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肿瘤
编号:11758919
中医防治恶性肿瘤回顾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11期
     编者按: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社会发展的重大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 2004年~2005年调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肿瘤死亡率为135.88/10万,属世界较高水平,而且仍呈持续增长的趋势。肿瘤死亡率比上世纪70年代增加了83.1%。中医药治疗肿瘤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疗效,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肿瘤防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中医药治疗肿瘤有5千多年的历史,如今已逐渐探索并形成了一门新的医学学科,并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规范。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肿瘤是有效的,中西医互相结合、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了肿瘤防治的临床疗效。

    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历史

    中医肿瘤防治方法起源于先秦时代,其实早在殷商时代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瘤”的病名记载。而在先秦时代的《周礼》中就提到有“疡医”并详细记载了肿疡的治疗方法。不过这时对肿瘤的认识较为肤浅,为萌芽阶段。

    至战国—秦汉时期,就初步形成了中医肿瘤的防治体系。《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经典著作的相继问世,使人们对肿瘤的认识由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肿瘤防治方面,提倡用整体观念来认识,用辨证论治来治疗,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记载:“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辗转痛移,为可治;……”提示了积与聚同为包块,病机不同,预后不同,治法不同。同时《伤寒杂病论》还为后世留下了桃仁承气汤、下瘀血汤、桂枝茯苓丸等著名方剂,至今仍广泛用于肝癌、胰腺癌、胃癌、子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

    晋唐—明清时期是中医肿瘤防治体系进一步发展阶段。宋代《卫济宝书》首先出现“癌”字的记载。这一时期的论著中,可以见到各种肿瘤的具体临床表现,如《仁斋直指方》对癌的症状进行了仔细的描述:“癌者,上下高深,岩穴之状,颗颗类垂,毒根深藏”;而且还有了对于恶性肿瘤的辨证论治,如对于噎膈(食管癌),朱丹溪认为应该“滋养津血,降火散结”,张景岳主张“当以脾胃为主”,“宜从温养,宜从滋润”,而清代名医王清任认为应从瘀论治等等。这一时期,也为后世治疗肿瘤创建了许多广为应用的方剂,如小金丸、蟾酥丸、活络效灵丹、犀黄丸等。

    如今,中医治疗肿瘤具有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癌前病变,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骨髓造血功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2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