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72666
求医问药话变迁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18日 《中国医药报》 2009.04.18
     ■李丽琴

    寒冬里,一位年轻的母亲,在产下婴儿后失血过多而晕厥过去,附近的乡卫生院只有葡萄糖是她最好的营养药,年轻的母亲从此体质非常虚弱。

    烈日下,一位年轻的母亲,肩挎布包,一手撑着阳伞,一手抱着生病发热而哭闹的婴儿,步行二十多里地到区医院给孩子看病。

    那位年轻的母亲就是三十多年前我的妈妈,也是三十多年前众多母亲的剪影。

    幼年的我体弱多病,两天上一趟村卫生室,五天上一趟乡卫生院,一两个月还得上一趟区医院,那时交通不便,瘦弱的母亲就依靠双脚来回于求医问药的途中。当时,药品相当缺乏,像青霉素之类在今天看来极其普通的药,那时却数量有限且凭票供应。我小时候有一次双腿长满脓疱疮,高热不退,医生说有生命危险,青霉素是最有效的药品,却极难买到,后来一位熟悉的医生使用他的票才帮忙买到,我幸运地获救了。

    我想我真的是幸运的,在三十多年前,许多地方连温饱问题也未解决,病有所医更是难以实现。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千家万户,我家分到了责任田,勤劳的父母用他们的汗水,浇灌美丽的土地,获取丰收的喜悦。母亲因为生育而落下的疾病也得到了医院的良好治疗。

    1988年,爷爷被他的忠实伙伴——大水牛严重撞伤,胸部血流不止、肋骨断裂、肺部损伤,生命危在旦夕,爷爷被送到区医院后,医生给爷爷做了肺切除手术,再通过抗炎补液等治疗,爷爷竟起死回生,一年后恢复了健康。1990年,我考上了浙江省台州卫生学校,1994年,我成了救过我和爷爷生命的区医院的一名医生。十几年来,区医院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医护人员从三十几人到一百多人;从只有一座综合楼到门诊楼、住院楼、办公楼、宿舍楼齐备;从一间二十平方米的小药房到十几个房间的大药房,药物品种更是琳琅满目;从没有检测设备到彩色B超、CT机、碎石机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高科技检测设备不断应用。

    如今,我们的县城城区建成了社区卫生服务“十分钟服务圈”,农村建成了“二十分钟服务圈”,全县药店从原来仅有的三家到如今七十多家,百姓可以“小病上服务站,大病上医院,配药上药店”,偶尔碰上个疑难杂症,还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会诊,求医问药成了简单方便的事。年轻的母亲再也不用像三十多年前的我的母亲那样,因为孩子的一点小病而担惊受怕,因为求医问药而辛苦奔波。医药事业的巨大发展换来了千千万万母亲的灿烂笑脸。,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