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85872
中老年人更需“调心方”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9日 当代健康报 2009.07.09
     ◎ 本报记者 汤雷

    我国正在加快步入老龄化社会,相关资料显示,国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45亿,超过了总人口的11%,而且每年还在以3.3%的速度增长。伴随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在我国,每年竟有超过10万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人自杀,老年人已经成为自杀率最高的人群。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专家认为,现在的中老年人所面对的家庭问题、工作问题,是前所未有的复杂和纷乱,但又缺乏应对的经验和必要的指导,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调解,危机因此产生。

    A

    “90后”家长出现“空巢焦虑”

    从去年开始,90后开始迈入大学校门。相对于孩子们在新生活面前的兴奋雀跃,家长们远没有那般“洒脱”。面对突如其来的“空巢”生活,失落、寂寞,让他们中的一些人一时无所适从。
, 百拇医药
    家住河南郑州的陈女士今年44岁,谈起去年女儿离开家去西安上大学时的情景,她有些不好意思。陈女士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女儿没拿到录取通知书时,天天盼着她能上大学,她走了心里又空落落的。她不在家,我和她爸爸不想做饭也不按时吃饭,生活没了规律。”陈女士告诉记者,身边朋友像她这样的不在少数。“我的一个朋友和妻子本来关系紧张,长期冷战。刚送孩子上大学回来没几天,夫妻俩反而开始说话了,张口闭口不离孩子,还商量着要再去学校看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出现“空巢焦虑”的不光是大一新生家长,孩子已经大学毕业或在外地工作后,有些家长仍然陷在这种“漩涡”中。

    王大爷王大妈老两口几十年来一直与儿子一家生活在哈尔滨。几年前由于工作的原因,儿子一家迁居济南,只留下一个正读大学的孙女与两位老人做伴。虽然与儿子媳妇团聚的时间有限,但孙女常在身边,老两口为她忙忙碌碌,倒也其乐融融。去年,孙女大学毕业,也去外地工作了,王大爷老两口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王大爷喜欢做的木工活不再碰了,大妈每天的晨练秧歌也不再坚持了,以前当作生活点缀的打趣斗嘴没有了,就连做饭吃饭也成了应付差事。短短几个月,王大爷王大妈就显得苍老了许多,终于有一天,70岁的王大爷穿戴整齐地服下了过量安眠药。幸亏王大妈及时发现异常,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被抢救过来的王大爷醒来说的第一句话是:“救我干啥?岁数大了,再活着就是累赘了,没意思了。”
, 百拇医药
    专 家 建 议

    积极规划自己的生活

    心理咨询师戚万胜:

    在中国家长眼中,孩子永远也长不大,永远需要他们的指导和保护。虽然孩子一天天长大,但家长的心理欠缺成长。很多家长为成年的孩子做东做西,实质上是想证明自己还能干,证明自己被孩子需要。特别是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生活重心几乎一直放在他们身上:孩子几点上学,家长就几点起床做早饭;孩子几点放学,全家就几点吃晚饭;孩子几点做完作业,全家就几点上床睡觉;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或做什么。

    要避免“空巢”产生的心理危机,家长首先要对子女与自己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论是家长还是子女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二者不是附属关系。子女就像鸟儿一样,幼时依偎家长,羽翼丰满后自然要离巢飞去,子女的离家是他(她)作为一个社会人已经成熟和独立的标志。在子女离家前,家长就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而不是一切围着孩子转。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种花、养鸟、书法、美术、音乐及适度的体育锻炼等。有条件的老人还可以参加老年大学的活动,既可以得到一些陶冶情操的训练,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又能广交朋友。与社会的交流是开阔胸襟、排解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况且子女离家并不等于斩断了与家长的关系,当今世界交通资讯日益发达,人们沟通感情的渠道已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书信、电话、手机短信、网上聊天等一样可以传递温馨的情感。夫妇之间在子女离家后,更应注意相互给予更多的关心、体贴和安慰,建立自己新的生活规律和情感支持系统,并不因子女的暂时回归而改变,以使自己的心态保持稳定。
, 百拇医药
    患有较严重的“空巢综合征”的家长,如有严重的抑郁、失眠及多种躯体化症状,或有自杀观念和行为者,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接受必要的心理或药物治疗,切不可讳疾忌医,贻误病情。

    B

    “80后”父母无奈面对“啃老”

    郑大爷曾是一家国有企业的会计,退休后在一家公司里“补差”,周末还给另外一家公司算账。很多人劝他别打这么多工,该回家颐养天年了,他却摇头,“趁现在身体还行,得给外孙女多赚点奶粉钱、读书钱啊。”

    “算了一辈子的账,也操了一辈子的心。本以为女儿出嫁了,就可以省省心了。没想到,原来养一个孩子,现在变成了养三个。”郑大爷的感慨中有些无奈。“供吃供喝,还要给他们一家三口零用钱,每月‘补差’的2500元基本都支援他们了”。想到未来,郑大爷更加忧虑,“现在我还有的‘啃’,万一有一天我动不了了,他们‘啃’谁呢?”
, 百拇医药
    相比于郑大爷的无奈,南京一对80后父母则很“有招”。

    近日,南京的章先生因不堪“被啃”将自己的儿子和媳妇告上了法庭,要求他们立即从老人名下的房屋内搬出。原来章先生的儿子媳妇婚后不久便丢了工作,吃住全靠父母,虽然双方父母多次提醒他们“还是要找个班上上”,但他们就是不听,没钱就跟父母要,不给就闹“别扭”。后来,父母要他们早点生个孩子,他们更是不听,“生孩子多烦呀,上学、读书、结婚都要管。我们要是到老没人管了,就去养老院。”

    要求上班不成,要求生孩子又没成,双方父母都生气了。“太没责任心了。把他们赶出去,停了他们零花钱,看他们还怎么潇洒。”双方家长取得一致意见后,开始赶他们出门。但这对夫妻就是赖着不走,并与父母吵,多次惊动当地居委会出面调解。

    不久前,章先生将儿子、媳妇告上南京玄武区法院,要求他们立即从老人名下的房屋内搬出。由于小夫妻坚决不同意父母要求他们找工作、生孩子的要求,导致法院调解失败。近日,法院判决小夫妻从老人名下的房屋内搬出。拿到判决书后,章先生私下给了小夫妻一点钱,让他们暂时用于租房、购买生活用品,同时表示:什么时候找工作上班了,媳妇怀孕了,他们再回家住。
, http://www.100md.com
    专 家 建 议

    家有“啃老族” 家长也有责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刘志军博士:

    在很多人心中,孩子何时算成年、何时该自立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甚至有不少人这样认为,不管孩子多大,只要父母还有能力,只要孩子有所求,尤其是物质上的要求,他们能帮就帮。家长需要明白“父母”这项工作的真正含义是什么。目前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是孩子的保护伞,有责任使孩子远离任何危险与伤害,其实这是极其不正确的。家长必须认识到,如果他们真的希望孩子能够远离危险与伤害,那么他们必须教会孩子如何自立,如何通过自己的力量去生存。只有掌握了足够的生存技巧,孩子们才能在这个社会中独立地生存下去。孩子不能离开家庭的很大一个原因是他们希望能维持在父母身边的生活水平,而这对于他们自身的状况而言是很难的,其中,经济、生活能力是很现实的问题。因为他们在二十几岁的时候,不可能达到家长在四五十岁时的成就。
, http://www.100md.com
    如何才能避免“啃老”呢?首先,家长需要有一个计划。如果你的孩子即将完成学业步入社会,那么这个问题就需要及早放在桌面上。为了使孩子们顺利度过适应期,家长可以让孩子负担一部分家庭开支。

    其次,家长应该支持并且期待孩子完全独立。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制定一份独立计划,包括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找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完善求职履历,以及教会他们如何理财等。家长应该接受孩子在转型时期遭遇的痛苦与挫折,这是他们必须经受的。如果孩子不能适应社会的压力而返回家庭,家长应该试着与孩子沟通,使他们鼓起勇气重新面对社会,而不是让他们回归家庭,或者一味地给予他们经济上的帮助,这样只会害了他们。尤其是母亲,虽然孩子的离开会带来暂时的失落感,但是这个阶段是必需的,不可以一直把孩子留在自己的“翅膀”下,他们已经长大了,需要自己去面对风浪。

    最后,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他一个拥抱、一些意见,相信他可以自己处理好这些事情。不要害怕让孩子犯错误,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 百拇医药
    此外,过分“啃老”,实际上也是对家长的财产权的侵犯,家长有权拒绝,如子女我行我素,家长可以向法院提起侵权之诉(如返还财产、责令搬出、排除妨碍等等),以维护自身权益。

    C

    抑郁“生”百病

    某机关单位退休干部老李,一向身板硬朗。几年前,没了老伴后,老李心情一直不好,烦躁不安,没有高兴的时候,以前爱看报纸,爱听京剧,现在也觉得索然无味,不愿意说话,不想活动,总想一个人独处,吃不香,睡不好。随后几年中几位亲朋好友相继因病去世。每死一位老友,他都要从医书上详细地了解朋友死去的病症和病因,越看越害怕,总担心有一天轮到自己头上。最近,他因病住了几天院,医生称病好可出院,他却觉得根本没治好,浑身上下到处不舒服,自己查书总觉得被各种已知或不知的疾病缠身,一次次地要求医院检查,虽然没查出什么他还是疑虑重重。最后变得失眠、不思茶饭,不愿出门见人。经心理治疗后他才走出阴影。
, http://www.100md.com
    专 家 建 议

    天津市社科院老年问题专家郝麦收教授:

    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会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如果老年人长期处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下,会导致免疫系统难以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其抵抗力就会下降,疾病也就乘虚而入。老年人自己要注重陶冶情操,开阔胸怀,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享清福”带不来真正幸福,想要晚年充实还得有点事做。

    D

    解压重在交流

    今年43岁的孙先生在上海某外企担任部门副经理,其事业心很强,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每件事都希望做得很完美。但孙先生感到自己很不如意:由于平时工作很累,孙先生陪伴与妻子时间少了,妻子怀疑他在外面有别的女人,对孙先生很不满,夫妻之间产生不少矛盾;孙先生的儿子读初三,其学习成绩不好,孙先生每每“教育”儿子,儿子就顶撞他,与他争吵,父子之间矛盾重重;孙先生认为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很强,想竞争部门经理的职位,但没能竞争上,当经理的是一位能力远远不如孙先生的人,孙先生很受打击。工作、生活都不顺心,孙先生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干一点事就感到疲劳,还经常失眠,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做人很没意思。

    专 家 建 议

    心理咨询师张敏:

    首先要改变思维方式,将紧张的工作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体验过程,在工作中要学会与同事分享喜和乐,不要一个人闷着,什么都不说。另外要学会放松,让工作和生活保持张弛有度,经常与家人共进晚餐,家人之间加强沟通,相互分享苦和乐。要多参加体育运动,因为运动后脑内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对人体会产生放松和镇静的作用,一周最少要有5天保持30分钟左右的体育锻炼。中年人还要定期做健康检查,不要轻视疾病,也不要把一些慢性病看成洪水猛兽,保持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这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状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