔锋、鲜明的观点和热辣的评论打造一个“声音的广场”。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广大读者点题并参与话题的讨论,您可以将观点发至邮箱:jiangnaijun@globaltimes.com.cn, 百拇医药(本报记者 江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