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77897
学思结合 静中悟道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33期
     若说弦诵其文是古人读书的基本方法,而端坐悟道则是助学之另一翼。学与思的结合,正是中国历代古贤在多个领域中富于原创性的原因之一。中医学亦不例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原创性的东西层出不穷,特别是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等,都是对《内经》等诸经典的学习和思考、实践的典范。

    学、思结合,重在于思。“读书如饮食,吃得又要消得”(高攀龙《高子遗书》),这“消得”,便是思,可见思的重要性。思是学的深化,但并非一思就通。“书义有思之而即得者,有思之竟日而后得者,有明日又思之而后得者,有力量未到,累日思之而不可通,俟停搁三月五月之后,识见精进或重思之,或他书触发,而恍然得者”(吴默《读书作文谱》)。其实,这就是思的规律。有思才有悟,因为“悟处皆出于思,不思无由得悟;……悟者,思而得通也”(陆世仪《思辨录》)。由此可知,悟道需要知识的储备,需要思而后得悟,如同计算机,只有大量储备,用时才能提取,而且各种知识之间能相互启发,这“恍然得者”,便是禅宗的“顿悟”了,也正是厚积薄发的道理所在。学习中医更需悟性,28种脉象“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王叔和《脉经序》),这“在心”,岂不就是一种悟性吗?

    学习医古文如同学习其他古文一样,读了若干遍,仍会有数个疑惑不解之处,就是教了数年医古文的老师,也不敢说对每一课书理解得十分透彻。学习医古文的学子或受教师的启迪,或受同行们的影响,或受它书的启发,或在实践中顿悟,对医古文中所阐发的各种理论才能日渐弥深,不解之处日渐减少,切不可妄言读上一遍二遍,便说古人之意全部通晓,是自欺欺人。

    悟道之法,不外思而悟道,静中悟道两端。而“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大学》语)因此,勿躁入静是悟道的重要环境条件。

    学而需思,思而求静,只有“性静者可以为学”(程颢《语录》)。朱子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陈烈先生曾为自己记性不好而苦恼,有一天,当他读《孟子》时,读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时,忽然醒悟说:“我的心性不曾收住,怎么能记得住书里都说了些什么呢?”“病”根找到了,于是他整日在家闭门静坐,百余日后,心渐渐地平静下来,再去读书,果然一览无余。这对当今学子研习中医也有启迪。

    历史发展到今天,书籍越来越多,事务也日趋复杂,学习的方法日渐繁多,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创新,但不可抛弃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丰富遗产,包括被历史已经证实是成功的学与思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http://www.100md.com(罗根海 天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