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97047
医疗差错让全球头疼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21日 《生命时报》 2009.04.21
     编者按:谁能保证一辈子不犯错!可要放在患者那里怕就没这么大度了,毕竟一次错误的代价可能就是一条生命。但很遗憾,频发的医疗事故目前已成了让全球医疗界都头疼的难题。但要改变这种现状,光靠医生个人显然远远不够。在近日举行的“医疗安全与医院管理高层论坛”上,专家们提出,只有在整个医疗系统上下工夫,避免错误再次发生才是根本所在。基于国内的医疗现状,我们到底该做些什么呢?本期,本报特邀请各方专家,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45%医疗行为有差错

    4月4日,诺华中国—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学术交流合作伙伴项目启动,卫生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李洪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邓建民、哈佛联盟医学国际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杰恩等主办方领导,以及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曹泽毅教授等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之后,首届主题论坛“医疗安全与医院管理高层论坛”也在4日、5日相继举行。

    如何保证安全是医生治病救人的永恒主题,也因此,医疗安全成为当下国内外专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会上,美国塔夫茨大学医学院副教授、马萨诸塞医疗保健系统副总裁兼首席质量官伊凡·本杰明首先公布了美国最新的一项调查数据——在美国成年患者中,仅55%接受了有科学依据的治疗,意味着45%的医疗行为存在差错。“这表明美国医疗体系的质量也非常不稳定。”
, 百拇医药
    “实际上,人们开始关注医疗安全只是不久前的事情。”本杰明在会上告诉《生命时报》记者。1999年,美国医学科学院发布报告称,美国每年有4.4万—9.8万人死于医疗差错。如果这个数字准确的话,医疗差错将位列美国居民死因的第八位。来自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数据显示,大约4%—8%的住院病人曾遭受过医源性伤害。

    为了说明医疗质量的不稳定性,本杰明使用了“故障率”的概念,即每100次医疗事件中的出错次数。据美国统计,从故障率的角度考虑,“医疗行业是个高危行业。如果与民航业做比较的话,医疗行为的安全水平远不及航空业,仅仅相当于航空公司托运行李的水平。”

    那么,我国的医疗安全情况如何呢?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不无遗憾地说:“中国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不过,据他介绍,2002年前后,世卫组织调查显示,全球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大概为30%,而中国住院患者中使用抗生素的比例高达80%—90%,滥用程度可见一斑。另一方面,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组织的一项全国范围的调查显示,仅有9.5%认为“医疗很安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汪昕教授则透露,2005年他和同事们花5个月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排除手术、病情等自身医疗原因外,1000名手术病人中,仍有8人不得不到手术室接受第二次手术,最高时甚至达到16人。拿全国3000万外科住院病人算,至少10万病人“二进宫”,如把县级医院手术时出现的问题也算进去,将远远大于这个数据。▲
, 百拇医药
    犯错误,是医疗系统问题

    在多数患者心中,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只要有责任心,便可避免错误。对于这样的“见解”,伊凡·本杰明表示不敢苟同。“人总会犯错的,医生也是人。问题关键在于,医生为何会犯错?”

    为此,本杰明举了个例子:医生在给一个小男孩开氧可酮时,错将1.5毫克写成15毫克。小男孩服药2小时后出现呼吸暂停。“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这是谁干的’。我在医院讲这个案例时,人们就会问,是哪个医生把剂量开错了?但是,在对当事医生、护士、药剂师、患者母亲等相关人士进行深入调查后,我们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出在医疗系统身上。”本杰明解释道,这位医生非常聪明、能干而且很负责任。可他在事发的那天太疲劳了!前一天晚上他去参加了医师培训,碰巧还要帮个请病假的同事干活,并要给很多病人开出院药单。“一个人在这种状态下,是很容易犯错的。”他接着分析道,那家医院尚未安装一种广为使用的软件;社区医院的药剂师向家长询问了剂量,但依然开了15毫克的药;孩子的母亲也知道这是成人用量,却未咨询医生……总之,这一系列的漏洞才导致了问题的发生。“所以我们要对事不对人,毕竟许多人都犯了错误,所以说,这是系统出了问题。”
, http://www.100md.com
    哈佛医学院副教授肯思·桑兹指出:“不必怀疑医务人员是否具有奉献精神,而应检讨我们的制度、体系是否可靠。”肯思·桑兹强调,“建立可靠高效的医疗系统,才能让医疗可靠性从90%提高到99%。”

    为了说明制度的价值,美国奥本山医院质量与患者安全部部长苏珊·阿布科教授提到了“瑞士奶酪模型”。瑞士奶酪上有很多孔,这些孔就像是潜在的漏洞,而我们的系统就像是一摞瑞士奶酪,如果奶酪上的孔碰巧彼此相连形成了一条通道,错误便发生了。“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查找原因,从制度设计上想办法,而不是去惩罚医生。”

    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曹泽毅表示,美国能够对医生给予理解和分析,这种科学化、人性化的分析值得我们学习。“事实上,中国医生肯定比美国医生更忙、更累、更辛苦。可这些在我们这里,好像不构成理由。”▲

    医生压力大

    医疗误解多
, 百拇医药
    在此次论坛上,来自美国的研究数据显示,医疗安全与医疗费用间并没有绝对的相关性。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发言中表示,这一结论的前提是“他们解决了医生的待遇、医生的价值体现等问题。”安全无疑应该成为医疗行为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但鉴于中国特殊国情及目前的医疗环境,中国的医疗安全问题更加复杂。政府投入、市场趋利、政策导向、医疗定价和专业管理都是我们面临的新挑战。

    “没有投入就没有安全可言。”据有关医疗质量调研结果显示,医护人员在医疗中常犯的错误中,仅1%是与缺乏相关知识相关,位居前三的分别是技术方面的错误(35%)、忽略必要的信息(16%)、不小心(11%)。“目前,中国医生的劳务价值并未得到合理的体现!”廖新波表示,他们的付出与所得并不相称。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医院的投入。

    廖新波认为,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收费过低也会影响医疗质量的提高,这对医疗安全的提高也是不利的。“6元钱洗次头在哪里可以做到?只有在医院!”他表示,护理人员的劳动收费价格始终在低水平徘徊,尽管我国的经济每年都在增长,但数年前的标准一直执行到现在也没有改变。
, 百拇医药
    一份来自上海市呼吸内科住院病人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三级医院中,护理费用仅占1.33%,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分别为3.11%和6.4%。而各级医院相应的药费却分别占65.32%、62.19%和59.11%。“更为糟糕的是,不少医院管理者抱有‘重医轻护’的观念。”他进一步指出,虽然医护人员短缺是个全球性的难题,但中国则显得更为可怜。只有护理收费价格与价值得到平衡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和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权益,保证安全。

    “中国医生压力太大,患者对医疗的误解太多太严重!”廖新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患者对误诊是很恐慌的,然而误诊其实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医生出现差错,院方、科室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来应对医疗纠纷,无形中也浪费了本已有限的医疗资源。▲

    让医生敢汇报差错

    “在中国,出错就意味着惩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院长范关荣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而在美国体系里,追究原因才最重要。针对性质类似的医疗差错,中美两国的处理措施却有天壤之别。
,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一位5岁的男孩右跟腱挛缩,但医生却为左脚的跟腱施行了延长术。这家医院赔偿了患者20万元,科室主任被撤职。

    与此类似,美国一位左腿有病的患者因为医生的疏忽,在右腿上“挨了一刀”,但医生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我们不会直接处罚医生,我们关注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差错的发生,如何才能避免问题再次出现。但是,如果医生差错率过高,可能会影响到对他的综合评价,从而可能不利于其晋升。”苏珊·阿布科表示。那么,为了预防医疗错误的发生,美国通常会采取哪些方法呢?

    建立一个可靠的组织体系。“我们采取四个战略来改进质量和增强医疗安全。如采用计算机化的医嘱系统、电子病例,还有电子处方和安全报告;同时我们还要提高报告的透明度。”肯思·桑兹还介绍说,美国医院正致力于建立一个高度可靠的组织体系。“对一个很小的故障,它都会迅速反应。”

    出了差错,不惩罚医生。据阿布科介绍,在其供职的奥本山医院,内部网络上也有不良事件的报告系统,要求医生出现医疗差错后进行报告,再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分析,寻找原因。“此报告制度是无惩罚性的,医生不会因为暴露自己的差错而受惩罚。我们必须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才能够更客观、更深入地了解事情的真相。”可在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医生犯不起错,更别说内部报告自己犯错了!”廖新波说。

    分析根源查找原因。阿布科表示,不良事件发生后,他们会找到当事人,绝不仅仅满足于他们简单的解释,而是不断追问“为什么”以了解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对管理系统进行修改。对此,曹泽毅说,这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对医务人员发生问题后关键不是处分个别人,而是要寻找发生问题的根源和体制上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本版文章由本报记者江大红采访整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