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77649
心无止境 —— 追忆恩师王洪图教授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39期
     王洪图教授于2009年6月6日因病离开人世,享年仅72岁。在不胜悲痛中,我们不时回忆起从学恩师受教的点点滴滴,念及恩师的音容笑貌宛若昨日,不禁潸然泪下。当年,我等有幸进入恩师门下,耳提面命,时刻感受到恩师的高尚人品与严谨治学精神,而今,只能以撰写此文用心去追忆恩师的治学、济世、待人、处事之道,缅怀恩师教诲培育之情的同时,勉励后学传承发扬国术。

    精心治学

    恩师1957年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中医学院(后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1963年毕业后留校从事《内经》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各层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学生遍及海内外,学生以“听王老师讲课是一种享受”来评价他的教学效果,而且恩师力推“内经学”,为内经学学科建立与发展的开创者,这些与恩师多年来的精心治学是密不可分的。

    恩师原本就天资聪颖,加之勤奋笃学,在老一辈中医教育家任应秋先生的教诲影响下,学习中医经典,精勤不倦,几十年如一日的研读《内经》。记得自上世纪90年代起至今,每年春节,除初一恩师会去给各位前辈拜年外,初二就开始伏案研读经典,每有心得必记录在案,一直未曾间断。恩师的很多文章论著显示出他对《内经》研究的深厚功力,如恩师曾撰写文章辨析《内经》之“十六部”,其论述之细、考辨之详,堪称学习研究《内经》经文的典范之作。正是由于恩师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精心治学之道,才使得恩师在《内经》学术上颇多建树,如已经出版个人专著20余部,其中尤以主编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奠定了他在《内经》学术界的崇高地位,被学术界称之为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并屡获殊荣。恩师对该书的成稿可谓是呕心沥血,所有稿件均亲自批阅审改,遇到疑问之处,废寝忘食,遍查资料,绝对不允许出现原文错误或不实之处,也常因此严厉批评我们工作马虎之处,在恩师的鞭策下,我们深感做学问必须要踏实认真,精益求精。在日益浮躁的今天,我们愈发感觉到恩师教导之正确,是我们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 百拇医药
    仁心济世

    恩师少即存济世活人之心,立志继承传统岐黄之术,并先后侍诊于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内科学家印会河教授及温病大家赵绍琴教授,勤学好问,尽得真传。至今恩师业医近50载,屡屡治愈奇难杂症,尤擅长治疗神志病证,成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由于恩师临证疗效显著,有口皆碑,平时不断有各地群众来信,寻医问药之事甚多,对群众来信,恩师总是有信必复,不厌其烦,并告诫我们,患者来信必被病痛所折磨,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必须尽快回复,不能拖延或坐视不管,这应是一名医生应做的事情。

    恩师虽从事《内经》研究教学工作,但并不因此忽视临证运用,毕竟医乃仁术,学医就是要造福广大人民,仅有理论没有临证仅是纸上谈兵。所以,恩师几十年来一直坚持门诊,风雨无阻,在临床中运用《内经》理论尽可能地造福广大病患,并撰写了《黄帝医术临证切要》一书,将他多年从事《内经》与临床结合的心得公之于众,希望能惠及更多的医师与患者,不仅如此,恩师还指导我等将他最新的临证心得撰成《王洪图内经临证发挥》及时向大众公布,彰显恩师仁心济世之情。此外,恩师重点研究“五脏藏神以脾胃转枢为关键”理论,在临床擅长治疗情志病,对顽固性失眠、癫痫、儿童多动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长期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了益智中药配方——利脑明颗粒,1997年由北京市卫生局批准使用,对精神神经性疾病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广大病患解决了实际问题。恩师《内经》与临证的观点应是重点推广的内容,值得我们发扬光大,但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医术乃仁术,必须要造福病患,不能成为空中楼阁,否则有悖于《内经》“医家之宗”的名号。
, 百拇医药
    诚心待人

    恩师做事言必信,行必果,可谓诚信之君,平常也以诚心待人,深获众人好评。恩师曾兼任数种重要职位,但依旧能胸襟坦荡,待人以诚,如每当有陌生人上门求诊问药,恩师必是尽心尽力,从始至终绝无怨言,并把患者送来的锦旗、感谢信深藏,从不示人,并经常给学生讲授《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要求学生必须诚心待人,方能行医。

    恩师言行一致,诚心待人也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学科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恩师当年曾为教研室主任,在学术上,“不以人废言,亦不以言废人”,由此,内经教研室学术空气活跃,人际关系和谐,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发展的鼎盛时期,恩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学科全体成员,使内经学科进入中国中医药管理局首批重点学科之列,成为当时北京中医药大学仅有的两个重点学科之一。而且作为教研室的成员之一,也随时能感受到恩师对我们的关心爱护,对于每个学生所作的工作,恩师总能记录于心,并有所称赞,从不偏听偏信,所以恩师做事,向来支持者、追随者众,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正是这种高尚的品格,为恩师赢得了众多的荣誉,如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恩师这样诚心待人,使得恩师在同事、学生、患者中深获好评,在遗体告别仪式上,多少人泪流满面,学生们跪拜一片,为恩师的离去惋惜不已,可见“人人心中有杆秤”,诚心待人的恩师,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 http://www.100md.com
    善心处事

    恩师身为一名医者,秉承“医乃仁术”的古训,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常常善心处事,以下举几例以证之。

    首先是尊敬师长,爱护学生。恩师当年大学毕业留任北京中医学院内经教研室时,曾得到任应秋先生的指点与教诲,恩师对此一直心怀感激,不仅在任老在世时,对任老恭敬有加,而且当任老故去后的多年里,每到任老的忌日,恩师都会去任老家,在任老的遗像前祭奠,以表达对任老的思念之情,每年坚持,达十年之久。由此可见,恩师对自己师长的尊崇之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在学生中树立了威望,即使在恩师退休几年之后,每到新年,仍然有许多学生给他寄来祝福的贺卡。同时,恩师作为一位极富温情的慈祥长者,对学生们的关心爱护也是无所不在,每当学生生病或有困难时,恩师总会及时出现在学生面前,或开方诊治,或慷慨解囊,这种雪中送炭之举,让学生感激涕零,可见恩师善心处事,不愧是一代大家。

    其次是热衷慈善事业。恩师退休之后,一方面出诊看病,另一方面仍关注慈善事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恩师看到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报道河南周庄癫痫盛行的惨况后,那些癫痫孩子深深触动了恩师的心,所以恩师决定用自己之长去救助这些可怜的孩子,于是主动联系救助事宜,由此造就了恩师一家与河南的一个小村庄结下了深厚之缘,并从此开启了一个全国性的救助农村病童运动——“春雨行动”,这一行动曾被《人民日报》专篇报道,恩师却一笑处之,认为无须挂齿,能让更多的病童解除痛苦才是一名医生真正的价值体现。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恩师在生活中,大到慈善事业,小到日常杂事,处处注意善心处事,尽显一代国医之本色。

    恩师突然离世,学生悲痛之余忽念及“心无止境”,一则是恩师的教诲之情、培育之恩已铭刻于心,难以忘怀;二则是恩师精心治学、仁心济世、诚心待人、善心处事,为我等学习之楷模,身为人徒,我辈一定要将恩师的精神永远传承发扬下去。谨以此文,深刻追悼王洪图教授——一座内经学界永远屹立的丰碑。, 百拇医药(翟双庆 贺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