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
编号:11771018
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9年4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13期
     手足口病的发现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该病的大流行才引起人们的关注。今年,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的疫情更是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5月~8月,北京地坛医院诊治手足口病患者1834例,其中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15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和短期预后总结如下:

    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收治的15例手足口病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患儿,通过这些患儿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脑脊液、磁共振影像(MRI)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儿瘫痪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了4周的随访显示:本组病例的平均年龄为(22.47±20.68)月,患儿在发热后的(3.47±1.68)天出现急性弛缓性瘫痪表现,在1~2天内发展至高峰,所有患儿均出现类脊髓灰质炎表现。15例患儿中,10例为单下肢瘫痪,2例为双下肢瘫痪,1例为单上肢,2例四肢瘫痪。肌力从0级~Ⅳ不等,6例患儿肢体肌力降至0级;其中13例有脑炎、脑膜炎、共济失调等表现。3例患儿出现一过性尿潴留。其中有8例患儿行脑脊髓MRI检查,结果显示,8例患儿脊髓前角出现T2WI高信号改变,上肢瘫痪者病变在脊髓颈2~7(C2~C7),下肢瘫痪者病变在脊髓胸12~腰1(T12~L1),均表现为患侧脊髓前角长T1长T2信号。其中4例合并脑炎表现患者,MRI检查见中脑、桥脑或延髓长T1长T2信号。11例下肢瘫痪患儿在AFP发生的第4~8天开始恢复,其他4例在第2~3周开始恢复。瘫痪恢复顺序为由远端向近端恢复。

    手足口病合并AFP多发生于2岁以下患者,1~2天发展至高峰。多数患儿以单侧下肢瘫痪轻瘫为主,恢复较快,四肢瘫痪及单上肢瘫痪者恢复缓慢。MRI检查灵敏、准确,对确诊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http://www.100md.com(王玉光 张璐 卢联合 李兴旺 陈志海 北京地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