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疾病治疗 > 中医儿科
编号:12532785
疱疹性口炎(中医儿科)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6日 国医在线
     【概述】

    疱疹性日炎由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1~3岁小儿。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有传染性,可在幼托机构中引起小流行。临床以发热,齿龈红肿,舌体、两颊、上颚及齿龈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为特征。本病中医称“口疳”、“口疮”等。

    【病因病理】

    调护失宜,喂养不当,恣食肥甘厚腻,蕴而生热,或喜啖煎炒炙烤之物,内火偏盛,心脾积热化火,循经上熏口舌,或为外感风热之邪,邪热内乘于脾,上攻于口舌,腐蚀口腔肌膜,导致口腔粘膜破溃。

    也可在高热、急性传染病、久病久泻之后,津液损伤,阴液亏耗冰不制火,虚火上浮,熏灼口舌而发病。

    【诊断要点】

    1.起病时常有低热或高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流涎和口内疼痛。
, 百拇医药
    2.口腔粘膜有散在或成簇的黄色透明小疱疹,直径约2~3mm,破后形成浅溃疡,上有白色分泌物。舌体、唇内及两侧颊粘膜处最多见。

    3.齿龈常红肿,触之易出血,颌下淋巴结可肿大。

    【辨证分型】

    1.心火内炽症状:口舌生疮,舌上为多,色红灼痛,心烦不安,面赤口渴,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证候分析:心火炽盛,邪热循经上炎,舌为心之苗,故舌上生疮为多。心火内炽,内扰神明,则心烦不安。伤及津液,则面赤口渴。心移热于小肠,则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数,均为心火内炽之象。

    2.脾热内盛症状:口内溃疡,布于口颊、上颚、齿龈及口角等处,周围掀红,疼痛拒食,口臭涎多,或发热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 百拇医药
    证候分析: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口内,牌热上熏,故口颊、上颚、齿龈等处溃疡。火热内灼肌膜,故疼痛拒食。牌热内盛,津液受损,则口臭、便秘。

    3.虚火上炎症状:口内溃疡较少,周围色不红或微红,疼痛不甚,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神疲乏力,口干颧红域午后低热,舌红少苦,脉细数。

    证候分析:证属肝肾不足,水不制火,虚火上浮所致。虚火内炽故神疲颧红,阴津已损故口干低热。

    舌红少苦,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本病首当辨明虚实,可结合病程、溃疡程度及全身症状进行辨证。如起病急,病程短,口内溃疡多及疼痛重,或伴发热等,多为实证;而起病缓,病程长,口内溃疡少,或易反复者,多为虚证。此外尚须结合溃疡部位,判断所属脏腑,如以舌上、舌边溃疡为主,多为心火内炽,而散于两颊、上颚、齿龈,则为脾热内盛。
, http://www.100md.com
    【分型治疗】

    1.心火内炽治则:清心泻火。

    主方:泻心导赤汤加减。

    加减:便秘者,加生大黄6克(后下),或凉隔散6克(包煎);热重者,加黄芩10克、山栀10克;口渴者,加石斛10克、天花粉10克。

    主方分析:本方主治心经有热,使心经之火从小便而出。方中黄连清泻心火,生地凉血,竹叶清心利水,木通导热下行,甘草调和诸药。

    处方举例:

    黄连3克 山栀10克 生地10克 木通10克 竹叶6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灯心2扎 泽泻10克 甘草6克

    2.脾热内盛治则:清热泻脾。
, 百拇医药
    主方:清热泻牌散加减。

    加减:发热,加银花10克、寒水石15克;咽喉红痛,加板蓝根30克、蒲公英15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10克(后下)。

    主方分析:清热泻脾散清泻牌经郁热,为治疗实证口疮主方之一。方中黄连、山栀清泻脾热,黄芩、石膏散脾经上循之郁热,生地清热凉血,木通、灯心清热利水,使邪热从小便而出。

    处方举例:

    山栀10克 生石膏30克 黄连3克 黄芩10克 竹叶6克 赤芍10克 丹皮10克 板蓝根30克 灯心2扎 甘草6克

    3.虚火上炎治则:滋阴降火。

    主方:知柏地黄汤加减。

    加减:午后低热,加银柴胡10克、地骨皮10克;
, 百拇医药
    口干欲饮,加石斛10克、芦根30克;入夜盗汗,加五味子6克、牡蛎30克(先煎)。

    主方分析:知柏地黄汤为滋阴降火之方。知母、黄柏清热滋阴,六味地黄汤滋补肾阴。

    处方举例:

    知母10克 黄柏10克 生地10克 熟地10克 山萸肉10克 山药10克 泽泻10克 丹皮10克 茯苓10克 甘草6克

    本病临床上以实证口疮为多,虚证口疮则多见于久病重病之后,常已伤及肝肾之阴,且易反复发作。本病与鹅口疮相比较,在辨证用药方面有类似之处,但本病热性症状较重,在清热泻火方面必须药重力专。在药物剂量方面,由于鹅口疮患儿多为婴幼儿,因此药量一般较轻,不能随意加大,否则易引起呕吐败胃;而本病患儿年龄均大,故清热泻火中药用量可适当增大。

    【中成药】
, 百拇医药
    1.牛黄解毒片 每日3次,每次l~2片口服。

    用于心火内炽。

    2.麝香熊羚丸 每日3次,每次2~3粒口服。

    用于牌热内盛。

    【简便方】

    1.黄连1~3克,白芍3~9克,水煎内服。用于心火内炽。

    2.一枝黄花30克,水煎内服。用于脾热内盛。

    【其它疗法】

    选用锡类散、冰硼散、珠黄散吹敷口腔,每次少许,每日2次。虚证与实证口疮均可应用。

    【注意事项】

    1.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忌食辛辣炙?怪?物。

    2.有高热的患儿,要注意口腔护理,并保持大便畅通。

    3.幼托机构发生此病,要注意口腔用具的消毒与隔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