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医药工作
编号:11820769
继承创新 深化改革 科学发展 ——第三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分论坛发言摘登(二)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1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223期
     中药资源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 刘大有 张慧丽 王寅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40亿人使用中药,占世界人口的80%。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中药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寻找合适的中药代用品已成为医药行业必须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中药资源概况

    根据1984~1994年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结果,我国中药资源达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926个。

    中药资源保护中的问题

    据有关部门统计,20世纪80年代后期,甘草、麝香资源分别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60%、70%,其他如蛤蚧、冬虫夏草、厚朴、杜仲、黄柏、黄芪、麻黄、松贝等资源的破坏也十分严重,动物药如虎骨、犀角等物种已濒危,植物药如人参、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等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
, 百拇医药
    中药资源匮乏的现象日趋普遍,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中药资源保护中突出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利益驱使的掠夺性采挖

    如人参,应用历史已有1700多年,到清代,人参年采挖量达数万斤之多,经1000多年的不断采挖到17世纪,长白山区人参资源已近枯竭,而太行山区人参早在明代就已灭绝。至上世纪80年代末,吉林省山参蕴藏量仅有数千千克,而现在估计仅有数百千克。又如1957年,在延边自治州龙井县发现一座“黄芪山”,漫山遍野都是黄芪,当地群众大量采挖后立即脱贫致富,但几年后山上很难找到黄芪了。再如1977年扶余等县洪涝灾害,于是发生当地群众采挖三棱进行生产自救,一年内采挖三棱数百万千克,而现在再想发现“黄芪山”和采挖数百万千克的三棱这样的事几乎比登天还难。再如“非典”期间,我国中药专家开发防“非典”的中药方,其中有一味药是贯众,于是当地群众便掠夺式采挖粗茎鳞毛蕨,致使吉林省东部山区的粗茎鳞毛蕨资源几乎绝迹。
, 百拇医药
    一部分人中药资源保护意识差

    比如黄檗、五味子、木通等,有些人会将黄檗树砍倒来扒树皮,将五味子藤砍断来取果实等,有时还会进行抢青采收,如五味子还未成熟即进行采收,天麻的采收是越收越小,以至于到后来连最小的天麻也不放过,直接采回家再行种植。

    中药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

    近些年“回归自然”消费潮流的普及,药品、食品、化妆品中广泛使用中药,也是导致中药需求量大增的另一重要原因。

    法律法规不全

    由于我国对于植物资源保护的相应法律、法规不是很完善,在管理上也不是很细致,对乱采乱挖者处罚力度不够,也是造成中药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

    中药资源保护策略
, http://www.100md.com
    依法制止滥采滥挖现象

    加大濒危药材资源保育管理力度。建立药材资源体系,依法管理滥采滥挖现象。

    建设GAP道地药材基地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保护资源问题,就必须先解决药材资源来源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道地药材的GAP基地。

    切实提高中药资源利用率

    在新产品开发之际,就周密考虑充分利用中药资源的问题,尽可能不选择那些主要依靠采猎野生资源才能满足需求的品种而选择常用、大宗的药材作为开发对象。

    通过深入研究,保护好现有中药资源

    主要通过品种收集、物种鉴定以及种质基因分析等,对现有的中药资源予以保护,并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野生种质资源的基因分析,建立种质资源库,保护正在使用的、濒临灭绝的以及已经灭绝的物种,以保证中药材种植业的蓬勃发展。
, 百拇医药
    大力开展代用品的科学研究

    香港大学研究了人工麝香代替天然麝香的片仔癀化学成分组成,结果两者有较好的一致性,且均对四氯化碳及半乳糖诱发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测定了引流熊胆与天然熊胆的药理作用非常相近,又合成了人工熊胆粉。人工熊胆粉与天然熊胆粉一样具有镇静利胆的药理作用。

    羊蹄角与羚羊角同属皮层的衍生组织,均由角质细胞组成,结构和成分相似,常用来代替羚羊角。

    从上世纪70年代起,人们根据天然牛黄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研制成功人工合成牛黄。

    建议在有关科研、院校建立濒危动物药材代用品研制开发示范中心,加强源于濒危药用动植物中药代用品、功效类似品的研制。

    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和优良品种选育
, 百拇医药
    要想解决中药材野生资源为主的现状,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加强中药材引种驯化、栽培技术的研究及中药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有了实用的栽培技术和可应用于生产的优良品种,便可降低中药材野生资源的破坏。

    此外还可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如可充分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珍稀中药材或繁殖系数较低的中药材进行快繁技术,在短时间内生产大量苗木,同时对某些特殊有效成分提取,可采用细胞悬浮液培养等技术进行工厂化生产,这些技术的应用都将减少对野生中药资源的破坏。

    加强宣传与管理,强化资源保护意识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让产区群众了解无限度采挖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同时应加强管理,必要时可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培训,对上山采药者可实行持证制度。

    中药炮制辅料研究值得进一步挖掘
, http://www.100md.com
    □ 毛淑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药炮制辅料是指对中药饮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中药用辅料炮制的方法,系将中药与辅料(一种或者几种辅料)共制的方法。用辅料炮制中药能改变药性、增强其疗效、消除或减弱中药的毒性及副作用,达到临床上安全用药目的。

    中药炮制辅料的起源及作用

    中药炮制常用液体辅料有酒、醋、盐、蜜、生姜汁、食盐水、卤水、甘草汁、黑豆汁、胆汁、麻油等;固体辅料有麦麸、滑石粉、土、砂子、白矾、豆腐、羊油脂等。最早应用于炮制的液体辅料是酒和醋。李东垣《用药法象》中有“病在头面及手稍皮肤者,须用酒炒之,借酒力以上腾也”。

    米醋,祖国医学将其作为一种药物来配伍使用,主要被认为与药物有相须相畏作用。如明代《本草蒙鉴》中云“用醋注肝,且资住痛”。《本草通玄》中云“醋取收敛”。芫花“以好醋煮则毒减”。现代研究证明,醋制可使矿物药缓其性而又可以使体质酥脆,便于粉碎。醋制入肝,增强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蜂蜜,能和百药,养脾气、消心烦、去膈上痰。总之蜜制中药后,饮片有明显增强其润肺止咳的作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始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玉函经》:“生姜一斛出汁三合半。皆薄切之,乃捣绞取汁……无生者用干者,一两当二两。”这里的姜汁并非作为炮制辅料应用,只是作为单味药汁入药。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及陶宏景所著《本草经集注》先后提出了生姜汁解半夏毒的经验和姜汁制半夏的道理“中半夏毒:以生姜汁干姜并解之”。

    中药盐制始载于《雷公炮制论》。中药经盐制后,能改变其性能,增强补肝肾、疗疝止痛、润下利水、滋阴降火的作用,可缓和中药的辛燥之性,并具有防腐等炮制作用。历代用盐制的药物有100多种。

    总之辅料炮制中药主要是增加疗效,减低毒性,改变药性,改变药物质地,有利于中药粉碎和药物煎出、矫味、矫臭等作用,辅料在炮制过程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

, 百拇医药     应用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辅料炮制理论的实验研究不够深入,其作用机理及科学内涵大多不清

    随着辅料应用的日趋增加,中药用辅料炮制的理论也日趋成熟,成为中药炮制的核心,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辅料炮制理论,如“酒制升提,引药上行;蜜制润燥、增益元阳;醋制入肝,且资住痛;盐制入肾主骨;甘草解毒;姜制温散而开痰”。

    用这些辅料炮制中药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如何用现代科学实验数据去揭示、阐明这些理论的科学内涵,这些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有什么关系,怎样用现代科学实验来解读和表达“酒制升提”等确切含义,目前实验研究报道较少。因此,辅料炮制理论的实验研究,是目前中药炮制研究一个重要的内容。

    制备辅料的工艺需要优化、筛选和规范研究

    作为炮制辅料用如生姜汁、吴茱萸汁、甘草汁、黑豆汁、炼蜜等是需要进行加工制备的,因此其制备工艺的优化筛选就是非常重要的。蜂蜜作为中药炮制辅料,其炼制工艺是多样的,可以说是全国各异,一地一法。炼制工艺不一,熟蜂蜜质量也就不一,如蜂蜜原有的香气物质、色泽、酶、糖、氨基酸等都会在不当的炼制过程中发生变化,那么炮制用蜂蜜炼制到什么程度为最佳,才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达到中药炮制目的,目前需要深入研究。
, 百拇医药
    中药炮制用辅料药用标准急需建立

    目前炮制所用辅料酒、醋、盐、蜜等,其中一部分是食品行业的调味品,是有食品的国标,但没有药用标准,炮制辅料应用一直无法纳入标准化管理范畴。

    研究思路与方法

    我国食醋生产约始于周朝以前。从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记载醋的功效以来,醋一直是中医传统药物的组成部分。作为辅料在中药炮制中的使用,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用药经验,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自唐开始,历代医家均主张米醋入药,且认为陈久者良。中药醋制后对药物有增效、减毒、缓性、矫味等多方面的作用。

    酒应用于临床,最早见于《皇帝内经》。到《神农本草经》有作辅料记载。到清代出现“白酒”炮制药材。并认为米酒、白酒药性不同,“(米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烧酒,散寒破结,损人尤甚。”可见,历代习用黄酒。现代研究:目前食醋根据生产工艺,主要分为酿造醋,合成醋等,细分近百种,所含成分几十种。黄酒按含糖量分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等类型。作为辅料多用干型性和半干型。白酒作辅料应用的地区较少,集中于广西、贵州地区。
, 百拇医药
    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

    传承人才培养的思考

    □ 杨金生 王莹莹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2006年5月25日我国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518个,其中包含9个中国传统医药项目。之后,文化部制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三项评审标准:完整掌握该项目或者其特殊技能;具有该项目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

    建设老中青结合的传承队伍

    传承人贺普仁教授已达82岁高龄,已不能在原单位全面从事临床工作,传授能力明显不足,能亲口亲手传授的时间也比较稀少;另一位传承人王雪苔教授,积劳成疾,离开人世,针灸项目的传承队伍过于单薄,加快传承的速度和效率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传承保护工作是项长远的任务,少数几个传承人肯定完成不了这一历史任务,应进一步完善评审标准,严格评审工作,建立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体系,实行分级保护,形成人才梯队,组建一支老中青结合的传承队伍,给传承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薪火相传。这样,各种流派的理论体系及名老中医独到的临证经验,就不会因一位名老中医谢世而导致失传。
, http://www.100md.com
    保护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

    传承的载体是人,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携带者,所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是保护人,立法保护是非常必要的。文化部虽已制定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但其中对传承人的权利、义务以及资格认定和相关待遇等社会认可方面没有进一步细化,致使传承人才的培养工作没有规范保障。

    采取科学的传承方式

    王雪苔教授于1948年师从朱琏学习针灸理论与技术,其学术继承人主要为所带教研究生。贺普仁教授自幼师从针灸名家牛泽华,从医近60年坚持临床工作,以收带徒弟、学术讲座、著书立说、培训教育等方式,使得其学术思想得以继承和发扬。传承人在各自专业领域内的贡献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这些传承人退休后也常受邀为学生授课,但却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真正得其精髓者甚少。

    针灸传承主要包括技术传承、理论传承、文化传承。应该根据传承人的工作环境和传承条件以及传承的重点,采取相应的传承方式,加强“贴身”学习,以系统整理该传承人的学术思想,继承其临床治疗的特殊经验与祖传独特治疗手段。
, http://www.100md.com
    建立传承工作协调机制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传承人基本上脱离原单位,或自立诊所,或兼任行业学会、协会的负责人。因此,处理好项目承担单位与传承人就职单位以及学会、协会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政府的参与、协调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政府的参与,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就不可能得到有效保护。对此,我们认为,针灸传承与发展的运作模式应该是:政府主导,单位落实,多方协作。

    建立传承博物馆

    建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法规中增加项目传承单位和个人将其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和实物捐赠或者委托方法的相关条文,以完善征集和保管制度。项目传承单位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库、博物馆、展示中心或传习所,或将传承人的讲授制成光盘,让更能多的人受益。

    加强中医药对外传播之我见

, 百拇医药     □ 孙晓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中医药的国际交流日益繁荣。尤其是近十年来,加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急剧攀升的中国经济,为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并日益发展成为我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外国人眼里,中医更多的是一种工具,实际上中医还是一种文化。

    中医把科学和文化结合起来,但这一优势在中医药的对外传播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中医的文化含量更没有得到有效挖掘。

    将中医药的文化价值贯穿对外传播的全过程

    文化传播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文化折损。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中华文明特有的哲学思维和价值观,这是中医药文化永恒魅力所在,如果在对外传播中折损了这些文化精髓,中医药就失去了历史魅力,也就减损了中医药的内在价值。因此,在中医药对外传播中要认真研究文化的传播规律,任何人在接受一种外来文化时,都会以其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为基础,只有认真研究文化的传播特性,顺应其他民族的心理需求、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以恰当的传播方式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全部展现出来,以最小的失真效应赢得和最大的传播人群,从而变中医药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
, 百拇医药
    积极构建中医药对外传播的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

    以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主体,积极协调文化部、外交部、国务院侨办、国家旅游局、科技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等部门,构建中医药对外传播的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从中医药文化、学术、教育的、产业、出版、旅游等方面共同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形成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新格局。

    在全球有4千多万人学习汉语热的环境下,海外225所孔子学院应该承担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责任;如将中医药旅游纳入国家旅游局的项目范围等。

    在中医药对外传播中,要有三个视野,即本土视野、东方视野和全球视野。

    加强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的途径

    规范境外中医药学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 http://www.100md.com
    将中医药的正规化教育纳入到国际化工作中去。只有通过系统、科学、连贯、规范的正规化教育才可能为各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中医药人才。除了扩大招收海外留学生来华学习外,还应积极与境外高等院校、民办机构和学术团体联合办学。各国形式的中医学院、针灸学院如雨后春笋。目前,在美国已有80%的地区通过中医针灸立法,专业人员经过考试即可取得中医、针灸的合法行医执照。

    促进中外医学交流活动

    正规化中医药教育在中医传播中是基础,广泛而经常性地开展中西医药界的学术交流活动是桥梁和纽带。

    加强中医药书刊的出版发行

    加强中医药传播与现代技术手段的结合,如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大学教育,也将为中医药正规化基础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提供十分便利的虚拟空间。

    加强中医药科普工作

    通过生动活泼易于接受的形式(电视、广播、电影、图书、画刊、文艺等)进行科普宣传。,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