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疗管理
编号:11810248
“双向转诊”向我们走来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3日 《现代护理报》 2009.07.03
     亲身经历转变就医观

    自从2007年4月北京市18区县开展“大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工作及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以来,朝阳区积极探索“就医线条系统化、就医流程最优化、就医过程合理合法化”改革,纵向整合医疗资源,以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为切入点,探索双向转诊和社区首诊新机制,在社区已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完善“双向转诊”的信息网络,逐渐构建梯度就医和相互转诊的城市新型医疗服务构架。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选择社区首诊。家住朝阳劲松八区的张民华老人就是新机制的受益者之一。

    76岁的张民华老人前不久感到胸闷,在与家一街之隔的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来社区医院坐诊的垂杨柳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专家李瑞杰检查发现老人的病情危急,急需做心脏搭桥手术,建议他立即住进该社区的对口支援医院——垂杨柳医院。当时家人对这家二级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水平均表示怀疑,因为以前老人看病时一般都去北京医院和协和医院等三甲医院。但这次老人却不顾家人的反对坚决要入住垂杨柳医院。
, 百拇医药
    当问及老人为何那么坚定地相信在社区医院里的诊断时,他说看到李瑞杰大夫不仅给他非常认真地做检查,而且针对病情非常负责任地联系“双向转诊”的事宜,老人感动了,也信任了这位非亲非故的李大夫。在社区医院开好“转诊单”,一直到办好住院手续,前后也就用了半个多小时。一天后,手术成功进行。

    谈起这次把自己从死亡线上救回来的经历,张老先生感慨良多:“这次手术做得不但及时而且非常成功,同时让我比在大医院省了两万多元。我的亲身经历让我彻底相信国家推行的社区医院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了。国家的制度是好的、对的,你要好好宣传宣传啊。我回去后也要告诉我的街坊邻居们以后不要有病没病都往大医院跑,要先去社区医院瞧瞧……”

    笔者在劲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中心已为社区内每个居民都建立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并由医生分管和及时随访,每星期还会有一次健康教育沙龙。这里的居民们感到社区医疗不再是简单的医院搬家,而是体现了预防、治疗、康复保健一体化的特色。该服务中心主任张建东表示,只要有为居民服务的热情、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优质的服务技术,能确实解决患者的问题,居民都是愿意来的。比如我们这个社区的居民,原先80%多的患者都是到二三级医院、市级医院去看病,目前他们到市级医院去看病的下降到60%。大多数居民开始觉得离不开家门口这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了。
, 百拇医药
    给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搭桥”

    据了解,在一些发达国家,85%的疾病都是通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来解决的,而在我国,这个比例只有不到15%。本来可以在社区解决的医疗问题大都流向了大医院,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给“看病难,看病贵”埋下了祸根。

    老百姓不怎么相信小医院,特别是社区医院,不能简单地说是医疗观念的问题,归根结底,这是我们不尽合理的医疗体制与机制造成的。李瑞杰结合半年来对口支援及转诊工作的实际分析说,“我们现在急需要做的,就是完善‘双向转诊’新机制,整合医疗资源,让张老这样看似偶然的事件变成机制性的必然。”

    李瑞杰坦言,基层医院资金投入长期较少,其设备和诊疗技术与大医院差距过大是双向转诊的现实障碍,可从深层次来看,还是一个利益机制的问题。如大医院往往担心将病人转向社区医院后,会影响自己医院的病源和收入,也不信任社区医院的技术,担心会影响病人的进一步治疗。而社区医院由于存在病源不足和资金紧缺等实际问题,同样不愿意主动将病人转向大医院。
, 百拇医药
    “目前我们还没有明确的双向转诊机制,缺乏双向转诊的公共平台,大、中、小等各级医院没有明确的分工,政策不配套,导致患者转到基层医院后,许多药品不能在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报销。”李瑞杰说,要让百姓信任并欣然接受“双向转诊”,政府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明确各级医院的职责和权利,同时加大对社区医院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切实提高社区医院的服务水平,取信于民,才能真正引导患者“小病去社区,大病到医院”,让现有的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对此,卫生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政府应建立一个指导体系和网络,使社区医院在大医院的指导下,能够让公众以便宜的价格就近就诊。同时他也表示,必须建立非常便利的社区医疗点。如果所有人都挤到大医院,医改将无法成功。要通过良好的组织把大医院和社区构成医疗网络,上级大医院应该定期派专家把社区的疑难病例汇总,做出诊断,提出治疗方案,这样才能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病人放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之家
, 百拇医药
    “双向转诊”是社区医疗的根本出路。在采访中,专家和大夫们一致表示,应该明确社区医疗工作的内容定位,政府部门应给予社区医疗经费保证,同时打破行政隶属关系,进行属地化的医疗资源协调,建立同一地区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平台,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快捷高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另外,急需加快提高社区的医疗水平,提高社区医院和医师的地位和收入,建立社区医师固定的培养渠道,继续教育应纳入社区医师的晋升与考核内容。建立大医院年轻医师定期到社区工作,在晋升时必须有社区医院工作的经历,以解决基层社区医院缺少后备力量。建立大医院的专家级医师定期到社区医院查房、指导,提高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使之真正成为让病人放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之家。

    北京市已经开始推行的社区医院公益化改革为解决这种利益机制问题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社区医院经费由财政负担,实行“收支两条线”,将不仅解决社区医院的生存之忧,也将为其医疗服务基础地位的巩固提供了契机。据北京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心张主任介绍,已经实行的药品政府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改善了以前医院“以药补医”的现象。但由于时间比较短,目前收支两条线还没有在社区医院全面铺开,因此可能会出现暂时的“以药补医”现象。

    双向转诊制度的一些技术性问题也有望得到解决。北京市卫生局社区卫生处的巡视员吴永浩介绍说,目前针对4种常见慢性病的诊疗规范和双向转诊标准已经制定完成。届时,4种疾病什么情况下适合在社区管理、什么情况下应转到大医院诊治和住院,医生将有具体的操作标准。患者在社区医院若不能进行相关化验,社区医生还可开具“直通化验单”,患者凭此单可直接前往对口大医院化验,中间无须再排队挂号。

    (袁瑞娟),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