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944152
向“原料药附庸国”说不 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3日 《中国医药报》 2010.09.13
中国蒿草疯狂 印度企业赚钱

    向“原料药附庸国”说不

    □铮奎

    据国外媒体报道,2009年,印度医药工业总产值约占国际医药工业总产值的12.2%,制剂产值约占3.4%;而在2003年,印度医药工业的这些数据只有8%和1.5%。虽然印度制药业与我国一样尚未开发出一只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重磅炸弹级新药”,但印度在通用名药制剂出口上已位居第三世界国家之首。美国、欧盟和俄罗斯已成为印度药品出口的三大市场,而东南亚/南亚和中东/阿拉伯地区则是印度药品出口的传统市场。印度,已经成为亚洲出口通用名药制剂的“领头羊”。

    值得我国制药业深思的是,印度制剂出口取得成功,有相当一部分应归因于我国对印度原料药的大量出口。据了解,近年来印度已成为我国原料药的最大买家之一。印度大量采购我国生产的青霉素G钾盐、7-ACA(半合成头孢菌素的关键原料)、硫氰酸红霉素(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物的主要中间体原料药)、扑热息痛、布洛芬、阿司匹林和安乃近等大宗产品,然后在其国内加工成制剂或其它高附加值产品,再出口到其他国家,获取高额利润。我国企业如果任由这种状况持续下去而不作努力,则真的将沦为印度的“原料药附庸国”(印度媒体语),只能走“向印度等国大量出口原料药”之路。
, http://www.100md.com
    据美联社最新报道,在2007~2008财政年度里,印度制药业共计出口72亿美元的原料药和制剂产品。去年印度出口原料药和制剂总金额估计已接近或超过100亿美元。预计今后几年印度医药产品出口增长率将达18%。虽然印度在医药产品出口总金额上还无法与我国相比(据统计我国去年共计出口180亿美元原料药产品),但在出口制剂和原料药的利润率方面,我国企业则不如印度。最能说明问题的事例是,印度制药公司利用从中国进口的廉价布洛芬、头孢曲松和氨苄青霉素等原料药加工成制剂后,大量销往欧美及俄罗斯、中东市场赚得暴利。而我国原料药生产商由于手里没有cGMP、COS证书等国际市场通行证,只能眼睁睁看着印度公司拿中国的原料药发财。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扩大印度药品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的影响力,印度政府出面已在该国最大城市孟买连续举办了3届化学药原料药国际展览会(印度CPHI)。据国外媒体报道,去年12月在孟买举行的第三届印度CPHI会上,共计有80个国家600多个厂商参会。印度商工部官员在这届展会上宣布,2015年印度医药工业总产值有望比现在规模扩大4倍,达到250亿美元——这将是一次惊人的飞跃。
, 百拇医药
    借鉴印度发展制剂产品出口的经验,我国药企应当从中汲取深刻教训,因为出口原料药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获取微薄的利润。更糟糕的是,生产原料药产生的环境污染大大超过制剂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即有不少资深业内人士说过,“外国人买走了中国产廉价原料药,将污染留在了中国”。在国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倡导低碳经济的今天,制药业应该用实际行动向“原料药附庸国”说不。而要彻底改变当前这种状况,我国制药企业就应该学习和借鉴印度制药业的成功经验,争取让更多的中国制剂走出国门,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这样不仅能够获取较高的经济回报,而且能减少生产原料药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眼光放远才能跳出怪圈
, 百拇医药
    □冀北

    青蒿的话题年年提及,似乎永远走不出市场的怪圈。这是中国制药业的遗憾,也是全球消费者的遗憾。

    作为中国的原创药,青蒿产品在中国具有强大的研发和后备品种优势,蒿草资源更是全球得天独厚。然而时至今日,我们的企业仍然在青蒿全球产业链的低端挣扎,不断面对盲目扩产、低价竞争、假劣药等一系列问题。2008年,一直帮助中国青蒿药品走向国际市场的法国专家富恒带着复杂的心情离开了中国。临走时他说,中国企业如果不摒弃急功近利的做法,是永远不可能走进国际市场的。

    富恒一语击中了中国企业的要害!

    应该说,在青蒿产业发展和国际化道路上中国企业也作了很多努力和尝试。华立科泰药业率先开辟非洲市场,科泰新产品树立了中国药品的形象;桂林南药卧薪尝胆,加大科研投入,一步步敲开公立市场大门,进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目录……但是,所有这些努力还远远不够。当我们审视同样以仿制药起家的印度,就会明显感到差距。
, 百拇医药
    国内青蒿产业遭遇低谷后曾引起全行业的反思,一些企业纷纷退出。而彼时,印度对青蒿仿制药的全球布局已悄然开始。在克林顿基金会负责全球青蒿药品采购后,印度成为2008年全球青蒿类药品市场的一匹黑马,迅速占领市场,令这一领域的传统老大诺华公司也礼让三分。

    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中国企业常常没有这样的运气。今年,中国青蒿原料价格又迎来了一个小高峰,在欢笑的背后却难掩行业的担忧,因为大涨之后必然大跌,这个市场怪圈仍然如魔咒相随。今天,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医药产业也已经成为世界原料和制剂的加工厂(虽然我们的很多专家不赞成这样的定位)。人才、设备、资金,我们都有,但我们却缺乏长时间的坚持和做事业的心态——这令我们的企业短视,也让我们的产业难以走出怪圈。

    要摆脱这个魔咒,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加强产业规范,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引导蒿草种植、收购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生产企业要加强市场研究和信息跟踪,不盲目出击,人为制造价格混乱,同时要诚信经营。对于青蒿制剂企业来说,则要抓住全球青蒿仿制药市场增长的机会,争取分一杯羹。
, 百拇医药
    中国原创青蒿类抗疟药给全球疟疾患者带来了福音,如果有一天,中国价廉物美的青蒿药品能更多地、更广泛地走向国际市场,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无疑是中国医药产业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实际上,今天的中国制药企业在技术和能力上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实力,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目光放得长远,按照国际规则来行进。

    

    中国蒿草疯狂 印度企业赚钱

    □文/图 本报记者 方剑春

    白露过后,炎热的夏天开始正式退场。此时,在四川酉阳,大片收割后的蒿草地也没有了往日的喧嚣。

, 百拇医药     对当地农民来说,今年是个“丰收年”。中国原创、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一线用药——青蒿类药品的起始原料蒿草,在经过3年“扩种-贱卖”的低谷后,今年以每公斤8元的收购价强力反弹,并被国内企业竞相抢购。而在抢购的背后,是印度制剂企业蜂拥而至的订单。在克林顿基金主导抗疟药全球采购仅仅两年后,抗疟药物供给的主角已经悄然易主。

    蒿草又疯狂

    “今年蒿草收购价格涨得厉害,平均在每公斤8元。到9月9日,已经临近蒿草收购的尾声,但是蒿草的价格仍在上涨,青蒿素含量每千分点已经涨到了1.4元。” 在酉阳当地影响最大的蒿草种植公司富民青蒿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美胜说。

    据了解,今年蒿草的“抢购”早在6月份就已经开始。企业先是抢购野生蒿草,8月份以后又开始抢购家种蒿草。7月20日上午,贵州省德江县野生蒿草的收购价在4个小时之内,从每公斤4元上升到了5元。也是在这一天,松桃苗族自治县县城各路口从早晨6点就开始了野生蒿草的收购。在进入县城的南路口,收购蒿草的“集市”绵延了1公里。
, http://www.100md.com
    王美胜说,2005年国际青蒿素原料药市场的抢购风潮,给国内青蒿素原料药企业和种植蒿草的农民形成了错误信息。2006年我国开始大面积扩种蒿草,青蒿素严重供大于求,导致蒿草无人收购,青蒿素贱卖。此后3年,形成了蒿草和青蒿素市场的发展低谷。除了华立集团武陵药业在酉阳进行青蒿种植基地建设外,湖南诺德、广西仙草堂、都江堰三奇制药等几家青蒿素原料药提取厂,都在低谷中沉寂下来。“今年蒿草的涨价和抢购,一是因为农民种植蒿草变得理性,全国种植面积最多不过4万亩,青蒿素的供应量不超过100吨,与市场需求基本持平;二是印度采购商下订单较早,国内青蒿素原料药企业心里有底;三是国际市场青蒿素价格已经从低谷期的每公斤100多美元涨到了400美元,2006年各大公司囤积的青蒿素原料药已经用完。”

    王美胜告诉记者,现在蒿草种植已经成为青蒿产业链中最让人揪心的一环,经历过惨痛教训的农民对种植蒿草的致富之路已经不太信任,许多蒿农都转向种玉米。“如果每公斤蒿草的收购价能够保持在7元左右,农民就有钱赚,就会有种植的积极性,否则不如去种玉米。”
, http://www.100md.com
    印度的角色

    事实上,今年在蒿草和青蒿素价格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业内针对印度的声音日益增多。一位从事青蒿市场研究的人士表示,印度制剂企业在6月份前低价拿到了不少中国青蒿素原料药,在今年的原料药采购中占了很大的便宜,这势必在制剂市场给其他国家的制剂企业造成压力,其中也包括中国本土制剂企业。

    2008年,克林顿基金会成为全球青蒿类药品采购的主角,之前一直以质量主导采购的世界卫生组织退居幕后,专注于监督所供应药品的质量。与世界卫生组织不同的是,克林顿基金会强调抗疟药的可获得性,价格成为其选择供应商时的关键筹码。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最早进入世界卫生组织抗疟药推荐目录的瑞士诺华复方蒿甲醚和法国赛诺菲青蒿琥酯纷纷降价,但是仍然与仿制药价格存在差距。2008年7月16日,克林顿基金会宣布,将与6家公司在抗疟药领域进行合作。这6家公司包括:华立药业(中国)、彼迪正天(中国)、卡利克斯医药化工有限公司(Calyx Chemicals)(印度)、Cipla(印度)有限公司、Ipca Laboratories公司(印度)和Mangalam药业(印度)。其中,华立药业与彼迪正天是作为青蒿素原料药供应商入围的。印度的Calyx公司和Mangalam药业生产青蒿素类联合用药的原料药,其余两家印度公司生产青蒿素类联合用药。瑞士诺华公司此次没有进入供应商行列。
, 百拇医药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两年印度仿制药企业发展很快,已经拿到了不少全球订单,而诺华的订单则在缩减。印度正致力于成为全球抗疟药的主要供应商。

    众所周知,青蒿素是中国的原创药品,上世纪以技术转让的形式转给诺华公司在全球推广,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成为抗疟一线用药,在近20年中为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遗憾的是,中国青蒿类制剂目前仅有上海复星旗下桂林南药的“青蒿琥酯+阿莫地奎”进入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采购目录。目前,在全球青蒿药品的市场格局中,中国仍然处于原料供应商的位置,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

    低价是印度青蒿类仿制药在国际市场异军突起的法宝,而中国的原料成就了印度的低价。

    王美胜说,原来诺华公司是中国青蒿素原料药最大的买家,但最近两年,由于诺华拥有大量存货,在中国市场几乎没有采购青蒿素。印度买家恰恰补充了他的位置,众多中国原料药公司开始跟印度合作。“国内青蒿素提取能力在10吨以下的企业通常不被大订单所垂青,这些企业也摸不清今年蒿草的供应量和青蒿素的市场价格,他们到处收草,提取出青蒿素原料药后到处找销路,印度采购商就钻了空子。6月份时蒿草的收购价有每公斤四五元的,青蒿素卖得也便宜。”
, http://www.100md.com
    彼迪正天(集团)有限公司是进入克林顿基金会青蒿采购目录的原料药供应商,其总经理林汀表示,印度今年下订单较早,使得国内一些原料药生产企业动手收购蒿草也早。但是,最初收购的蒿草以野生为主,青蒿素含量不高。尽管价格相对便宜,但提取青蒿素原料药的成本并不低。“订单下得早,国内原料药企业心里有底。”

    与印度相比,中国本土的制剂企业则比较平静。华立药业、桂林南药等主要制剂生产企业由于各自都有种植基地,收购量比较平稳。

    中国的机会

    据估计,目前全球每年的青蒿素需求量在80~100吨左右。由于其他国家的蒿草中青蒿素含量偏低,所以全球所需青蒿素几乎全部在中国采购,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需求。虽然有着比较稳定的市场,但是中国的青蒿产业却离良性发展还有距离。

    仅从蒿草来看,蒿草的收购价经过了漫长的磨合过程。目前业内普遍达成的共识是,青蒿素含量每增加一个千分点,蒿草价格就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1.2元。今年针对蒿草抢购风,酉阳县专门发文进行规范,希望企业到当地备案,按照年初签订的合作协议进行收购;未进行备案的不能乱价乱市。
, 百拇医药
    林汀说,年初彼迪正天跟农户签订了种植协议,每吨蒿草给种植农户的投入有几百元,并无偿提供种子。“但是到了采收季节,有企业来高价收购,农民就把蒿草卖给了别人。我们不仅损失了资金,还要再找蒿草。而前去抢购的企业既没有投入技术也没有投入资金,就算他们出价稍高也是很划算的。”

    王美胜是蒿草以含量定价的发起者,目前他正在尝试推广以6~8元/公斤为区间的价格稳定体系。他表示,价格稳定体系一旦在业内达成共识,将会起到稳定价格的作用,使农民可以持续有钱赚,这样他们就会遵守与企业的协议。

    在参与国际市场青蒿制剂的竞争方面,有企业反映,国家主管部门为规范青蒿药品的出口,要求企业必须通过GMP认证,拿到药品生产批准文号。但是因为考虑审批文号的时间较长,一些企业就放弃了生产制剂的念头。

    据了解,国内最大的青蒿制剂生产企业之一——华立药业最近两年开始剥离青蒿业务,重新进行资源整合,并已逐渐淡出主导品种。事实上,在全球公立市场采购的背景下,青蒿类药品属于一个公益性产品,并不具有赚钱价值。而随着印度仿制药的崛起,青蒿类药品的利润空间已经大幅度压缩。在这种情况下,诺华公司已经对该产品低调处理,使之更多地承担起了打造企业公益形象的责任。
, 百拇医药
    但是,这并不是说印度仿制的青蒿素类药品就无钱可赚。一位业内人士说,从全球的视角来看,中国企业的原料优势得天独厚,最大的障碍在于进入全球采购目录。现在我们有的企业已经具备了与国际组织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也具备了国际化规范运作的能力,印度企业在青蒿药品上的迅速崛起给我国企业启示很多。可以说,现在中国制药正面临分羹青蒿仿制药市场的机会。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快产品审批,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到国际市场上去搏击。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