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学版 > 护理天地 > 心理护理 > 脑死亡
编号:11786697
脑死亡“正名”意味着什么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23日 当代健康报 2009.04.23
脑死亡“正名”意味着什么

     ◎ 本报记者 汤雷

    一直以来,人们通常理解的死亡就是心跳停止。然而脑死亡判定标准的即将出台,让脑死亡可以正式走上前台,不再像以往那样“见不得光”——

    背景

    卫生部将发布脑死亡判定标准

    据新华社报道,卫生部专家透露,《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修订稿)》和《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成人)(修订稿)》将在近日发布。该标准将规范脑死亡的判定,有助于维护公众的生命健康权益和死者尊严。

    据悉,两个文件规定了脑死亡判定的先决条件、临床判定、确认试验和判定时间等,明确了判定3步骤:脑死亡临床判定、脑死亡确认试验和脑死亡自主呼吸激发试验。3步骤均符合判定标准才能确认为脑死亡。

    十几年来,我国关于脑死亡“名分”的争论从未停息过,虽然现在脑死亡已经演变成为一项医疗常规现象,但是脑死亡的判定却一直“见不得光”。时至今日,脑死亡终于有望在我国拿到“户口”。医学专家认为,这是一种进步,无论是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还是减轻患者家属等待的痛苦,减少患者家庭无效的投入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只是,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这种进步还是有些滞后。
, 百拇医药
    争论本因:呼吸机惹的祸?

    据了解,绝大多数人在生命结束时呼吸和心跳会首先停止,但约有5%的人因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呈现脑死亡后,通过医疗手段,却可以维持心跳和呼吸。时间长的,可能维持一二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但这并不意味患者能够康复,医疗手段一旦停止,患者就会完全丧失生命体征。同时,这种维持生命体征的方法花费巨大。脑死亡患者,只要进入ICU(重症监护病房),每天的花费都需三五千到上万元。

    而上述的医疗手段主要是指呼吸机的应用。“在没有使用呼吸机的年代,我们判断死亡的金标准是呼吸与心跳同时出现不可逆停止,但人类发明呼吸机以后,现代医学发生了深刻变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陈忠华教授说,当病人的中枢性呼吸停止以后,医生可以使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而通气时间可以无限延长,从理论上说,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多久,心跳就有可能维持多久。

    呼吸机的超常使用,往往带给人们一种假象:虽然脑功能已经停止,但呼吸还在,怎么能说人已经死去了呢?可事实上,那并不是人在呼吸,只是机器在运转,如果关掉呼吸机,病人根本不可能自主呼吸。当作为呼吸系统控制中心的脑干功能已陷入无法逆转的全面瘫痪时,心跳停止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在这段时间里,需要付出的是家属的无谓期盼、绝望以及接踵而来的巨额医疗费用。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医疗机构大约还有90%的死亡判定是以心死亡为标准的,只有3.3%的死亡判定是以脑死亡为标准的。
, 百拇医药
    曾经有个医生问陈忠华,他的一位患者达到了脑死亡的标准好几天了,可医生们还是继续“抢救”,如果脑死亡等于死亡,那这几天里,我们医生们在干什么?陈忠华的回答是:你们在用昂贵的医疗资源维系一具看似鲜活的“有心跳遗体”。ICU病房一天的费用动辄过万,而医院明知患者已经死亡,完全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却还要继续所谓的“抢救”,不得不让人怀疑背后的动机。“脑死亡没有立法”已成为医院的有效借口,通过对有心跳遗体的无休止抢救来继续创收。

    判定标准其实不复杂

    脑死亡是一个极其严肃的问题,但这并不等于它是一个高技术高难度的复杂问题。用陈忠华的话说,“判断脑死亡是个低科技的工作,根本不需要资深专家,只要确立了脑死亡判定标准和规范,两个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两个拿到了医师执照的医生,受过短期培训并严格按照脑死亡标准的各项要求,完全有能力也有义务去判定脑死亡。这个过程非常简单,绝对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神秘、复杂和神圣。”
, 百拇医药
    另外,这个标准不是对所有人统一采取的,只是对死亡的完善和补充,99%以上的死亡是不需要用到脑死亡标准的,这99%的人都是心跳停止,只有1%的病人需要用到脑死亡标准。陈忠华说:“脑死亡并不是一种取代或废弃心死亡,而是一种完善和补充。”

    临床应用:距离还有很远

    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目前医院对脑死亡是不作诊断的。

    陈忠华表示,脑死亡标准出台后,可能也不是所有医院全部都会采用“脑死亡”标准。如果医院宣布患者已经死亡了,但是公检法不同意,只承认心跳停止死亡那是不行的,所以卫生部出台这个政策的时候,应该知会其他部门,包括哪个医院准备采用这个标准了。

    对于出台一部完全意义上的法律,这是很漫长的,一个医疗政策,要不断升级,升到全国人大常委会举手通过,这是有一个过程的,可以理解为立法的初级、中级、高级阶段。初级阶段,就是由卫生部出台的政策法规——— 判定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以后,那就要出一个国务院的条例,这是中级阶段,就像器官捐献条例那样由国务院温总理签字,有法规的效应。如果这个还不够,司法部不认,公安局也不认,这个时候才有必要通过全国人大制定一个“脑死亡”法,这是最后的高级阶段。
, 百拇医药
    陈忠华认为,目前卫生部即将出台的仅是:《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修订稿)》和《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成人)(修订稿)》,这就意味着,初级阶段的三个文件也只完成了两个,还缺少一个管理办法,所以我们连初级阶段都还没有走完。其实,现在脑死亡标准已经变成了全世界主流的医疗常规,现在还要奢求法律保护它完全是没必要的,有了脑死亡判定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这三个配套文件,就已经可以指导目前的医疗实践了。

    真正受益:当事者本人

    很多人认为,脑死亡法出台后,所有人都必须按脑死亡标准来判定死亡。事实上,脑死亡只对那些生前自愿捐献器官的人实施,如无意捐献器官,则不在脑死亡诊断之列,仍可用心死亡标准。

    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指出,一个已经脑死亡的患者,在凭借机器和药物的情况下,发展到心死亡,平均约有7天时间。其间,医务人员不得不进行大量无效的“抢救”工作,而一个脑死亡者,每天要花数千元钱以维持呼吸心跳。对死者来说,这种做法既不科学,也无价值。“脑死亡立法不仅仅是为了节约资源,放弃明知无效的抢救,也是为了让人死得尊严些。实施脑死亡标准,为脑死亡立法,是尊重科学,移风易俗的表现”。
, 百拇医药
    在法律上承认脑死亡,还有助于推进器官移植医学发展,使成千上万器官终末期病人因此得到再生的机会。目前中国心、肝、肾等器官移植在临床上已达到相当的水平,由于没有脑死亡立法,器官供体质量不如国外,器官来源的正常程序受到影响和干扰。此外,死亡还是个法律概念,科学、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死亡时间,在司法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解 疑 释 惑

    昏迷病人是不是脑死亡?

    昏迷的病人并不都是脑死亡,其实,不用呼吸机的就不是脑死亡。脑死亡有别于昏迷病人,昏迷病人脑干的功能是正常的,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损害或处于突然抑制状态,因此病人可以有自主呼吸、心跳和脑干反应,少数病人还有可能一朝苏醒。但脑死亡人全脑呈现器质性的损伤,无自主呼吸,脑干反应消失,脑电波是一条又平又直的线,经颅多普勒B超显示脑死亡。所以说,脑死亡是永久的,不可逆性的。

    判定脑死亡就可安乐死吗?

    国家出台脑死亡判定标准滞后,是不是很多人就可以实施安乐死?判定为脑死亡与能否实施安乐死是两回事。安乐死是针对还活着的人,意识很清醒,由于受不了痛苦,生活质量低到极点,不可能改善,这个时候他自己要求医生帮助实施安乐死。既没有昏迷,又没用上呼吸机,跟脑死亡一点关系都没有。有人说,看见患者很痛苦,所以拔掉呼吸机让他安乐地死去,这个说法更错。因为脑死亡代表人已经死了,拔掉呼吸机是结束医疗活动,不是终止生命,死亡不是由于拔掉呼吸机造成的,而是由于患者已经死亡了,所以拔掉呼吸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