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
编号:13396677
手足口病的诊疗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日 医药卫生报
     □李三景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冬春季多发。

    【病原学】

    肠道病毒遇56摄氏度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耐低温,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含氯消毒剂可抑制其活性。

    【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病后一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有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如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玩具、床上用品等)是主要传播途径,还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传播。

    【临床表现】
, 百拇医药
    潜伏期:一般2~7天,无明显前驱症状。

    一、普通病例: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

    二、重症病例:(尤其是不足3岁者)除了以上皮疹,可出现脑脊髓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一、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二、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住院治疗:一、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二、肢体肌阵挛、无力或瘫痪;三、呼吸浅促、困难;四、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称)、末梢循环不良。具备上述第三、四条之一者应收入重症监护室救治。
, 百拇医药
    【治疗】

    一、普通病例

    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对症治疗:口服利巴韦林片或中成药。应严密观察患儿体温精神、饮食、步态等。

    二、重症病例

    神经系统受累治疗:(一)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克/(千克体重·次),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静脉注射,必要时加用呋塞米;(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三)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泼尼龙10~20毫克/(千克体重·天)(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克)或地塞米松0.5~1毫克/(千克体重·天)。(四)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 http://www.100md.com
    呼吸、循环衰竭治疗:(一)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二)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三)呼吸功能障碍时,尽早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四)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五)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六)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七)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八)可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九)有效抗生素防治继发肺部细菌感染。

    恢复期治疗应避免继发呼吸道等感染,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采用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

    【预防】

    流行期间少去人群密集地;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餐具可高温消毒;常晒太阳、开窗通风,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及时消毒玩具;咳嗽、打喷嚏应远离他人或用纸巾、手帕遮掩口鼻;及早发现患者并及早隔离。
, 百拇医药
    专家简介

    李三景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病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数次外出进修学习,发表国家级医学论文5篇,核心期刊两篇。

    (坐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联系电话:0371-61688320)

    科室简介

    河南省传染病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南省临床医学特色专科,主要收治手足口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流行性出血热、水痘、白喉、流行性腮腺炎等各类传染性杂病,在应对我省传染病突发事件,控制麻疹、手足口病疫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科现设有2个病区,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开放床位80张。,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