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95181
谨防平菇六症减产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15日
     1.季节和茵种的“不适症”。冬季种植高温型品种或春季种植低温型品种,或使用已老化或污染的菌种,因而引起了平菇的“不适症”,主要表现为发菌缓慢,出菇迟。甚至不发菌不出菇。其实平菇虽然有各种温型的品种,适宜于一年四季栽培。但是,平菇大多属低温型,只不过近年来人为地选育了少数高温型来满足夏季生产需要,绝大部分品种还是中低温型的。因此,根据平菇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春、秋两季是平菇生产的旺季。高寒地区9月份即是中温型平菇生产季节;低热地区10月份进入中温型平菇生产季节。根据不同的品种特性安排适宜的生产季节。辅之以防暑保温措施和适当的栽培方式方可获得高产优质。

    2.菇场不当的“中毒症”。如选择在阴暗、通风不畅的房间或厨房内,或选在不卫生的场所种菇,这些都是引起杂菌污染的原因。杂菌分泌的毒素抑制了食用菌的生长,出现了“中毒症状”,表现为平菇不能正常生长,甚至完全报废:有的虽勉强发菌,却又因出菇期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受害,致使不能出菇或形成畸形菇。因此种菇场所应选择通风条件好,并有散射光的干净卫生的场所。选好地点后还应进行消毒。初次种菇可采用石灰水刷墙,生石灰撒地面(次日再清扫出去)的方法进行消毒;老的种菇场所,应用高锰酸钾消毒;有害虫的场所,还应先喷杀虫剂消灭害虫,而后再进行消毒。
, 百拇医药
    3.培养料“污染症”。主要表现为:选用已被污染、结块、染有油污或杂有碎棉仁的棉壳或其他原料种植平菇,结果造成大面积污染,引起不发菇;在调配营养料时为补充氮源而向料内加入过量的尿素或其他的化肥,这些氮肥往往在接种后被分解成氨气,污染菌丝,导致不能正常发菇而使种植失败。为了防止培养料的污染,在培养料的选择和配制过程中要切实做好防污染的工作。如选择未被污染、没有结块的清洁棉壳或其他原料作培养料;只有在堆料发酵种菇时才加一定量的尿素,而生料栽培不可随意添加尿素或其他氮肥。另外在配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不发菌或发菇缓慢。

    4.生料袋栽堆垛过高的“烧苗症”。平菇袋装栽培既便于管理。产量也比较高,所以有些栽培户在2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将袋堆放过高,导致发酵产生高温而烧菌,主要表现为菇体被灼伤,引起萎缩,后潮的菇蕾发不出。这是应该注意的。在生料袋栽过程中,装好袋后的堆垛高度要因气温高低而定,气温高于18~20℃,以堆高70厘米为宜:气温在10℃左右的,堆高才可达1.2-1.5米。
, 百拇医药
    5.水分过多引起“缺氧症”。平菇在自然温度下,出菇期的主要管理是光照、水分和通风。在出菇期内一般散射光即可满足需要。但对空气相对湿度要求高。故有些栽培户为提高湿度,便盲目增大喷水量,甚至向菇体喷水,结果出现了“缺氧症”,主要表现为一些小菇蕾因缺氧而闷死,一些已长大的菇也会因水渍而溃烂变黑。有些在出菇期内不注意通风换气,导致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致使不能形成子实体或出现畸形菇。出菇期应加强管理,每日通风3~4次以补充新鲜空气;空气相对湿度应维持在90%,每日应根据气候情况在室内喷4-5次雾状水,但不能让菌盖上积水造成卷曲。若菌板过于干燥可用小勺在菌板上淋水,但不要直接喷水到菇体上。

    6.滥用杀虫剂的“药害症”。平菇在种植过程中易被菌蚊、线虫等害虫为害,所以,有些栽培户任意使用浓度较大的有机磷农药,因子实体对有机磷农药较为敏感,所以形成了药害,表观为使用杀虫剂前出菇正常,使用了杀虫剂后,却不出菇了。正确的用药方法是在出菇前或采收后,喷洒1000倍敌百虫液或5000倍敌敌畏药液,出菇期可使用灭杀毙或灭害灵进行防治,, http://www.100md.com(卓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