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药基础 > 中医基础理论 > 病因 > 七情内伤
编号:11917439
中药配伍七情应改称中药七情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372期
     中药的配伍是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其来源与中药的合用密切相关。在现行的多种《中药学》教材中,将中药用药的七种情况,多称之为“中药配伍七情”,或称为“药物单行和六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其实,中药物七情中,有单味药的应用,有药物配伍禁忌,有药物的配伍。中药七情不应称为“中药配伍七情”。

    中药配伍的起源

    中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在远古时期,祖先们在寻找食物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先后发现了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史记·补三皇本纪》)。神农氏是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说明中医药历史悠久,在人类社会早期已具备了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并开始利用药物治疗疾病。

    在药物发现、使用之初,药物知识毕竟有限,治疗疾病都是以单味药为主。成书于西周时期的《诗经》,虽说是文学作品,却最早记载了药物具体的名称,如枸杞、芍药等。成书于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也记载了药物名称及其药用价值。在这些书籍中记载的都是单味药,说明这一时期还是以单味药治疗为主。

    随着药物知识的不断积累或有时用单味药治病效果不如意时,人们开始尝试将2味或2味以上的药物合用以追求更好的治疗效果。成书于战国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的13方中,有8个方是单方,如泽泻饮、兰草汤等;也有5个方是由两味以上药物组成的方,如半夏秫米汤等。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同样成书于战国时期,书中能辨认的197方中,由2味以上药物组成者达119方。说明这一时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1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