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72572
黏度在对比剂肾病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21日 《中国医药报》 2009.04.21
     □本报记者 朱国旺

    传统认识局限于渗透压

    国际知名专家认为黏度的意义更重大国内专家认为黏度因素不容忽视

    对比剂(俗称造影剂)的开发使用,促进了现代放射学和介入诊断治疗学的进步。此后,随着对比剂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对比剂肾病(CIN)也成为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为医学界所关注。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分别就我国对比剂临床应用的现状和发展,以及目前备受关注的对比剂黏度影响对比剂肾病的机理进行了详细介绍。专家指出,通过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黏度作为对比剂的一个重要理化指标,对CIN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认识局限于渗透压

    早在1985年,就有研究人员发现,在使用了对比剂以后,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会立刻降低,然后再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由此便建立起对比剂对肾功能会产生影响的认识。随后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非离子型低渗对比剂较离子型高渗对比剂有很好的肾脏耐受性。因此,以往人们认为对比剂所致的肾脏损害主要是与对比剂的渗透压和是否为非离子型密切相关。换言之,目前广泛应用于介入领域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的渗透压是决定CIN发病的重要因素。
, http://www.100md.com
    对于渗透压进一步降低的低渗对比剂,人们希望其能更加有效地降低CIN的发生。然而,2003年,研究人员比较了使用碘克沙醇(等渗)和碘海醇(低渗)后CIN发生率上的差别,发现碘克沙醇引起的CIN发生率显著低于碘海醇。由此进一步提出一个假设:等渗对比剂较低渗对比剂在CIN的发生上更加安全。但是由于该研究中存在明显局限和分组偏倚而影响研究结果,因此学者们又进行了一系列类似研究。

    2006年公布的两个重要的关于等渗对比剂与低渗对比剂对CIN发生影响的研究(ICON研究和CARE研究)在进一步完善试验设计的基础上,分别得出结论:低渗对比剂与等渗对比剂的CIN发生率均没有显著差异。此后2008年公布的CONTRAST研究再次证实了这一结论。

    国际知名专家认为黏度的意义更重大

    上述研究使人们认识到,CIN的发生机理不局限于渗透压。随着对CIN发病机制的不断了解,黏度作为对比剂的一个重要理化指标,开始被广泛关注。国际著名的生理学家、德国夏里特柏林大学生理学院院长Pontus Persson教授长期从事心脏和肾脏生理学的研究,其多项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并被视为目前研究对比剂肾病最早最权威的专家。他指出,CIN发病机制可从两个方面来解释,即血管灌注和肾小球滤过。在血管灌注方面,对比剂进入肾小血管,使血液变得黏稠,血液流动速度减慢,氧供明显减少,造成局部组织缺氧;而在肾小球滤过方面,对比剂经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管,肾小管内的水分99%被重新吸收,肾小管里的对比剂变得特别黏稠,最后形成栓子堵住肾小管,造成肾小管进一步损伤。因此,对CIN的发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主要是对比剂的黏度,而不是渗透压。
, 百拇医药
    他说,肾实质内与血液中的渗透压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血液内等渗的对比剂,在肾实质内并不是等渗的。低渗对比剂(例如碘普胺)虽然相对于血浆来说是高渗的,但在肾脏中却相当于等渗或者稍高渗,这样会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产生利尿作用,使得肾小管中的对比剂得到稀释,从而使肾小管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保护。反之,等渗对比剂(例如碘克沙醇)相对于血浆是等渗的,但是却低于肾脏内的渗透压,会加重肾小管的重吸收,使得肾小管中的对比剂变得非常黏稠,反而不利于对肾脏的保护。2006年公布的瑞典注册试验,对2000~2003年间接受心脏介入的大于5.5万位的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这是目前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与低渗对比剂(碘克酸)之间进行比较的最大规模的研究。研究发现:使用碘克沙醇的患者组,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其中需要透析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低渗组。这一结果与之前对对比剂黏度的分析一致。

    国内专家认为黏度因素不容忽视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润霖教授对Persson教授的观点给予了充分肯定。针对目前我国对比剂临床应用的整体状况,高润霖院士强调,对比剂的黏度在CIN的发病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冠脉介入医生必须提高CIN的预防意识,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CIN的发生。此外,研制理化性质更加均衡的更理想的影像学对比剂将成为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 百拇医药
    结合对比剂的临床问题和处理,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陈韵岱教授表示,作为临床医师,对于高危患者,在使用对比剂的过程中,有必要深入了解各种对比剂的特点及患者的实际情况,加强预防。对于CIN的预防,应从对已有基础肾脏疾病和糖尿病的控制、尽量减少对比剂用量、分次进行介入手术、围手术期充分水化以及停止使用肾毒性药物等多方面考虑。在对比剂选择上,单纯考虑渗透压的观点存在误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如何均衡对比剂的各项理化特性,如何优化对比剂的使用。

    当下,对比剂作为介入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预防CIN是每位介入科医生都应时刻重视的问题,而在临床中关于对比剂应用的研究还在更加深入地开展。关注黏度在CIN发病中的重要性,对于让更多的临床医师走出认识的误区,正确解读CIN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临床对比剂的应用提供了积极的指导。专家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知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CIN这一危害患者健康的疾病能够真正得以解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