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傣族 > 傣医药
编号:12536438
傣医药研发现状与展望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0日 国医在线
     一、傣医药的研发现况及所取得的成绩

    傣族传统医药学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傣族贝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的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不断的摸索、实践、完善形成的一门医学,有着其鲜明的民族医学特色和地方特点,为本民族的繁衍生息和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八十年代初,她就以其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和文字记载,以及独特的疗效,与藏、蒙、维医并列为祖国“四大民族医”,屹立于祖国民族医学之林。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各级政府遵循国家有关政策,开始重视傣医药的发展,曾先后拨出专款,成立了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调研办公室、研究所、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培养了许多民族医药科技工作者。如今,在各级政府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傣医药的发掘整理、继承发扬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 理论研究
, 百拇医药
    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调研办公室、研究所成立后,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研人员曾先后对全州傣医药进行了普查,收集到各种傣医药贝叶经、纸板经二百多部,单、验、秘方和传统经方七千余个,挖掘、翻译、整理、编撰出版了《西双版纳傣药志》(1~4集)、《嘎牙山哈雅》(傣医人体解说)、《档哈雅》、《古傣医验方注释》、《傣族常用动物药》、《傣医四塔五蕴理论研究》、《傣族传统方剂学》、《傣医中专班临床课试用教材》、《傣医中专教材》、《傣族传统医药学简介》、《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风病条辨译注》、康朗仑撰《哈帕雅档哈》、康朗腊撰《档哈雅龙》、《傣医药基础理论》、《傣医诊断学》等二十余部专著。

    (二) 临床研究

    为加快傣医药研究步伐,进一步验证所收集的傣医传统经方和傣医的单验秘方,为科研、教学和临床提供实验基地。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1998年在民族医药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设立了傣医特色专科——傣医传统治疗中心和傣医骨伤专科。招贤纳才,聘请州内有名望的老傣医开展临床工作,开展傣医特色疗法,如:睡药、薰蒸、按摩、洗药、刺药等丰富多彩的治疗方法,收治中风偏瘫、风湿病、皮肤病、脑血栓后遗症、妇科杂病、颈椎病、骨折外伤和烧烫伤、乳腺病等各种疑杂病,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傣医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实验基地。
, 百拇医药
    (三) 傣药研究

    傣药的研究起步较晚,1995年以前主要以继承、挖掘、收集傣医药古籍、傣医传统经方、单验秘方进行翻译整理、书籍出版、理论研究等工作。1995年以后逐渐转向傣药研究。

    1.医院制剂研究

    在收集的七千多个方药中,筛选出了56个传统经方、验方,为进一步观察其疗效对之进行了剂型改进、工艺研究和质量标准拟定,分别制成了片、丸、散、膏、颗粒、口服液、油剂、酊剂等14种剂型,获西双版纳州制剂号批准生产,应用于临床,改善了傣药传统手工制作的落后状况,剂型种类之丰富居其他三大民族医藏、蒙、维医之首。

    2.试验研究

    (1) 完成了傣药材大麻疙瘩、青竹标、大百解的急毒、镇痛、抑菌试验;100味傣药解药的抑菌试验;白花丹、红花丹的微量元素分析和化学成分研究。
, http://www.100md.com
    (2) 完成了傣药制剂雅朋勒、雅解、雅叫哈顿片等三十多个医院口服制剂的急毒试验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安全保证。

    (3) 完成了喉舒宝含片、百解片、接骨膏的药效学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傣药奠定了基础。

    (4) 完成了部分傣药材收购标准和100个傣药制剂质量标准,建立了傣药质量科学控制检测依据。

    (5) 完成了雅解(百解片)从医院制剂升为省标、国标之研究工作而获药国准批文。

    (四) 科研成果

    自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建所以来,先后申报各级科研课题三十余项,中标二十项,中标率逐年上升。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名老傣医康朗仑临床经验总结、学术思想探讨”获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获世界传统医药大会优秀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傣医四塔、五蕴的理论研究”,已出版成书,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获世界传统医药大会金杯奖。省科委课题“傣族医药方剂的研究”获云南省1998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省卫生厅课题“名老傣医岩拉接骨验方临床疗效观察”获2000年度州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委课题“名老傣医岩拉接骨膏临床前研究”于2003年2月通过省级专家验收、鉴定。完成了《中国傣医药彩色图谱》一书的编撰工作,并于2003年4月由云南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五项国家级课题在研。
, 百拇医药
    (五) 其它成果

    曾于1999年和2002年两次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民族药、民族特色疗法展示会,获各种奖5项。2002年11月举行了全省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傣医基础理论、傣药分类研究及傣医特色疗法研讨班,加大了傣医药的宣传力度。

    为加速傣医药的研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与省内科研院所联合,经省政府批准,西双版纳州民族医药研究所与云南中医中药研究所、思茅地区民族医药研究所三所合作,成立了“云南民族医药研发中心”松散型民族医药研发机构,发挥了强强联合的优势,为傣医药的研发又辟新径。

    为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积极开展与省内制药企业横向联合。与云南善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复方百解片,获2002年国家药准字批文。为傣药的商品化、市场化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目前正积极与西双版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申报,提高部分药准字傣药标准,充分利用科研优势,为企业添辉,为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再创新绩。
, 百拇医药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阶段傣医药的发展稳中有进,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与藏、蒙、维医相比,已远远滞后,现状堪忧。

    (一) 傣医药的地位低

    全国唯一的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傣医院、研究所,隶属州卫生局,仅为正处级单位,行政地位的较低,限制了傣医的发展。

    名老傣医地位低。全州有名望老傣医除州傣医医院任职的三位有中级职称外,其余全部仅为乡村医生,无一高级职称。老傣医职称的低微,使得几次国家名老中医老民族医师带徒资格遴选落选,错失了国家专为抢救名老中医、民族医培养接班人的良机。名老傣医的医技随着他们的逐渐逝世而将失传。

    (二) 傣药研究错失良机
, 百拇医药
    二十世纪末,由于各级领导对傣医药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资力度太小而不能完成相关研究工作,傣药材、傣成药的生产标准未能通过部颁和省地方批准,导致民族药商品大潮来临时,各大商家、制药业投资商无法投资开发,而使傣医药失去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地位。随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成立,药品生产和审批日趋严格,无法定标准的药品的生产、审批按国家新药审批进行,这就增加了傣药研究、申报的难度和资金投入,是傣药开发困难的根本原因所在。

    (三) 缺乏高层次傣医药研究人才

    在我院从事傣医药事业的科研医护人员中,傣医专业学历仅为中专,职称最高为中级职称,6名国家名老傣医师带徒学员中,仅2名出师获得高级傣医职称,2名2003年7月份将结束跟师,2名2003年3月刚刚进岗学习。傣医药人才备缺。

    (四) 资金投入不足,阻碍了科研、临床的发展
, 百拇医药
    傣医药属传统医药,很多有效方药待研究开发,但因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无法购置先进配套仪器设备,对傣药进行科学分析研究,虽然省计委曾立项建设傣医药科研中试基地,但亦因资金问题迟迟未能建成。临床方面也因规模受限,资金不足,医疗设备少,在激烈的医疗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

    (五) 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傣医、傣药的有力宣传,广大医患群众对傣医药认识不足或有误解,造成了对傣医药的不了解不信任,成为傣医药发展的障碍。这种局面的产生虽然有着自身对宣传工作不看重的主观因素,也是资金匮乏,无力为之的结果。

    (六) 人才使用不合理

    1.为了继承、发展、弘扬傣族传统医药学,解决后继乏人之问题,州委州政府拨出了专款。80年末至今先后培养两批傣医中专班学生,目前第一班从事傣医药的只有十人左右,第二班因种种原因所培养的人才尚末分工,全部处于待业状态。
, 百拇医药
    2.我州有名望的老傣医因种种原因无法调入我所院发挥其特长,故处于后继乏人之状态。

    三.解决的办法及建议

    随着世界的回归自然热及对植物药和天然药的逐步依赖与应用热情的兴起,如何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形势下,把握时机,从傣药中开发天然药、绿色药,使傣医、傣药在新的世纪焕发新的活力,我们做了许多思考,在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 提高傣医药的地位

    1.提高傣医药科研机构行政地位,由省直属或省属,与藏、蒙、维医拥有同等行政地位。

    2.提高老傣医地位。对全州名老傣医进行傣医内部评定,授予名望较高的老傣医高级职称,从根本上改变傣医地位。
, 百拇医药
    3.开展高层次傣医药学术活动,加强傣医药的宣传力度。

    (二) 加速人才培养

    1.选定傣医药科研、临床基础较好的人才,进行高层次定位,定向培养。

    2.尽快启动州级名老傣医师带徒工作,加速名老傣医的抢救与继承进程。

    3.成立傣医药大学,大量培养傣医药高级人才。

    4.合理使用人才,对刚毕业的傣医中专二班的学生建议给予政策倾斜,增加编制,择优选拔学生到有关科研院所工作并加强培养,使之学有所用而不造成人才流失,以解决傣医傣药后继乏人之问题。

    (三) 加速傣医药科研中试基地建设
, http://www.100md.com
    (四) 建议将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列为国家级傣医药临床实验基地项目建设,为今后开展傣医临床研究打下基础。

    (五) 建议投入资金建立傣药苗圃培育种质基地和傣药的种植基地,为傣药的临床、科研、开发提供药源保障。

    (六)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的联系,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

    积极与省内外相关科研院所联系,聘请药学研究高级人才,有组织地对拟开发产品完成科学系统研究,申报傣药新药准字。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横向联合,走政府搭台、科研导向、企业支持的一体化道路,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发展。

    最后,希望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事的高度重视、支持,制定相应的倾斜政策,以保证傣医药事业的顺利发展。

    (作者:依专 林艳芳 赵应红于2003年10月10日执笔)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