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儿童保健 > 健康成长
编号:11809880
谁将孩子关进“牢笼”?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17日 《现代护理报》 2009.07.17
     案例:小学六年级的李小华,每天六点半出门上学,每晚11点之前极少睡觉。不许看电视,不许读课外书,不许玩电脑,她的“生活”都是为了父母的目标——考一个好的初中,将来再考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出国深造……

    设想的目标

    有人这样形容我国一些孩子们的处境:现实中,父母总是拿一个理想的目标来衡量不断成长中的孩子,希望他们按照自己的目标前进。孩子们在父母的标准和设想中接受教育,犹如关进了牢笼的小动物。

    对于这样的解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教育专家刘凤华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要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父母这种望子成龙的期望值得肯定,但父母在高度关注孩子时所制定的过高的、不科学的标准却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些标准大都是从父母的经验出发,没有与社会现实以及孩子成人后所处的社会实际相联系,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成人的期望却并没有和这个过程相吻合,如此一来,对孩子“特性”的扼杀也在所难免了。

    另外,父母如此对待自己的孩子也是出于一种补偿心理。有的父母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就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盼望子女达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

    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在父母设定的轨道上“前行”,如果一旦感觉难以达到父母设定的目标,他们或者自暴自弃,或者强力反抗,以致造成严重后果,这在现实中已有过不少实例。另外,过度地以父母的意志强制孩子,对孩子的未来影响也很大。刘凤华表示,孩子是明天的栋梁,他们需要创造力、想象力。如果父母一味按照“从自身经验”出发的标准要求孩子,很可能会使孩子对未来社会不能适应,更严重的后果将是造成未来人才的缺乏!

    父母需转变观念

    究竟如何对待孩子的成长呢?这需要家长的反思。刘凤华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父母继续保持对孩子的期望,不能因为所设定的标准过高或不切实际,就丧失了对孩子的关注。

    所有家长应该和孩子共同成长,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目标与理想;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面向未来,在与孩子的共同学习中帮助、教育孩子。

    更多的父母需要认识到,孩子不仅仅是自己的孩子,他们还是社会人,需要父母摒弃“私心”,使他们走出设定的“牢笼”,了解社会,这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杨伟强 受访专家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教育专家 刘凤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