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信息
编号:11946442
警惕过度医疗挖医改的墙角 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5日 《中国医药报》 2010.06.15
     警惕过度医疗挖医改的墙角

    □白剑峰

    “我的胸口有辆小轿车!”一位邻居经常这样开玩笑。5年前,他因心脏病住院,被植入5个心脏支架,而一个支架的价格是两万多元,加起来的花费等于一辆轿车。然而,这辆昂贵的“轿车”并未给他带来好运,最近他不幸猝死。

    我国一位著名心脏科医生,70岁时出现心绞痛,但他没去放支架,而是在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坚持口服药物,现在已经87岁,仍可轻松爬上二楼。

    同是心脏病,为何不同命?除了个体差异外,能否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是重要影响因素。应该承认,心脏介入技术的诞生,是医学的一大进步,它替代了部分心脏搭桥手术,减少了患者的创伤和痛苦。然而,任何医学技术都是有界限的。一旦超越界限,就会走向反面。如今,滥用支架之风愈演愈烈。专家指出,给无适应证的患者放支架,将大大增加血栓或者出血的风险,导致更严重的心肌梗死。
, 百拇医药
    最近,《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接受冠脉造影检查的美国人中,有1/5是“非必须”的。冠脉造影是心脏病患者安放支架前的一项必要检查,统计显示,美国有近半数不该放支架的人被放了支架。

    事实上,中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专家指出,很少有病人需要3个以上支架,但不少病人却被放了5~10个支架,这是明显的过度医疗。2009年,我国共实施心脏介入治疗23万例,如果按人均两个支架计算,仅手术材料费就至少50亿元。其中,无效和无益的支架有多少呢?

    支架滥用,只是过度医疗的冰山一角。事实上,医学新技术的滥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普遍现象。病人不仅承担了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而且支付了昂贵的医疗费用。例如,为了发现病灶,医生往往习惯建议病人做CT检查。但是,专家指出,接受一次全身CT扫描,相当于在位于日本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中心2.5公里处接受的辐射量。在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由滥用X射线和CT检查引发的占相当比例。
, http://www.100md.com
    那么,医学新技术为何容易被滥用?

    一是技术崇拜。当今,一些医生过度追求和盲目崇拜高精尖设备,习惯用高新技术解决常见疾病,而忽视了最基本、最适宜的传统技术,忽视了患者是否用得起。例如,一些医院把介入手术当成技术领先的标志,看一个科室“牛不牛”,主要看介入手术数量多不多。

    二是利益驱动。一些医生把新技术当成牟利的工具,在金钱的诱惑下,背弃了医学的人文精神,不断制造“医疗需求”,从中获取不当利益。例如,一个进口心脏支架在中国的售价,远远高于美国的售价,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回扣空间,致使部分医生把多放支架当成生财之道。

    可见,过度医疗是技术崇拜和利益驱动杂交的怪胎,它使医学偏离了以人为本的轨道,正沿着越来越昂贵的方向前行。如果放任过度医疗泛滥,必将使国家的医疗费用不断攀升,最终陷入难以为继的边缘。在这方面,很多发达国家都有过教训。
, http://www.100md.com
    当前,我国医疗资源不足与浪费同时并存。只有用最严格的制度约束过度医疗,减少无效的支出,才能让医改获得成功。否则,再多的投入也会被吞噬掉。

    

    新闻误读背后的民意不可误读

    □邓为

    近日,“明年我国室内公共场所将实现全面禁烟”成为各大报纸头条,卫生部称这条新闻系媒体误读。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控烟办副主任姜垣在接受采访时,也同样表达了无奈:“卫生部门所能做到的,就是在医疗系统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起到一点儿示范作用。”

, http://www.100md.com     老实说,笔者初读到“明年我国室内公共场所将实现全面禁烟”的新闻时,心头也为之一喜,如果能实现在室内公共场所的全面禁烟,无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遗憾的是,“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最终被证实是新闻乌龙,这让原本对全面禁烟抱有诸多希冀的人们不免万般失落。

    值得深思的是,被媒体误读的新闻,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在网络和报纸上疯狂转载,成为当天的热门新闻,并且卫生部有关部门的电话甚至成为了热线。这样的“喜剧”效果,是对群众强大禁烟愿望的生动注解。换言之,之所以媒体和民众对这条新闻如此追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契合了民众对公共场所禁烟的迫切要求。

    让人遗憾的是,在公共场所实现全面禁烟的目标,“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卫生部门能做到的,也就是在医疗系统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而已。也就是说,这样的禁烟举措,顶多算是部门规章,还远远不能上升到国家意志和法律的层次。

    早在2007年12月举行的“中国控烟履约高层研讨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等百余位专家就呼吁过各部委带头禁烟。遗憾的是,时下也只有医疗卫生系统开始试点禁烟,其他政府部门仍未见响应。《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颁布4年,尽管也有不少城市出台了禁烟令,但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还相差甚远。
, http://www.100md.com
    而在禁烟难的背后,却是烟草商和烟草企业赢利的高歌猛进。据有关资料显示,2009年烟草税收超过5000亿元,同比增长12.2%,远远大于全国总税收9%的增长幅度。在不少省市,烟草甚至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烟草行业占据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相当比例的现实情况下,全面禁烟的目标看上去确实是任重而道远。

    尽管全面禁烟最终证实是一条被误读的新闻,但有关部门对新闻误读背后的民意切莫误读。目前,我国仍然有3.5亿烟民,每年死于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约为100万,且吸烟人群呈现扩大化、低龄化的特点;遭受二手烟危害的人数是5.4亿,其中15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有1.8亿。如果不能正视全面禁烟新闻误读背后的民意与期待,烟草大国的帽子恐怕还会被戴上很长的时间,侵扰公众健康的吸烟行为也将持续为害,这绝对不是公众所期待的。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