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73342
强化安全注射 为乙肝传播设障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24日 《中国医药报》 2009.03.24
     防治乙肝系列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 朱国旺

    据有关资料显示,全球因滥用注射、重复使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或针头,每年造成800万~1600万人感染乙肝病毒,230万~470万人感染丙肝病毒,8万~16万人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不安全注射每年可导致22万人死亡;因为不安全注射而感染乙肝病毒的比例占所有感染者的32%。也就是说,乙肝有将近1/3是由于不安全注射造成的。在我国,情况也同样令人担忧。典型调查显示,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注射滥用和不安全注射的情况相当严重。因此,安全注射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国是乙肝的重灾区,全球2/3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在我国。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很多人关注的话题,有的专家分析可能与乙肝病毒有亲亚裔等人种遗传因素有关,艾滋病病毒同样也有这种情况,有些人不感染,有些人则容易感染,很多亚裔人移民到美国或者其他医疗卫生条件很好的国家之后,乙肝发病率仍然高于本地居民就是一个证明。但为什么我国的乙肝发病率就特别高呢?与我们毗邻的日本,和我国的人种情况相似,但它的乙肝发病率就远低于我国。
, http://www.100md.com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这显然是不能用遗传这一种单独因素所能解释的,很多专家将目光聚焦于乙肝传播的后天因素,关注的重点就是不安全注射。

    不安全注射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梁晓峰在分析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乙肝发病率低于我国的原因时说,除了这些地区的疫苗接种率很高的原因外,规范的医疗行为、良好的卫生习惯及加强预防综合措施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林琦说,为什么我国人群感染乙肝病毒者那么多?不可能都是由于遗传和出生时感染的,肯定有后天的因素。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欧洲人、美洲人不同,可能会使得乙肝病毒更容易传播;同时,对不同年龄的人群,乙肝病毒的传播模式也不同,青少年不安全性行为、静脉吸毒、不安全输血、不安全注射也是乙肝传播的重要途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贾继东也说,只要是可能见血的或者体液的操作都有可能传播乙肝,包括不安全注射。为什么日本乙肝感染者很少?就是因为他们的医疗条件相对比较好,乙肝通过这方面的传播就较少。
, 百拇医药
    曾在美国CDC工作过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叶雷博士,在探究我国乙肝高发原因时,收集我国18个县的监测点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不安全注射是乙肝发病的重要原因,他甚至认为这是导致我国乙肝高发的首要原因。他说,乙肝传播途径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一样的,但我国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并不一致,这是因为乙肝病毒的生存和传播能力比艾滋病病毒强很多,即使在不同的途径下传播,两种疾病的发生概率也是不一样的(母婴传播例外。如果母亲是乙肝病毒或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那么孩子被感染的机会都是30%左右)。如果接受一个被污染的针头注射的话,患艾滋病的几率是1/30万,而患乙肝的几率是1/10。因此,不安全注射下感染乙肝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感染艾滋病。

    叶雷博士说,在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约有55%的人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约3%由母婴传播,约35%主要通过血液传播。血液传播的重要方式就是不安全注射。他发现,现在大部分医疗单位都在使用一次性针管,可是在很多中西部农村地区还有大约10%~20%的地方在使用可重复使用的玻璃针管,且在使用过程中,对重复使用的注射器针头针管,没有严格消毒,达不到安全标准。他说,乙肝病毒是特别顽固的病毒,重复使用的针具、玻璃针管,要高压消毒45分钟才能将其杀死。他还亲眼所见,很多乡卫生院不是给病人采用一人一针的做法,而是一药一管一针多人多次使用,这是高度不安全的注射行为。他还见到一些地方将静脉输液的小针头重复使用;还有人把医院废物分类以后将不同的针具重新包装又卖回医院……
, 百拇医药
    因此,他认为,我们除了要把乙肝疫苗的工作推广得更深更远外,对不安全注射也需要强化监管。

    过分依赖注射加剧乙肝传播

    不安全注射造成包括乙肝在内的血源性传染病传播的危害性不断增加,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专家认为,我国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过分依赖注射这一治疗方式是造成不安全注射的重要原因。据叶雷博士描述,他在很多基层的村卫生室看到,很多病人,不管大病小病都采用输液注射治疗。这也是现今大多数医院的普遍现象。叶雷博士曾在美国当过多年医生,他说,什么时候才应该给病人输液?在有口服药物时,只有当病人嘴巴不能用,不能吞咽药物,或者病人处于昏迷状态的时候,才考虑注射给药。因为口服药物效果并不一定比注射药物的效果差,尤其是抗菌药物,合理的使用方法应该要连续使用好几天,如果每天都注射给药的话,对病人的危害很大。

    世界卫生组织称,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每年接受55亿次注射,其中占10%的免疫注射中有30%是不安全注射,而占90%的非免疫注射中则高达50%是不安全的。在我国,目前各地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安全注射实施情况很差,由于乡村医生对安全注射认识不足,注射器材消毒操作不规范,甚至只用热水冲洗注射器和针头;而且接种器材和消毒器材严重不足,乡村医生注射时只换针头不换针管,有的甚至针头也不换,对儿童的健康已构成潜在威胁。不安全注射传播乙肝的可能性很大,在使用过的注射器针头上,乙肝病毒能存活1周左右。即便是更换针头,反复使用注射针管也是肝炎传播的一项危险因素。叶雷博士说,我们把注射给药看得太轻了,注射给药不应该是件轻率的事情,高频率接受注射治疗无疑会增加乙肝的传播。他在河南一些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一项小规模研究,对100多个两岁小孩进行回顾性调查,按他们曾接受注射治疗的次数多少分成3组:第一组注射的次数不超过5次;第二组注射的次数为6~10次;第三组注射的次数超过10次。调查结果发现,注射次数在5次以下者,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4%,6~10次者乙肝病毒携带率为20%,10次以上者乙肝携带率达41.7%。
, 百拇医药
    这虽然是一个小范围的调查结果,不能将其推及全国范围,这种调查也不能推及这些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是由注射导致,但这些数据可以说明,注射次数越多,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就越多。

    强化安全注射需要建章立制

    在调查了不安全注射的危害后,另一方面,为了了解安全注射的效果,叶雷博士在河南省某乡卫生院还开展了另一个项目。在项目开始之前,他们对所有1岁以下的小孩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发现在没有干预的自然状态下,小孩乙肝携带率病毒携带率是15.4%。之后项目组向该卫生院免费提供一次性针具,供应1年。之后,小孩从出生到1岁,只要是在该乡卫生院接受医疗服务,都采用免费供应的一次性针具,不再使用老式的针头针管。最后结果发现,在这种干预状态后出生的1岁小孩乙肝携带率是3.3%。因为我国通过母婴传播乙肝病毒的发生率约3%,因此,这一干预结果表明,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治疗的小孩,没有再感染乙肝病毒。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成功的例子,表明采取简单的安全注射措施就可以明显减少乙肝传播。
, http://www.100md.com
    叶雷博士说,强化安全注射就是要禁止使用多次性注射器,使用有自毁功能的一次性注射器。但是,很多人会为此产生新的疑惑:强化安全注射所需费用高不高?是不是需要国家很大的投入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叶雷博士认为,强化安全注射,国家并不需要很大的投入,这是政策法规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他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立法禁止所有多次性注射器的使用,禁止使用老式针头针管。他认为这并非不合理和不合国情的要求,因为我国是全世界一次性针具生产和供应最丰富、而价格又最低廉的地方,即使在偏远地区也易获得。如果通过法律或者行政措施停止使用多次性针具的话,代替物品的供应不是问题。

    对于自毁式注射器,叶雷博士说,自毁式注射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性注射器,因为它无法回收再利用。我国对自毁式注射器之所以没有普遍使用,其原因有成本较高,农村患者难以接受;操作比较麻烦,医护人员不习惯;国家没有明确的强制使用要求等。叶雷博士说,自毁式注射器的成本仅比普通一次性注射器增加约5%~10%,约0.1元,按一位小孩一年要打13针计算,一年也只不过增加1.3元钱的负担。他认为这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可以承受的,关键还是国家有关部门要建章立制。
, http://www.100md.com
    据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介绍,有40%的丙肝是由于不安全注射造成的。因此,安全注射,不仅仅是对阻断乙肝,而且对阻断其他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梁晓峰主任说,疫苗确实是预防乙肝非常重要的手段,但不是惟一的手段,对乙肝还要采取很多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专家呼吁,和预防接种一样,安全注射也是防止乙肝传播的两大重要策略之一,不应该忽略。因为艾滋病、乙肝、丙肝这3种危害严重的疾病传播途径基本上一样,如果能够全面实施100%安全注射的话,我们不但可以防止乙肝的传播,还可以防止丙肝及艾滋病的传播,对我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链接

    安全注射是指保证不会通过注射方式使被注射者感染任何疾病,包括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其他病原体感染。要求严格执行注射操作规范、不共用针具、使用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针具及使用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等。

    不安全注射包括:与他人共用针具;使用未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针具;使用一次性注射针具为多人注射;注射未遵守消毒操作规程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