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85426
王洪图对内经学发展的贡献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2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48期
     编者按:内经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今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已成立,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的基础。此时,不能忘记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教授为内经学科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

    公元2009年6月6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研究大家王洪图因病与世长辞。王洪图生前力倡“内经学”,为内经学科发展呕心沥血,然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成立大会前夕,他却翩然离去,让学生悲痛不已,今特将内经学发展的概况总结如下,以此纪念恩师王洪图教授。

    一、内经学概念的提出及学科的建立

    早在唐初,杨上善在撰写《黄帝内经太素》时,除运用医学的理论与方法外,还运用了哲学、天文、历法、地理、历史、音韵、训诂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并从学术思想及基本理论框架的高度,对《内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类研究,从其开创性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来说,《黄帝内经太素》虽未提及“内经学”,但已经初步具有了“内经学”学科的雏形,在内经学的形成中具有发端意义,并从而对中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934年,秦伯未先生撰写了《内经学讲义》,并于1935年出版了《秦氏内经学》,最早提出了“内经学”之名称。1959年,北京中医学院编写了《内经学》上下册书稿,从其包含的研究历史、研究方法、研究主要对象等内容来看,已初具内经学的规模,惜该书未正式出版。任应秋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又提出内经学的结构及研究方法、范围的设想,惜未能落实笔端。1993年,在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会议上,王洪图教授再次提出“内经学”之名,经与会专家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内经学”作为中医学的分支学科可以成立,同年得到出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重点学科规划会议”专家的赞同。1997年,“内经学”的概念被正式写入王洪图教授所主编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一书,并开始从学科角度研究《内经》,该书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医学研究二等奖等多项殊荣,至此,“内经学”概念被正式提出,并得到了学术界诸多专家的认同。20世纪90年代以前,《内经》以书名为名称作为一个学科在学科目录中单独存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学科调整,《内经》则与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合并,称为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似乎《内经》这个学科不复存在,而1997年出版的《黄帝内经研究大成》明确提出了“内经学”的概念,奠定了“内经学”学科确立的基础。2003年,作为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由王洪图教授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内经学》的正式出版,则标志着这一学科的成熟与建立。2008年,国家民政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成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更是学术界对这一学科的认可与肯定,也是内经学学科建设发展的里程碑。
, 百拇医药
    二、内经学建立的重要价值

    《内经》研究发展到现在,一个重要突破就是内经学概念的提出及学科的建立。内经学是研究《内经》及其相关研究成果的一门学问,属于中医学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基础性学科。从学科角度探讨《内经》的研究与发展,将有助于《内经》研究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有利于《内经》研究的创新与健康地发展。当前的《内经》研究均应该围绕内经学展开,建立内经学学科,为《内经》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内经学的建立对《内经》的现代研究发展也有两个重要价值,一是确立了内经学学科的研究方向;二是搭建了内经学学科的学术理论框架。

    首先,确立了内经学学科的研究方向。《内经》在分析与认识医学问题时运用了当时有关文字学、语言学、哲学、天文学、地理学、历法学、生物学、气象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手段与方法,而这些在内经学形成的过程中,也融汇成为内经学研究的内容。总体来说,内经学的研究工作是以研究《内经》一书为主体的,这一点古今皆然,但是内经学的研究应包括研究《内经》及内经学科形成、发展的条件、背景及其过程,从对其历史与现状研究中,探索学术发展规律;研究《内经》的医学理论与防治疾病的知识与技术,以深入发掘与继承;研究《内经》中的哲学以及天文、历法、社会、教育等多学科思想,探讨其与医学发展的关系;研究《内经》指导医学发展,尤其指导临床实践的方法与规律;综合分析古今研究《内经》的主要成果及其经验,以期解析、丰富原有理论,升华为新学说等等。鉴于以上,若要让内经学研究顺利开展,就必须从多学科角度采用系统与现代化的方法,不仅是运用已有的文献、语言文字、哲学、天文、历法、地理、气象、数学、心理、社会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而且还要应用相关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诸如系统方法、计算机技术、现代实验技术等,并且要重视临床研究方法,要做到兼收并蓄,合理运用,正确揭示《内经》生命与人体的规律、健康与疾病的规律、养生与治病的规律等。目前,全国内经学科已经有“五脏藏神理论研究”、“四时五脏阴阳研究”、“内经理论体系研究”、“内经气化理论研究”、“内经与临床研究”等几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但还有待进一步扩展充实。
, 百拇医药
    其次,搭建了内经学学科的学术理论框架。《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建立在古人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认识以及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并借助当时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哲学思想组织搜集到的材料来提出假说,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反复验证以形成理论。因此,《内经》理论的形成必须以医疗实践为基础,又离不开古代科技知识的渗透及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如《内经》把哲学上的“阴阳”、“五行”、“精气”、“气化”等术语及含义带进了中医学,体现了中医学的医哲密切关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内经》理论的形成与古代哲学、自然科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也正能体现出中医的特色。一个学科的学术理论体系,应当包括关于研究对象的理论及形成这些理论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学基础。内经学作为中医学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基础性学科,主要是围绕人的健康、疾病展开研究,形成有关人的生命规律及其医学应用的知识和理论,这也是内经学学科学术理论框架的主体部分,而这些知识和理论的形成,必有古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学科知识和方法的渗透与影响,它既是医学理论形成的基础,又是内经学学科学术理论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其框架结构分为医学理论和医学基础两部分。
, 百拇医药
    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以及养生康复、内、外、妇、儿等各科研究,可以为各个学科提供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从宏观角度为各学科指引发展方向、揭示发展规律,但是内经学对中医其他学科只能起“基础”与“指导”的作用,而不能全面反映其他学科各自的特点,也不能代替其他学科的独立发展。同时,中医学其他学科的理论与临床也不能完全包含内经学的研究内容,更不能代替内经学在整个中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内经学学术理论框架的搭建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内经》研究在中的医药研究中基础地位,以及不可替代的指导价值。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内经学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明确的研究任务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可以说内经学的出现为内经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如今,内经学科建设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已经正式成立,因此,把握机遇,重视学科建设,对切实促进内经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良好的学科建设会为学科今后顺利地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只可惜王洪图教授不能再亲自站在内经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导我们继续前进,古人云“逝者如斯夫”,我们将秉承恩师的遗志,继往开来,将内经学及内经学科发扬光大,谨以此文追悼恩师王洪图教授。, http://www.100md.com(翟双庆 钱会南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