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食管疾病 > 食管炎 > 反流性食管炎
编号:13397855
中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5日 医药卫生报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等炎性改变的疾病。本病的好发部位在食管中、下段,以下段为最多见。烧心、反酸、嗳气、嘈杂、恶心、胸骨后烧灼样疼痛,以及咽部有异物感等反流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引起反流性食管炎的致病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失调,或幽门括约肌关闭功能不全,以致胃液中的盐酸、胃蛋白酶,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组织损害所致。

    反流性食管炎在中医学属于“反酸”、“嘈杂”、“胸痛”等范畴。其起病与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劳累过度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情志不畅,则肝火疏泄,气机升降逆乱,脾运失健,胃气上逆;饮食不节,烟酒过度损伤脾胃,则水谷不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蕴结中焦;劳累伤脾,脾虚气弱,则脾失运化,胃失和降,生湿化热,故出现反酸、嗳气、烧心、反胃、灼痛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脾胃与肝的功能失调,脾虚肝旺。肝旺则疏泄失常,横逆犯胃,以致胃气挟郁火湿浊上逆食管。脾胃虚损是本病之本,火邪湿浊上逆是本病之标,治疗宜标本兼治,攻补兼施,以健脾疏肝和胃治其本,清热泻火、燥湿化痰、清食、活血治其标,使脾气得运、胃气得降。本人在临床上治疗本病,以黄芪、党参、白术等益气健脾;紫胡、枳实、川朴、八月扎等疏肝理气;黄连、黄芩、吴茱萸、竹茹等辛开苦降,和胃止呕。见泛吐酸,加象贝母、锻瓦楞、海螵蛸降逆止酸;心烦失眠,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以养心安神;咽部有异物感,加玉蝴蝶、凤凰衣舒肝利咽;舌边紫斑,胸脘刺痛,加丹参、莪术、徐长卿、九香虫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常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反流性食管炎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平时应注意预防和调护。预防本病,应特别注意避免七情内伤,保持身心愉快。做到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忌食烟、酒、浓茶、咖啡、巧克力,少食甜食、油腻、辛辣、过热等刺激性食物,以低脂饮食为宜。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慎用对胃、食管黏膜有刺激性的药物。反流较重者,夜间睡眠时将枕头抬高15~20厘米。

    (摘自《上海大众卫生报》 杨炳初文),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食管疾病 > 食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