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df&论文 > 资料01 > 正文
编号:11807747
真正的《生理学》精华.pdf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第21页
第6页

    参见附件(324kb)。

    免费考研网www.freekaoyan.com 制作pdf版本

    免费考研网www.freekaoyan.com

    第一章 绪 论

    一、 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

    能为研究对象。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

    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二、 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1)内环境的概念 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

    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

    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细

    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

    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 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

    1.神经调节 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

    行的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

    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

    而弥散。

    3.自身调节 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

    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 什么是反射? 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

    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的概念.

    负反馈 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

    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正反馈 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

    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细胞膜对物质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和人胞、出胞。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 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时, 物质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 不耗能,属于被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电化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耗能的转运过程。这里,电—

    化学梯度包括电学梯度(电位差)和化学梯度(浓度差)两层含义。

    1、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归纳如下:

    表 2-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及特点

    转运方式 单纯扩散 主动转运 载体运输 通道转运 出胞 入胞

    转运物质 小分子脂溶性 小分子非脂溶性 小分子非脂溶性 小分子非脂溶

    性 大分子团块 大分子团块

    转运特点 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 逆浓度差逆电位差利用生物泵耗能

    ①结构特异性

    ②饱和现象③竞争性抑制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 ①化学门控通道 ②电

    压门控通道③机械门控通道顺浓度差顺电位差不耗能

    耗能 耗能 免费考研网www.freekaoyan.com 制作pdf版本

    免费考研网www.freekaoyan.com

    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 兴奋性的概念

    1) 兴奋性: 活细胞或组织对外界刺激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

    性。 2) 可兴奋细胞:

    神经、肌肉、腺体三种组织接受刺激后,就能迅速表现出某种形式的反应,因此被称作可兴奋细胞或可兴奋组织。在近代生理学中,兴奋性被理解为细胞在接受刺激时

    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而兴奋就成为动作电位的同义语。只有那些在受刺激时能出现动作电

    位的组织,才能称为可兴奋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指的是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

    2、引起兴奋的条件

    l 刺激的概念: 刺激是指能引起细胞、组织和生物体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

    化。

    l 阈强度、阈刺激的概念

    当一个刺激的其他参数不变时,能引起组织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

    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衡量兴奋性高低,通常以阈值为指标。阈值的大小与

    兴奋性的高低呈反变关系,组织或细胞产生兴奋所需的阈值越高,其兴奋性越低;反之,其

    兴奋性越高。

    刺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高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

    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组织细胞的兴奋,但不是对组织不产生任何

    影响。

    l 刺激引起组织兴奋必须达到的条件

    刺激除能被机体或组织细胞感受外,还必须是阈刺激。如果刺激强度小于

    阈强度,则这个刺激不论持续多长时间也不会引起组织兴奋;如果刺激的持续时间小于时间

    阈值,则不论使用多么大的强度也不会引起组织兴奋。

    3、组织兴奋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如何?

    l 织兴奋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总结

    表 2-2 组织兴奋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名称 兴奋性 阈值 引起兴奋条件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等于 0 低于正常高于正常低于正

    常 —— 增大减小增大 不可能产生兴奋

    阈上刺激方可小于阈刺激也可阈上刺激方可

    l

    绝对不应期的存在的意义:绝对不应期的持续时间相当于前次兴奋所产生

    动作电位主要部分的持续时间,绝对不应期的长短决定了两次兴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细胞

    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兴奋的次数, 亦即它能产生动作电位的次数总不会超过绝对不应期所占时

    间的倒数。

    4、试述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

    1) 静息电位的概念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又称跨膜

    静息电位。

    2)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 细胞膜两侧带电离子的分布和运动是细胞生物电产

    生的基础。静息电位也不例外。

    A. 产生的条件:

    ①细胞内的 K+的浓度高于细胞外近 30 倍。②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 K免费考研网www.freekaoyan.com 制作pdf版本

    免费考研网www.freekaoyan.com

    +的通透性大,对其他离子通透性很小。

    B.

    产生的过程: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 C1-因不能透过细胞膜被阻止

    在膜内。致使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这样膜内外便

    形成一个电位差。当促使 K+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 K+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拮抗力量达到平

    衡时,使膜内外的电位差保持一个稳定状态,即静息电位。这就是说,细胞内外 K+的不均

    匀分布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 K+有通透性,是使细胞能保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的基

    础,所以静息电位又称为K+的平衡电位。

    4) 动作电位的概念

    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

    快速可逆的倒转,并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

    5)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 组成

    动作电位包括上升支(去极相,膜内电位由—90mV 上升到+30mV)和下降

    支(复极相,恢复到接近刺激前的静息电位水平)。上升支超过 0mV 的净变正部分,称为超

    射。上升支持续时间很短,约 0.5ms。

    · 产生的条件:

    (1)细胞内外存在着 Na+的浓度差,Na+在细胞外的浓度是细胞内的 13

    倍之多。(2)当细胞受到一定刺激时,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加。

    · 产生的过程

    细胞外的 Na+顺浓度梯度流人细胞内→当膜内负电位减小到阈电位时→N

    a+通道全部开放→Na+顺浓度梯度瞬间大量内流,细胞内正电荷增加→膜内负电位从减小

    到消失进而出现膜内正电位→膜内正电位增大到足以对抗由浓度差所致的 Na+内流→跨膜

    离子移动和膜两侧电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形成锋电位的上升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4KB,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