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疗服务
编号:11871828
候诊室里太吵了(医院直击)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日 《生命时报》 2010.04.02
    候诊室里太吵了(医院直击14)

    人多地小乱哄哄 层级分诊很重要

    候诊室本应安安静静,但记者在几天的走访中却发现,除了挂号大厅,候诊室成了医院另一个嘈杂喧闹的场所。

    工作日上午10点左右,是患者就诊的高峰时段。记者一走进北京阜外医院二楼候诊室,各种声音一下子冲进了耳朵。候诊的病人和家属旁若无人地聊天;有人拿着手机大声说话,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男子喊着“在医院呢,太吵了,听不见,你大声点”;分诊台四周围了一圈人,护士只能用扩音喇叭叫号。从外地来看病的王大爷说,他做过心脏搭桥手术,这次特地过来复查,可一进医院,脑袋嗡嗡作响。“以前有一次因为候诊室太吵了,没听见叫号,结果多等了很长时间。我现在都到分诊台旁边等,以免再错过。”王大爷说。

    记者还走访了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发现都不同程度存在同样的问题。医院候诊室的工作人员也很无奈。他们说,医院的空间有限,人们都挤到大医院,而且往往是好几个家属陪一个病人,挤占空间不说,嘈杂的讲话声还干扰了正常诊疗秩序。虽然候诊室墙上贴着“请保持安静”的提示语,但很多人熟视无睹,照样大声喧哗,管都管不过来。
, 百拇医药
    记者了解到,按我国候诊室卫生标准要求,候诊室声音不应大于55分贝。那么,55分贝是怎样的概念呢?40—60分贝为一般安静,即室内普通的谈话声,双方能听到对方的谈话。超过60分贝就意味着听到的是有损神经的吵闹声了。按这个估算,医院候诊室的噪音已经明显超过了双方谈话的程度,也就是说,噪音应该高过了60分贝。

    候诊室嘈杂已成为不少医院的通病。南京市疾控中心曾对该市21所医院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近八成医院候诊室太嘈杂。中国医院协会门(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吉善说,“医院硬件设施跟不上迅速增长的门诊量,候诊室的吵几乎成了必然。”拿北京阜外医院来说,与50多年前建院初期相比,医院还是那么大,可门诊量由当初的近7000人增加到30万人次,收治住院患者人数为原来的24倍。这么多的人,一人说一句话都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声波”。他认为,优化诊疗秩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问题。“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的抱怨并非没有道理,可以通过预约挂号、楼层分诊、层级就诊等方式优化诊疗秩序,从而达到优化就医环境的目的。▲
, 百拇医药
    (江大红文并摄)

    

    患者登记表随处乱扔(医院直击)

    重复填写麻烦 泄露个人隐私

    眼下,到许多大医院看病,都要先填写一张《个人信息登记表》,以便在医院登记办理就诊卡。不过,记者在北京多家医院挂号处注意到,大部分患者会将填写有错误的表格随手乱丢,病人个人隐私可能因此被外泄。

    在北京宣武区一家三甲医院,记者看到,一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随手将填错的两张表格揉成一团,丢在旁边的垃圾桶里。在短短十几分钟内,有近20位患者将填错的登记表而仍在桌子上或垃圾桶里,只有一个人把登记表格撕碎了才扔掉。一份被丢在桌上的登记表上,写着病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手机号码等信息。因为医院没有人进行专门管理,一个上午废弃的表格就堆满了垃圾桶。在记者随机采访的患者中,近3/4的人表示,没有注意到乱扔填错的登记表会泄露个人信息。“看病很着急,哪里还顾得上想保护隐私的事呢?”一位张阿姨抱怨,几乎到一家医院都要填表办卡,时间长了,也就不太在意信息的保密了。
, 百拇医药
    记者了解到,就诊信息登记表是为了方面办理就诊卡。医院一般会在候诊大厅设置桌子或柜台,空白的就诊卡放在上面,由患者或家属自取填写后办理就诊手续。这张登记表包含了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填好表之后,患者要出具本人身份证、医保本,并提供电话等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医院会将这些信息存入医院系统中,在医院内部共享,既方便医院结算,也方便了患者就医。“医院会对患者交上来的信息表格严格保密,录入完毕后会统一用碎纸机处理掉。但患者丢弃的表格就不会有专人管理了。”一位负责办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峰时期,一上午就有数百人办卡,所以医院清洁人员来不及对废弃的表格进行处理。一般这些表格就当作普通垃圾,每天下午由清洁工统一清理。

    对此,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医院管理中心原主任丁晓燕表示担忧:“随手乱丢信息卡很可能导致患者信息泄露。一些不法分子会轻易获取这些信息。一些医院的就诊卡还有储值功能,信息外泄还会威胁患者的钱财。”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于海表示,社会上泄露个人信息的渠道太多了。填写个人信息在现代社会中几乎不可避免,尤其是像就诊卡此类东西,否则就没法看病。这也就要求相应的机构担负起保护此类信息不被泄露的责任。比如医院就应该派人负责及时收集填错的卡片,妥善处理,消除泄露的隐患。比如可以在旁边放置碎纸机,不要因为患者的疏忽而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患者自身也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果填错了,不要随手扔掉,可以撕碎后再扔。丁晓燕还呼吁,医院应尽早施行看病“一卡通”,减少患者重复填写的麻烦。▲ (本报记者 崔培如 唐 珍)
, http://www.100md.com
    

    新年大雪,骨科最忙(医院直击)

    从1月2日夜间开始,一场大雪突袭我国北方大部。进入3日,大雪下了整整一天。在北京,这是1951年以来1月期间最大的一场降雪,它也创造了持续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广、降水量最大、雪层最厚等四项历史记录。雪后北风凛冽,道路湿滑,滑倒摔伤的人为数不少。

    据北京市卫生局不完全统计,截至1月3日17时30分,因下雪造成的摔伤人数达到了720人次,骨折160人次。为此,记者走访了北京一些三甲医院的急诊科。在以诊治骨科疾病闻名的北京积水潭医院,记者了解到,仅4日上午,急诊科就已接诊摔伤患者62人,其中4人已被送进手术室。
, 百拇医药
    据值班医生介绍,1月3日当天的急诊病人中,摔伤者占到了90%以上,而在平时,这一比例只有30%左右。记者看到,在急诊室,除了摔伤上臂和手腕的患者之外,也有不少患者或坐或躺在担架车上,他们大部分是摔到了髋部、踝关节等,而且年龄多在40—60岁,有些人甚至更大。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患者,他们大多是在路面、坡道和台阶等地方摔倒的。此次北京降雪量较大,路面积雪平均达到了6厘米左右,个别地方甚至更深,这给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且,由于气温低,路面积雪来不及清理,经踩踏后变硬变滑,行人稍有不慎,就会滑倒。另外,一些坡道或台阶也是摔伤的高发地段,如商店台阶、楼道门口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台阶等,一位50多岁的男士说,他没有注意到公共汽车地板上结了薄薄的一层冰,一不小心就摔了一跤。

    记者看到,为了应对雪后可能激增的急诊病人,积水潭医院、朝阳医院门口的积雪已经被清扫干净了,而且铺上了防滑垫和硬纸板,以防患者再次摔伤。各家医院均表示,在保障正常医疗秩序的情况下,已加强了门急诊的力量,尤其是腾空骨科的床位,加大力度保证诊疗仪器、医疗物资的供应以及正常使用。积水潭医院宣传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急诊的医护人员足以应对摔伤的患者。不过,该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根据患者人数增长的情况,确定是否增派医护人员和安保人员。在该院急诊科,记者没有看到患者排队等候的情况,患者挂上号基本就能很快看上病,即便需要候诊,较重的患者也都由护士扶上担架车。
, 百拇医药
    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医生殷耀斌提醒道,因大雪过后道路湿滑,应尽量减少出行。如必须外出,要穿上防滑底的鞋。如果不小心滑倒,一定注意不要用手支撑,因为目前多数腕关节受伤或者骨折都是因为用手撑地,因此摔伤时可以试着让前臂先着地。

    另外,滑倒后如果担心有骨折,不要急着站起来,最好先静坐一会儿,然后在别人的帮助下再起身。同时,还要抬高受伤部位,先进行简单的自救,例如,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冰敷,这样可以缓解疼痛,也有利于医生下一步的处理,但切忌马上热敷或按摩。自救之后应尽快到附近医院就诊。

    尽管下雪可以杀灭各种细菌和病毒,净化空气。由于雪后气温大幅度下降,中央气象台已经拉响了寒潮和暴雪橙色警报,以北京为例,该地区气温有可能达到零下16摄氏度。天气突然转冷后,人体抵抗力会明显下降,特别老人和孩子,容易受到感染性疾病的传染,还容易引发感冒和心脑血管等疾病。对此,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周荣斌指出,按照以往接诊经验,下雪时外科忙,化雪时外科内科一起忙,除了摔伤之外,感冒发烧和心血管疾病发作的人增多了,相比较而言,因其他原因到急诊就诊的患者反而显得少了。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副主任医师张坚也表示,尤其是患有基础病的人更容易感冒,患病人数能比平时大概会多出20%左右。
, 百拇医药
    因此,在寒潮袭来时,两位专家都提醒道,尽量少外出,尤其是中老年人,多待在室内,以防着凉而生病。在室内,要多通风换气,保持屋内空气流通。另外,不要忽冷忽热,注意保暖御寒。在生活起居上,要多休息,作息规律,适当锻炼,多喝水。

    而对于有基础病的人来说,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还要按时吃药,关注自身感受,例如心血管疾病患者,只要感觉有点不舒服,就要经常量血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专家提醒到,在化雪后出行,除了留神脚下外,还要及时增添衣物,护好头、脖子、颈部等部位,注意防寒保暖,多喝水,勤通风,注意休息,少到人流密集的地方。以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老年体弱以及慢性病患者,尤其要做好防护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锻炼,以增强自身免疫力。▲ (本报记者 尤 蕾)

    
, 百拇医药
    输液的人满满一大屋(医院直击)

    近来,气温一路走低,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的感冒发烧开始频频冒头。

    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多家医院的注射科,在海淀区某三甲医院,在上午10点到中午12点的两个小时之内,不断有人来打吊瓶,一个大屋坐得满满当当,一张让患者躺着输液的床也临时充当了“长椅”,并排坐着三个输液的患者。值班护士说,看了病就赶快过来,现在输液的多了不少,一屋子人里基本上都是感冒发烧、肠胃炎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位50多岁的阿姨说,她最近几天感冒了,有点发烧,她正在输退烧和消炎药,“我儿子说有病不能拖,我输的这种药就特管用,比以前用的青霉素好多了。”这位阿姨说。几位年轻患者说,现在他们基本上一生病就输液,主要是因为输液好得快,不用每天鼻涕眼泪地去上班。当记者问道,有没有先吃药试试,大部分人都表示没一生病就直奔医院输液了。

    以前人们通常认为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而今对这种理念的颠覆包含着患者的要求和医生的无奈。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剂科主任孙春华表示,在我国,门诊和住院病人平均的静脉注射率高达90%。北京一项调查显示,主动要求医生静脉注射的人竟然超过一半。对此,正在给患者拔针的护士说,“我们也会劝不需要输液的患者,但如果他们坚持也没办法。”这位护士说。但在患者看来,他们主动要求输液也有矛盾,他们也不想一生病就输液,但同时又怕感冒发烧拖久了引起其他病或影响工作。还有一位正在输头孢的女患者说,医生说她因为老是输液,对口服药都产生耐药了,所以没办法只好输液了。
, 百拇医药
    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告诉记者,输液的确起效快,有助于尽快缓解病情。不过,输液来得快背后也暗藏一些隐患。“输液可能会对局部血管造成刺激,有的患者就会在血管周围出现一道红线,患上静脉炎。”张亚同说,一生病就输液还极可能让身体产生抗药性,比如有人感冒发烧就输特别好的抗生素,这样一来,容易造成以后再感冒,普通药物不管用了,只能用更高级的药的情况。输液是直接通过静脉给药,没有通过胃肠道这个天然屏障,容易引发身体不适,输液的药量大,毒性也可能大,从而引发过敏等。最后,张亚同建议,如果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先别急着打吊瓶,而是应该先进行非药物治疗,如多喝水、多休息,饮食清淡,适当锻炼。如果无法通过这些方法缓解感冒,需要及时就医,根据病情由医生来判定是否用药和输液。张亚同也呼吁,尽量减少对输液的依赖,能吃药就不输液。▲

    (尤 蕾)

    
, 百拇医药
    专家会诊门诊盼老人来看病(医院直击)

    预约一次能看好几个科

    60出头的陈齐(化名)先生在内分泌科的大夫潘永源那里看了十几分钟的糖尿病,不用再排队挂号,随后又到仅一米之隔神经内科大夫郭冬梅那里,看起了记忆衰退、腿脚不利索的毛病。这是记者1月7日下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老年医学专家会诊门诊看到的一幕。

    据了解,这是北京首家面向老年人的专家会诊门诊。老年患者预约挂号成功后,就能享受到多科室专家的诊疗服务。陪同陈齐看病的女婿表示:“本来是想来宣武看神经内科的,得知有这个会诊门诊后就预约了。在这么短时间里,看了内分泌科,又看了神经内科,都是专家号,真的很方便。”

    记者了解到,北京宣武医院自2007年开始设立老年医学门诊,随后又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专家会诊门诊。该院门诊部副主任刘力松表示,这主要是出于老年人疾病特殊性的考虑。“老年病人往往是多脏器多系统疾病,就医时就可能要转多个科室,也就意味着要多次挂号、多次排队就诊,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外,还可能存在医生重复开药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方便老年患者就医,我们就开设了这个门诊。”
, http://www.100md.com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来门诊就诊的患者并不多。当天下午记者采访的一个小时内,仅见到5名病人就诊。“有位病人预约了1点到,可现在都两点半了,还没来。”正在坐诊的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郭冬梅无奈地告诉记者,有些病人预约成功后不按时就诊,一定程度上导致资源的浪费。刘力松也坦言:“我们安排出诊的都是专家,病人少专家资源就得不到充分利用。”郭冬梅表示,如果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老人,到这里就诊受益最大。这里每个初诊病人的时间均在20分钟左右,病因查找、诊疗均较方便。▲

    (江大红)

    相关链接

    挂号方式:所有就诊需提前预约,可电话预约或直接到老年医学门诊护士站预约(每日上午9—12时)。

    电话:010—83198158、83198150、83198151

    就诊时间:每周一至周四下午为老年医学门诊,每周四下午为老年医学专家会诊门诊
, http://www.100md.com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长椿街45号

    

    医院厕所更该提供洗手液(医院直击5)

    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是预防流感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就在最强调个人卫生的三甲医院卫生间里,洗手却成了一件大难事。

    1月13日下午,《生命时报》记者来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门诊楼三层。女卫生间刚刚打扫过,纸篓已经清空,地板上没有水渍,空气里几乎闻不到异味。但美中不足的是,挂在墙上的洗手液机中空空如也,从壳上蒙着的一层灰来看,似乎已经“待业”一段时间了。洗手池只有冷水,没有热水管。记者在卫生间内观察了20多分钟,前后有11个人来上厕所。几乎每个人都会习惯性地按一按洗手液,发现没有后,就只是冲了冲手指头,也不加搓揉,手掌和手背更是完全没有沾水。有两位中年女性被冷水冻着了,还不自禁地抱怨了两句。
, 百拇医药
    随后,记者来到北大妇女儿童医院,在门诊一楼,隔着5米远就能闻到卫生间的异味。走近一看,洗手池的水龙头已经“失踪”了,水槽里积着半盆水,一坨卫生纸浸在水里。洗手池台面上有厚厚的一层灰,台前的玻璃也成了“大花脸”,左下角还有一滩明显的污渍。记者询问了保洁后了解到,这里已经多年没有全面整修过了,在医生办公区域也都没有配备洗手液。目前,医院正在筹划大规模翻新,届时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记者又走访的几家医院中,只有北京朝阳医院的新门诊楼里配备了洗手液和热水,而北京协和医院东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男科中心等医疗机构则没有相应的清洁用品。

    对此,记者采访了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他告诉记者,这个问题确实值得重视,厕所是高污染区域,更何况是医院的厕所。病人接触了细菌或病菌,但没有洗手液,就上厕所,难免会增加细菌感染的几率。“医院的厕所太应该配备洗手液了,不光如此,擦手纸和卫生纸也应该配备。”王拥军呼吁道。不过,王拥军指出洗手液盒不能当“摆设”的同时也无奈地说,在完善这些设施的时候,也呼吁大家共同维护这个环境,不要私自拿走洗手液、卫生纸等,更不要随意浪费。▲
, 百拇医药
    (徐李燕)

    

    候诊室飘出饭菜香(医院直击)

    近日,不少读者向本报反映,一些患者和家属在候诊室冲方便面、吃快餐,还有人随手就把餐后垃圾乱扔,搞得候诊室内空气污浊而且卫生堪忧。为此,记者特意走访了一些北京市的三甲医院。

    中午12点15分左右,记者刚刚走到西城区某三甲医院的门诊楼前,就看见了四五个卖快餐的小贩,他们的快餐车上有煎饼、玉米、各种盒饭等快餐,不断有人从门诊楼走出来买午饭。

    进入门诊大厅,一股混合着各种饭菜味和药味的气味扑鼻而来。当记者来到候诊室,看到五六个患者和家属正坐在椅子上吃盒饭和煎饼,还有几个人大口啃着玉米。
, 百拇医药
    在地下一层的患者休息区,记者看到该区域正对着医院药房,四周都是商店,中间摆着20多张桌椅,几乎座位都被吃饭的人占满了。不少人吃完饭后就把方便面盒和快餐盒扔在桌子上。

    当被问到在候诊室和休息室吃饭的原因,不少患者表示,候诊时间很长,总不能空着肚子等吧,自然是候诊室或休息室吃饭最方便。还有一位专程从外地进京就医的患者告诉记者,这些快餐还算便宜,一盒4元的方便面就能吃饱,买瓶矿泉水也就2元钱,即使吃包子,16元就能吃饱,而且商家还会送碗粥。

    当记者提到候诊室是看病的地方,有没有考虑过在这吃饭容易吃进去“细菌”时,一位患者家属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顾不上那么多了,能吃上饭就不错了,总不能饿着肚子等吧。大不了吃饭前好好洗个手呗。”

    对此,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医院管理中心原主任丁晓燕表示,患者在候诊室里就餐,确有不妥之处,一是医院是感染高风险区域,在这个地方进食卫生没有保证,另一个就是候诊室里本来就人流大,气味浑浊,如果在这里吃饭,可能会使气味更加难闻。但是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不少病人或家属是从外地赶来的,或着急看病,也可能是图方便或者为了省钱,随便吃点快餐就了事了。
, 百拇医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教授表示,“我们在医院里为患者和家属提供饮食,主要是为了提供便利服务,但由于目前很多医院因条件所限,没法在医院里将生活区和医疗区截然分开,确实存在着卫生隐患。但这是利大于弊,而且院方可以通过加强饮食的卫生管理来将风险降至最低。”周生来教授说,实际上,有些医院曾经停止对就诊人员的饭食供应,结果因患者和家属的“呼吁”而恢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副主任纽文异也指出,为了保证候诊区的就诊秩序,医院确有必要采取一些管控措施或进行善意的提醒,让患者或家属不要在候诊区就餐,此外,更为根本的是,如果医院客观条件允许,应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为候诊者提供单独的就餐环境。▲ (本报记者 崔培如 郑丹)

    
, 百拇医药
    医院床单脏兮兮(医院直击6)

    日前,一位李女士向本栏目反映,她因腹泻去附近的小庄医院就诊,护士建议她躺着输液,可她一看那床,白床单上有一大片黄色的污渍,而且枕套上还有头发茬。李女士不敢躺,只好坐着输完了液。针对李女士看到的问题,本报记者走访了北京的一些医院。

    在李女士就诊的这家医院,记者看到,几乎所有人都坐着输液,只有一位患者躺着输液。记者看到,患者盖的被子上隐隐约约有零星血渍。一位刚输完液的男士说,不久前,一位患者吐了一地,呕吐物弄脏了床单,护士把床单换了,但是残留在床上的呕吐物把新床单也给弄脏了,他就在这样的床上躺着输完了液,当时就觉得怪恶心的。在朝阳医院的注射室,记者就没有见到椅套的踪影,椅子上裸露的绿色皮子面被蹭得发黑发亮。不过,在记者走访的几家医院中,海淀区的北医三院和解放军总医院做得最好,椅套和床单、枕套都很干净。

    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记者以患者朋友的身份询问护士更换床单的事情,一位护士表示,她们只要看到床单和椅套脏了就尽量马上更换,但是冬天输液的人比较多,而护士人手又不够,可能没有勤换。另外,一些患者不脱鞋就往床上躺,还有人坐在床上把鞋的土都蹭上去了,因为患者在输液,不太方便马上换床单。
, http://www.100md.com
    这里面既有医院的管理问题,也有护士的无奈。对此,中国人民解放军302医院传染病专家刘士敬告诉《生命时报》记者,无论是病房还是门诊的病床上的床单、被罩还是枕套,都有严格的清洗和消毒流程,但是有的医院并没有严格执行,或是管理不到位,或是门诊病人多而人手太少,没时间更换。

    刘士敬表示,不同的病人在就诊的过程中,都会密切接触这些床上用品,因此它们沾染病毒和细菌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长时间不清洗消毒,则有很高的传播疾病的风险。

    因此,刘士敬建议,对于医院来说,为了缓解人手少带来的不能勤换椅套和床单的问题,除了按时清洗消毒外,在门诊上可使用一次性的纸质垫子,这样可避免交叉感染,而且更换速度会加快,对于患者和护士来说都非常方便。

    患者自身也应增强保护意识,看病时如遇到较脏的床上用品,最好不要接触,回家以后要及时换洗衣服。▲

    (尤蕾 崔培如)
, http://www.100md.com
    

    医院发来短信,贴心(医院直击7)

    3个多月,3万多条,涉及就诊时间、健康讲座方方面面

    “医院发短信通知我看病时间,还真是头一回。”1月26日王女士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候诊大厅取号处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她大概5天前电话预约了该院妇科的号,并留下了手机号,昨天医院发短信通知她就诊。在王女士的手机上,记者看到这样一条短信:“北大人民医院温馨提示,王女士,您使用我院IC卡153233预约了我院妇科门诊吴燕医生2010—01—26下午的6号,您的预计就诊时间为14:00至14:30,请按时就诊,确切就诊时间请以分诊台叫号为准,谢谢!”这个短信对王女士来讲真是又新鲜又方便,她肯定不会忘了或错过看病时间,而且,这样做也能方便大家尽早把看病时间安排出来。王女士说,她果真在下午2点多就准时看上病了。在没这项服务前,有时她拿完号要在候诊室等三四个小时。
, 百拇医药
    记者了解到,该院短信不仅通知就诊时间,还包括,做了当天不能出结果的检查,结果一出来,医院就会马上通知患者;患者在缴纳医疗费用时刷卡消费,消费金额也会发到手机上;针对不同患者,医院会开办不同的健康讲座,也会给相应的患者发短信通知。

    不过在记者的随机调查中,不少患者还对医院这项服务不太了解。一位年轻男士听说了短信通知服务说,把刷卡金额发到手机上,只要把金额做个统计,花了多少钱看病就一目了然了。一位50多岁的女士说,一直想听健康讲座,这下好了,希望医院能多发此类信息,也希望医院能把这项服务详细跟患者说说。

    自3个多月前开展短息服务以来,该院信息科已发出了32382条短息。提起开办短信提示这项服务的初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赵越告诉记者,往往患者挂上号后,都不确定自己什么时候能看上病,有的因此错过了看病时间,有的等候时间太长。其中,错过看病时间,无疑是浪费了医疗资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医院开始实施这一服务模式。“目前,短信通知基本覆盖了全部留有手机号的门诊病人。”赵越说,目前,大约85%的门诊患者会留手机号,但他希望今后有100%的患者在办就诊卡时填好手机号。此外,赵越表示,下一步医院还计划将患者的异常检查结果及时发送给主管医生,这样就能让医生尽早制订出适合病人的医疗方案。对此,国内知名医院管理专家吴春容教授肯定了医院短信通知服务是一种进步。吴春容也指出,让患者留手机号时,应预先告知原因,并征得其同意。另外,短信服务还可以给患者个性化指导。▲
, 百拇医药
    (崔培如)

    

    医院健康宣教咋有企业标识(医院直击8)

    现代人一看到企业商标,第一印象就是“广告”,因为虚假广告搅合,对其内容也会心存戒备。近日,有读者给《生命时报》编辑部打来电话说:“不少医院的候诊室里都张贴着一些健康宣教的小知识。可仔细一看,上面往往会有企业的标识。这不会有什么商业利益在里面?”随后,《生命时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几家医院,发现这样的情况确实很普遍。

    记者首先来到了北京某儿童医院的诊室。候诊室里四周的墙壁上画着长颈鹿、草地等图像,其中错落着“合生元益生菌”的字样。一个小男孩在座椅旁挪来挪去,对他的父亲说:“爸爸,看我和长颈鹿。”记者和这位30多岁的父亲攀谈起来,问他是否注意到墙上的字样时,他回答:“据说这是个法国企业,生产的益生菌对小孩很好。”
, 百拇医药
    在另外一家口腔医院候诊室墙上,张贴着不少口腔健康宣教知识,不少候诊患者驻足观看。但在宣教知识的某一角上,“高露洁”三个字清晰可见。记者随机采访了10多位患者,多数人表示宣教知识很客观,不过也有一位患者提出:“看个商标,心里难免会犯嘀咕。”

    该口腔医院一位院内人士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候诊室健康宣教的内容,都由医院医生、护士撰写,企业只负责最后制作。“如今,全社会都在讲公益、讲健康宣教,企业积极参与其中,这是社会责任的表现之一。医院没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在内容上也完全保证客观、公正。”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高居忠教授则指出,医院和企业共同制作健康宣教的展板并不涉及商业合作,也不违反相关法规。医院日常事务多、经费紧张,由企业制作宣传展板并无不可,但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医院要对内容严格把关。其次,医院应选择和信誉好的企业合作。最后可以和多个企业合作,而不是由单一企业“独家发布”,这可减少老百姓的疑虑。▲ (本报记者 徐李燕)
, 百拇医药
    

    沿着地标去看病(医院直击9)

    入口转弯处标上箭头 患者别在上面多停留

    “医院像迷宫,患者直发蒙”,分支甚多的长廊,七扭八拐的通道,让初来乍到的患者在医院里兜几个圈子才能把病看完。不过,1月31日,记者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看到了不一样的情形。

    上午10点左右,记者来到望京医院门诊楼5楼,一眼就看到地上两个大箭头,一个指示的是耳鼻喉科和眼科的方位,另一个指示的是口腔科、皮肤科、男科等科室。记者按第一个箭头所指方向走,马上就找到了眼科。此时,一对父子从电梯间出来,父亲四处张望,儿子却跑过来说:“爸爸,地上标着呢,右转就是。”
, http://www.100md.com
    记者和他攀谈起来,这位先生说:“我真没想到地上会有指路标,这个还真挺直观。”他继而说,以前看病,几乎都要仰着头看悬在头顶上或墙上的指路牌,可这些指路牌都在一个平面上,没有什么方位感。有一次,他带孩子去看眼睛,按照指路牌的指示找到眼科诊室,医生开了处方后让他去划价拿药。起初,他没找到划价的地方,又跑去看指路牌,按照指示他来到划价处,他突然发现,划价的地方跟眼科诊室就隔着一条通道。原来,同一方向的眼科诊室和划价处却没有出现在一块指路牌上。而医院把方向相同的科室标在地上的一个箭头里,不但字大了容易看清,而且也让患者对同一方向有哪些科室一目了然,沿着箭头走就能找到地方,少走冤枉路。。

    另一位30岁左右的先生向记者提出,周末看病的人少,蓝色指路箭头非常显眼,可他上周一过来时,却有不少患者和家属站在大箭头上。“这本来是一种非常好的指路方法,可人踩在上面,就不太容易看清科室的名字了。”

    对此,望京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杨济说,地面路标是和门诊楼一起投入使用的,大概是在2009年7月。“地标也是一种导医方式。”杨济说,因为单纯的吊牌指路不能直观地指示方向,容易让患者迷惑。所以该院就在新门诊楼建成时采取吊牌和地标共同指路的方式,在门诊主干道的入口和转弯处容易迷路的地方设置地标,能让患者一出电梯、一拐弯就能尽快找到地方。对于人多时段患者在地面指路标上停留的现象,杨济说,这位患者的问题确实给他们提了个醒,希望患者从上面通过时不要长时间停留,而院方发现问题也会及时提醒。▲
, 百拇医药
    (尤蕾)

    

    戒烟门诊受冷落(医院直击10)

    吸烟有害健康是尽人皆知的常识,许多烟民为了戒烟想尽办法,但他们却不清楚,烟瘾其实是一种病,戒烟也该去看门诊。近日《生命时报》记者在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门诊楼二层呼吸内科候诊室了解到,在这里等候就诊的人挤满走廊,但看戒烟门诊的人却为数甚少。

    记者看到,护士台旁边竖立着一个醒目的牌子上,上面写着“戒烟门诊星期一至星期五下午在二楼呼吸内科门诊”。旁边还有一个专门的戒烟咨询台,上面摆着戒烟咨询手册,可以自取。咨询台后则有大幅“请向医生咨询戒烟治疗”的宣传漫画。不过,咨询台处并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患者拿取手册资料等。与热闹的护士台相比,戒烟咨询处显得颇为冷清。
, 百拇医药
    据值班护士介绍,下午会有专门的咨询人员坐在那,但由于咨询者很少,所以待得时间并不长。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在候诊的患者。40岁的王先生因为慢性咳嗽来看病。他告诉记者,自己吸烟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也曾尝试过戒烟,但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吸烟,还患上了支气管炎,咳嗽也是吸烟闹的,但就是戒不掉,没办法啊!”

    当记者询问他为何不看戒烟门诊时,王先生表示,他也听说了有戒烟门诊,但一直觉得戒烟应该是个人意志力问题,医生应该帮不上什么忙,因此从来没想过靠医生帮助戒烟。另外几位患者也均表示,他们周围戒烟的人很多,但为了戒烟到医院看医生的几乎没有。

    事实上,戒烟门诊不是新鲜事物。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了解到,1996年,北京市曾集中在全市医院开设了22家戒烟门诊,但后来因为就诊者太少,许多医院的戒烟门诊因经营惨淡而关门或并入呼吸科。

, 百拇医药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的副主任医师俞红霞一直是戒烟门诊的出诊医生,她表示,因为戒烟来看门诊的平均每天只有五六个。相对于北京庞大的烟民队伍来说,这个就诊人数实在不多。“大多数病人并不知道戒烟需要到医院来,是北京市戒烟门诊普遍病人不多的主要原因。”

    俞红霞表示,吸烟是一种成瘾性疾病,单凭毅力戒烟十戒九败。而在医生的帮助下,戒烟的成功率可以提高3到4倍。大约70%的戒烟成功者是因医生的劝告而戒烟。为了帮助更多人科学戒烟,医院不仅坚持开展戒烟门诊,还设立了配套的咨询电话,“希望老百姓不要冷落了戒烟门诊,周围有人想戒烟,最好来门诊咨询一下。”▲ (本报记者 唐珍)

    

    医院门口满地“膏药”(医院直击)
, 百拇医药
    2月22日,记者还没走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口就看到,从生殖中心开始,地上就贴着各种收药广告。一直向东走,几百米的距离,蓝色、红色等收药广告贴得密密麻麻。这些广告上几乎都印有“收药”或“高价收药”的字样,以及一个电话号码。

    记者以想卖药为名,向街头小贩打听收药者。其中一个小贩说,收药者都是“打游击”,贴了广告就走。在门诊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七八个患者,他们表示,这些收药广告早有了,而且听说过有人把药卖给过收药小贩。一位在三院门口拉活的出租车师傅说,这些药万一是过期药或是假药,那就更害人了。医院门口的保安也说,如果这些人在医院门口墙上贴,他们还能管管,及时清理,可他们是在医院外的路上贴,而且手脚很快,他们没法管。

    随后,记者拨打了3个广告电话。其中一个收药者马上问,手上有哪些药。记者称,家里有没吃完的消炎药和胃药时,收药者立刻冷淡下来说:“这些药最多给两三块钱。要是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的药,就比较值钱了。不过,药不能开封,过期的也不收。”另一个收药者听到记者说药不到一个月就过期了,他说,无所谓,只要没开封就行。当记者问他们收的药怎么处理时,两个收药者都拒绝回答。
, 百拇医药
    对此,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专家孙忠实气愤地说,私自收药完全是一种非法行为。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规定,只有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后,才能进行药品销售。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关乎性命,必须由获得许可证的专业人士管理和销售。现在路上贴的收药小广告违背了法规,就该严令禁止,坚决打击。更何况,这些回收药的质量难以保证,如果流向了农村或一些二线城市,会导致用药的极度不安全。希望工商管理部门一定要下大力量管管这些收药广告,加大对非法收药的惩处力度!

    “收药者之所以如此猖狂,就是还有人卖药。”孙忠实提出,每个人都要珍惜手里的每一粒药,别为了贪图小便宜浪费国家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每一粒药都应用在刀刃上。只有个人加强自律,医生不过度开药,才能真正断了收药者的念想。▲ (本报记者 尤 蕾)

    
, http://www.100md.com
    医院里“绿色”太少(医院直击)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多家医院,发现不少医院色调过于单调,一片白茫茫。

    3月9日上午,记者在望京医院门诊楼一楼看到,挂号大厅空空荡荡,没有看到绿色植物。同样,在病房楼内,病房密集,走廊狭窄,也没有放绿色盆栽植物的空间。护士站的台子上也没有任何植物。在朝阳医院,就诊空间很宽敞,除了候诊座椅之外,还有很大的空间,但也没有看到一盆植物。一些患者告诉记者,四处一看不是白大褂就是排队的人,医院一点生气都没有。

    不过,也不是所有医院都不尽如人意。记者在中日友好医院急诊(如图)看到,大厅中央摆放着一个由十几盆鲜花和绿色植物组成的小花坛。而正对着检验处和收费处的一侧,有一个狭长的人造绿色植物景观玻璃房。带女儿看病的毛先生说,孩子一到医院就害怕,非闹着回家,我带她到这待了一会,孩子情绪好多了。这个小女孩正在玻璃房外蹦蹦跳跳地张望。
, 百拇医药
    中日友好医院内科专家晁恩祥说,他觉得医院放绿色植物非常好,他们还在专家诊室里放了一些小盆植物。他们工作很忙,特别累的时候看看植物也能缓解一些。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说,医院绿色植物放得太少。当然,这有医院空间有限的原因,但也暴露出医院不够人性化的一面。医院空气相对污浊,而绿色植物能释放新鲜氧气。绿色植物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还会释放负氧离子,让人心情舒畅。但专家也提醒,医院最好放置高大的阔叶植物,它们净化空气的作用更强,例如绿箩、巴西木、吊兰、散尾葵、鱼尾葵、马拉巴栗、棕竹等。而枝叶坚硬,叶子尖细的植物不要摆,以免扎伤人。散发刺激气味和易诱发过敏的花草,也不要摆放。▲

    (崔培如文并摄)

    
, 百拇医药
    医院警示牌吓跑医托(医院直击(13))

    近年来,各地都有不少报道,医托让患者和家属吃尽了“苦头”,从医院到公安部门,也在为打击医托绞尽了脑汁。

    但2月底,记者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门诊楼前看到一块牌子让人心头一热,上面白底蓝字赫然提醒“三招识医托”:第一招:与人套近乎。为取得病人的信任,“医托”一般以患者或患者家属的身份,与病人套近乎。第二招:诉说假经历。取得病人的信任后,“医托”接着以“亲身经历”谎称大医院不但贵而且治不好,某某医院某某教授是治这种病的专家,便宜有疗效,将病人骗至目的地。第三招:用高价药骗钱。在诊室,与“医托”联手的“医生”开出一些十分普通便宜的中草药,以高价卖给病人。

    一位快70岁的吴大妈告诉记者,她是从江苏来北京看病的。记者问是否注意到这块警示牌时,吴大妈说,一进医院大门就看见了,特别显眼。“医院把识别医托的方法写得清清楚楚,我们这些老年人就不会上当了。”吴大妈说。家住花园路带母亲来看病的张先生风趣地说,“医托”一进医院门,就看到这么大一块牌子,还不得觉得自己还没骗人就撞上了警察。
, 百拇医药
    “以前,我们真遇上过患者拎着两三千块钱的没用的中草药来投诉的情况。”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保卫处处长巨睦说。医托惯于在医院间流窜,很难抓住他们欺骗患者的确凿证据。最早的医托还会亲自领着患者去“看病”,后来就把地址和电话给患者,让患者自己去,这加大了打击的难度。而且医院没有执法权,看着医托行骗,患者投诉,医院也挺着急。“我们分析了多名患者受骗的经历后发现,防范意识缺失是主要原因。”巨睦说,于是,医院在2005年把医托行骗伎俩分步骤贴在了警示牌上,帮人提高警觉。“不少患者就医前都会先找某领域的专家,因此,我们特意把警示牌竖在专家出诊时间表牌子旁边。”巨睦说,现在医托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

    不过,巨睦也提醒患者和家属,对医托的防范仍不能放松。“医托主要的行骗对象是外地来京看病的患者。”巨睦说,外地人通常认为北京好医院多,但却搞不清楚究竟哪些医院是真好。医托就是看中了外地患者这种心理。另外,医托盯着的另一个群体就是慢性病患者。

    巨睦介绍,保卫处工作人员巡视时,会注意扎堆长时间聊天的人群。如发现异常,怀疑医托行骗,工作人员会主动劝告患者到医院咨询台询问就诊事宜。另外,工作人员还会告知外地患者,看病就要去正规医院。▲

    (尤蕾文并摄)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