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大众心理
编号:13398331
加强医疗安全须调节医生心理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4日 医药卫生报
     医疗是一个高压力、高风险的行业,因为涉及人的生命安全,又是极为精细操作,流程环节非常多,病情也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所以实施安全管理十分困难。医疗安全不仅和制度、环境、药物、设备等因素有关,和操作者也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人的因素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占了很大的比例。

    在福建省三明市第二医院的事件发生后,一位著名心理咨询师被邀请到笔者所在医院,为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心理辅导,结果许多医务人员的委屈、痛苦、无望的负性情绪得到有效释放和排解,因而也能够以较好的心理状态继续为病人服务。

    笔者认为,人的问题涉及许多方面,包括基本素质、安全意识、技术水平、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等因素,同时也和人员的心理素质关系密切,压力越大、风险越高、要求越严,其人员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影响就越明显。因此从心理卫生角度,在加强医疗安全的工作中,调节好医生的心理状态,把好医生心理健康的“四道关”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人员录用要注意。医院录用人员,不仅需要考虑到人员的学历、文凭、身体等因素,其心理素质等因素也需要考虑在内。特别是那些重要岗位、高压科室的人员,其个体人格结构必须和角色人格相互匹配。

    心理状态要调整。即使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非常优秀,其心理状态仍然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医院管理者要从心理方面关注医生的状态,要及时发现不良情绪,实施积极干预。

    平时需要多努力。一个优秀的医务人员,除了一般的心理素质要求外,还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积极谨慎、平静节制、沉着冷静、临危不乱等高压医疗岗位所需要的心理特征。这些工作既需要医务人员自身努力,也需要医院综合培训,更需要医院文化长期养成。

    事后干预很重要。笔者认为,在发生差错和事故后,如果发现当事人或者团队存在心理问题,应对其进行心理干预,使他们摆脱阴影,调整状态,迅速回到工作岗位上去。对那些情绪稳定很差,反复出现事故的人员,要及时调整岗位,避免再次发生不安全事件。

    在人性化管理的时代,医院管理者不仅要重视病人的心理需要,也应该重视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摘自《 医药经济报》 吴剑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