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诊断 > 舌诊
编号:12536991
中医舌诊图解——黄苔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5日 国医在线
    中医舌诊图解——黄苔

    黄苔是常见的病理舌苔,在部分健康人中也可见到黄苔。

    主病及相关研究:

    黄苔正常人中所见的苔主要为薄黄苔,薄黄腻苔。厚黄腻苔发生随年龄而增长。

    黄苔颜色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多分布于舌根及正中间部分,亦可满布全舌,同时,如前所述,黄苔也可与其他苔色如白苔兼见,而各种黄苔中又有厚薄、润燥、腐腻不同。

    黄苔主病,主脾胃病、主里证、主热证。《百鉴辨正。黄苔总论》认为黄苔,表里实热症有之,表里虚寒证则无。邪热熏灼令苔现黄色,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结。外感病舌苔由白转黄为表邪入里而化热,在伤寒则属阳明;在温病则属气分。而表证、虚寒证亦可见黄苔:若薄白带淡黄苔,为风热表证或风寒在表化热,若淡黄厚苔,为胸腔湿热,气滞不宣;若舌谈胖嫩,苔黄滑润。为阳虚水混下化、因此说,黄苔主里是基本的,但不足绝对的。
, 百拇医药
    黄苔形成机制的现代研究:(1)黄苔形成与体温升高有关;(2)黄苔与炎症感染有关;(3)黄苔与消化道功能紊乱有关;(4)黄苔与古苔微生物有关。

    总之,研究者们认为,黄苔与感染炎症及发热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关系最大,由干舌局部丝状乳头的增殖,口腔唾液腺体分泌减少。加上局部着色作用,舌的局灶性炎症渗出,以及产色微生物作用,共同形成黄苔。

    由于黄苔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也很多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

    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中医舌诊图解——黄苔中医舌诊图解——黄苔
, 百拇医药
    焦黄苔:舌象为苔色老黄而焦,或厚而色深黄,黄褐色,尤以中心或舌根部为甚。

    主病及相关研究:焦黄苔为胃家实热内结之象。《国医舌诊学》“黄而干者,胃液伤也;老黄焦裂者。热甚也;老黄甚而黑者、火极似水也,宜急治;黄而燥刺,中黑通尖。或利臭水者,肠胃腐败也。”

    若细分舌质辨,则分淡白舌,根焦黄苔,为舌体较大,舌质谈白,舌尖致舌根满布黄苔夹白,舌根部干而少津,呈焦黄色。

    黄苔乃胃热炽盛之象,多由病邪入里化热而发;亦或热邪直入阳明,温邪进入气分,根部焦黄乃胃、肾阴液大伤,故主病:阳明腑实证,脏腑三焦实热,或温热病后期,胃肾阴亏,及多种发热症及感染性疾病,治宜苦寒泻下,清热生津。

    又绛舌,焦黄苔,舌质红绛,两侧绛而发紫,舌根部焦黄色苔,燥而少津,为外感邪气,化火入里,灼伤营血,津液耗损,胃肠实热,肾阴亏损,从而使阴津不足。邪热与糟粕结于胃腑,津液日枯,令舌质由红到绛,令苔色由黄转焦而无津。主病:温热病邪入营血,或兼阳明燥实证,各种感染性疾病,各种长期发热不退。治宜清热通里,凉血解毒。
, http://www.100md.com
    由于焦黄苔兼证较多,在临床疾病的病种中也很多见,具体可参考各兼证。

    有此类舌象的病人一般病情较复杂,治疗宜按辨证施药。

    黄燥苔舌象为苔色黄干而少津(津液),属邪热伤津之病变。

    主病及相关研究:黄燥苔:成因有数种:

    (1)苔薄黄而干,为病初外邪化热入里,邪热伤津;

    (2)苔黄而干燥,为气分热盛,津液已伤;

    (3)舌苔干色黄,满舌厚积,为实热里证;

    (4)若苔色老黄焦燥起刺,或中有裂纹,为表邪已解邪气内传。结聚脏腑。

    (5)若病后期苔由厚而薄,色由深而浅,干而少津,则为邪热虽退,津犹未生之候。

    黄燥苔主病:邪热传里,治直泻热清里。气分热盛津伤,宜辛寒清气,泄热保津。实热里证,邪热结脏腑。宜苦寒攻下以泄热救阴。热退津伤,治宜甘寒生津。

    因黄燥苔多合并有复杂的主病,所以用药也要根据病情来定。常用的清热去火药中成药有:清热解毒丸、新清宁片、紫雪散、安宫牛黄丸等。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