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77757
经典回归临床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医研协调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36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率先在全国将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个教研室回归临床已经有25年了,实行“院系合一”体制改革,从管理体制到人员编制划归第一临床医学院,并建立独立病区,走出了一条“经典回归临床,教医研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金匮要略教研室管辖的六内科,共有病床46张,年收治住院患者960人次,年门诊量8万人次,主攻方向有糖尿病、风湿病等。该院突出中医经典理法方药指导临床,尤其在运用经方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2002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糖尿病专科、风湿病专科分别被确立为广东省重点专科,并于2003年提前通过省中医药管理局验收。2007年糖尿病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牵头单位。随着医院建设发展,2008年底扩大到两个病区,形成两个教研室、两个重点专科均拥有独立病区的建设格局。

    突出一个支点

    临床

, 百拇医药     经典回归临床后,临床作为教研室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柱,由医院和医学院共同管理,病区主任负责,并与院方签订责任目标协议书,定岗定编定量。临床一线工作主要由教研室中青年骨干担任,老教授负责定期查房指导和专家专科门诊。教研室与病区人员实行每1~2年轮换制。平时教学组与临床组明确分工,但部分交叉:教学组兼门诊医疗、临床组兼部分课堂教学。有主有从,互相配合,协调发展。

    着力两个方向

    教学与研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按照“建设教学研究型医院”目标定位,临床作为支点,同时肩负着两大主要任务:教学与研究。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目前共承担《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临床基础》及《古今经典医案选读》、《经典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中医学术源流与研究》、《经典名方临床运用》等课程讲授,年课堂教学任务近2000学时,涉及4所学院(第一、第二、第三临床医学院及针推学院)、5个专业(中医学、中西医结合、针推、骨伤、经典与临床)、6个类别(本科、七年制、非医攻博、硕士、博士、成人教育)共20余班种;主编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伤寒学》,21世纪规划教材《金匮要略》,新世纪创新教材《中医临床基础》,网络版《伤寒论》,案例版《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近期获国家“十一五”研究生规划教材《伤寒论理论与实践》主编。
, 百拇医药
    研究包括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教学研究。在临床工作中,实现医疗、教学、科研同步设计、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作为广东省教育厅“中医疑难病症”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在推动基础研究方面,中医临床学科重点实验室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基地对临床课题研究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在研课题包括国家“十一五”支撑项目在内国家、省部级各类课题10余项。

    体现三个层次

    本科生、研究生、临床进修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个教研室管辖的病区除接纳本校本科生、研究生见习、实习外,作为全国同行本学科师资培养基地,先后接受来自天津、上海、安徽、江西、山东、湖南、湖北、贵州等中医院校教师临床研修或完成博士学位;同时接受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糖尿病、风湿病专科医师进修;也是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医学专业学生实习基地。针对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开设相关课程,同时安排病区每周1~2次小课、主任大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等主题活动。
, 百拇医药
    延伸四个系列

    学科、专科、课程、学会

    广州中医药大学以临床为基地,融重点学科、重点专科、精品课程、学会工作于一体,人员不变,职能多样。伤寒论学科于1995年被确立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998年确立为广东省重点学科,由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共同组成中医临床基础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重点学科。

    2002年糖尿病、风湿病分别被确立为广东省重点专科,并于2003年提前通过省中医药管理局验收。2007年糖尿病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牵头单位。

    本基地年主持国家、省部级继续教育项目4~5项,包括全国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全国糖尿病、风湿病、四大经典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均获得同行好评。

, 百拇医药     实现五个功能

    理论与实践、经典与现代、继承与创新、教学与服务、课程与体系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 解决理论与临床脱节问题。有了实习、见习基地,能亲眼目睹经典指导临床思路、疾病辨治过程与疗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对教师素质提高产生重要影响,大量临床案例,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

    经典与现代结合 体现在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运用上。运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医学院创建了伤寒论学习网站,完成了教育部《伤寒论网络课程》项目,初步建立了伤寒论多媒体视频临床教学资源库,并运用于多班种课堂教学,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同时围绕专科建设,建立了风湿病、经方学习网站。

    继承与创新结合 以临床基地为支撑,深入探讨伤寒论临床研究模式、经方临床运用与基础研究模式,其成果分别获中华中医药学会2005年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应对扩招的压力,2006年在本科班率先创立“经典与临床专业方向分化班”,已开班2期,获得良好教学效果;主编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伤寒学》,首次将《伤寒论》更名为《伤寒学》,并按“学”谋篇布局;主编案例版《伤寒论》、《金匮要略》、新世纪创新教材《中医临床基础》及网络版《伤寒论》,主编“十一五”国家首届研究生规划教材《伤寒论理论与实践》,在教材建设方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
, http://www.100md.com
    教学与服务结合 体现在培养人才与医疗服务上,除已有本科生、硕士、博士外,还接受来自全国高校访问学者、博士后人员以及海内外进修、临床提高班学员,同时举办国家继续教育项目, 如2006年底举办的全国第六期经方临床运用高级研修班,学员超过600人。

    在医疗服务方面,拥有一支由全国三批师承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女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大学首席教授等组成中医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及经典名方治难病、治重病、治急症特色,同时形成糖尿病、风湿病专科优势,创立了专科专病用药系列,大大提升了医疗辐射能力。在年门诊量、住院患者人数、病床使用率、周转率、中医治疗率、外省及周边患者就诊率、临床疗效等方面均居内科前列。

    课程与体系结合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门课程作为大学本科生必修主干课程,中医临床基础作为硕士班必修专业课程,伤寒论同时是博士班临床专业必修课程。2006年,以中医临床基础重点学科为依托,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三教研室共同努力,在本科班首创中医学专业经典与临床分化方向班。与大学基础医学院密切合作,开设了古今经典医案选读、经典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中医学术源流与研究、经典名方临床运用等方向组课程群,进一步推动了经典课程体系建设。, 百拇医药(李赛美 熊曼琪 陈纪藩 广州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