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疗管理
编号:11912671
不吐不快:摘掉医院的“官帽”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1日 人民网
     一个“官术”盛行的医院,学术必然弱化,专家必然矮化。这不仅不利于人才成长,而且不利于技术创新

    最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纲要》提出,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这意味着,公立医院的“官帽”将被摘掉。

    早在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人事制度改革,提出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但是,在“泛行政化”的大背景下,医院的“官帽”不仅没有取消,甚至连淡化也未能做到。这倒不是因为院长恋官,而是因为行政权力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过于强大。在中国,“官帽”与利益紧密相连,没有级别,诸事难办。例如,政府不是以贡献论英雄,而是以级别论英雄,财政拨款、科研经费、福利待遇等都与医院的行政级别挂钩。同是三甲医院,院长级别不同,地位相差甚远。因此,谁能不在乎“官帽”呢?

    “官本位”的泛滥,导致很多医院出现“学而优则仕”、“重官轻医”的倾向。一个人一旦被提拔封官,不仅手握重权,而且各种待遇都优先。相比之下,那些在临床一线苦熬的专家,无论学术水平多高,地位都要稍逊一筹。例如,一位后勤科长可以有独立的办公室,而一位知名教授却未必有。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很多人不再想做“大医”,而只想做“大官”。医生煞费苦心研究官场学问,而把学术仅仅当成了“应景”,此实乃“官本位”之祸。
, http://www.100md.com
    其实,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净土,也是技术密集之地,本不该有“官帽”。治病救人,靠的医德医术,而非“长官意志”。一个“官术”盛行的医院,学术必然弱化,专家必然矮化。这不仅不利于人才成长,而且不利于技术创新。因此,取消医院的行政级别,目的就是要淡化“官气”,涵养“学气”,让学术成为主流,让专家成为主体,形成尊重医学规律和医务人员的良好氛围。只有这样,公立医院才能催生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更多的医学奇迹。

    医院取消行政级别,人才成长的路径将会更宽。一个人无论是搞学术,还是搞管理,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地位高低。院长并非高人一等,专家同样一言九鼎。院长摘掉“官帽”,就是一个“管家”,或者说是“公仆”。因此,有志于搞管理的可以瞄准当院长,有志于搞学术的可以瞄准当院士,不必都往一条道上挤。

    取消行政级别之后,公立医院将借鉴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理事会、董事会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院长聘任制,从而为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奠定基础。例如,山东潍坊市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摘掉所有医院的“官帽”,院长由卫生行政部门直接聘任,四年一个聘期,一位院长在一家医院只能连聘两届。配合行政级别的取消,院长实行年薪制,年薪为员工平均工资的3至5倍。同时,建立院长考评奖惩制。在每年年终的全员测评中,有1/5的员工对院长表示不满,则对院长提出诫勉。如果一名院长连续两年被诫勉,或者在一年内有超过1/3的员工表示不满,则被免职。在这样的体制下,院长从“官员”转变为“职业经理人”,责权利统一,一心一意抓管理,从而为公立医院发展注入活力。

    当然,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官本位”已经根深蒂固。取消“官帽”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阻力肯定不小。但是,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已成大势所趋。因此,公立医院与其“被改革”,不如率先告别“官场”,来个“无官一身轻”。, 百拇医药(白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