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秋季 > 秋冻
编号:11998863
秋冻要适度 秋冻有讲究 等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7日 《当代健康报》 2010.10.07
秋冻要适度 贪凉易诱发“颈肩腰腿痛”
深秋时节穿衣宜厚薄搭配起居要合理安排
乍暖还寒时小心“裙装病”

     耐寒锻炼正当时

    ■ 李慧文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当进行一些耐寒锻炼,有助于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耐寒锻炼项目的选择包括:登山、步行、太极拳、洗冷水浴、骑自行车,锻炼者可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兴趣来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秋季人体的柔韧性和肌肉的伸展度下降,运动前要热身以舒展肢体,运动中不应突然加大运动量。

    实践表明,适宜的冷水浴锻炼对预防伤风、感冒、支气管炎有一定的效果。专家提醒说,洗冷水浴前一定要活动身体至发热,之后将冷水先抹在脸、手臂和大腿等处,让身体逐步适应冷水的温度,然后再用冷水冲洗全身,且要边冲边摩擦身体。冷水浴适合18至50岁的人群,有关节炎、风湿及心脏病的人最好不要轻易尝试。
, http://www.100md.com
    

    乍暖还寒时小心“裙装病”

    ■ 黎昌政

    早春灿烂的阳光让不少爱美的女士迫不及待地穿起了短裙长靴,不料腿部出现紫色硬块,专家诊断后认为是冻出来的“裙装病”。专家提醒,初春时节乍暖还寒,爱穿裙装的女士要注意腿部保暖。

    今年20岁的姚小姐属于“时尚达人”,为了不让腿看起来很粗,冬天也不穿毛裤。前几天风和日丽,她换上春装短裙,只穿了一双过膝的长靴。这两天她发现自己的大腿外侧都出现了紫红色的硬结,又痒又痛,擦药后症状一直得不到缓解。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吴纪园副主任医师诊断为寒冷性脂膜炎。据介绍,因这种病好发于年轻的爱穿裙装的女性,俗称为“裙装病”。“裙装病”多见于20岁上下的年轻女性,好发于大腿、臀部等皮下脂肪层较厚的部位,表皮呈紫红色,还伴有轻度痛痒,严重者还可引起溃破。这些部位因神经末梢较少,感觉迟钝,局部不能感知寒冷,最终会导致脂膜炎。
, 百拇医药
    吴纪园说,对“裙装病”除了及时保暖外,还可以给予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物治疗,并加强体育锻炼,一般一周左右可以缓解。她提醒,中医养生倡导“春捂秋冻”,初春时节要注意保暖。

    

    季节交替 谨防旧病复发

    ■ 霍雨佳

    有一些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以及部分皮肤病,对季节变化或异常气候特别敏感,症状往往出现在天气变化之前,人们常称这些病患者为“气象预报员”。现代医疗气象学研究表明,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发作期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倾向,在季节交替时最易发生。
, 百拇医药
    春季是由冬到夏的过渡季节,秋季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许多有过大的外伤、动过手术或曾经骨折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风和日丽的晴日,旧伤一般没有什么不适,而当阴雨天气来临时,旧伤部位就会程度不同地发生疼痛;就四季来言,每当春天来临时,旧伤最易疼痛,其次是深秋时节。

    季节转换时为何旧伤易痛?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对春秋天的气候特征有个大致的了解。我国属季风气候区,春秋时节,冷暖空气时常交汇,形成“锋面”天气带。气候统计表明,我国许多地区的春秋天,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次冷空气入侵;有时,上午还风和日丽,下午冷锋过境,天气即刻转为阴雨。由于冷暖空气经常交替,所以春秋季里的空气湿度变化也较大。而曾经骨折、手术或有其他陈旧性外伤的患者,其伤口部位的皮肤和皮下组织会形成疤痕,疤痕内有无数个纤细的神经纤维,它们对外界气象条件的变化相当敏感,天气时阴时雨,湿度时高时低,也使得疤痕组织随着这多变的气候,收缩或松弛,这样就会对神经纤维产生挤压或牵拉的刺激,从而导致疼痛。

    季节交替,怎样避免或减轻气象条件诱发旧病旧伤呢?
, 百拇医药
    1.预防旧病复发的最根本的方法是消除病灶,做到“无病可发”。对那些很难根治的慢性病也要积极治疗,以减轻病症。

    2.季节变化与许多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信息,那就是如果能掌握好这些疾病的季节性发病规律,预先知道什么季节、什么气候容易发生什么疾病,那么对及早预防是十分有利的。目前,国内许多气象台在编发天气预报时,大多都开展了这种和气象变化密切相关的疾病预报内容,被称之为“健康预报服务”,以此提醒患者注意防病。年老体弱者或慢性病患者,可以利用气象预报做到“心中有数”。

    3.要保持科学的起居饮食和适量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从而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在气候由冷转热的春季和初夏,要进行适宜的耐热锻炼(古人就有“春捂”之说);而在气候由热变冷的秋季的初冬,要进行适宜的抗寒锻炼(也是遵循古人的“秋冻”之道),这样,也会降低旧病旧伤复发的几率。

    4.为了预防和减轻旧伤疼痛,有过旧伤史的患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在春秋季,要经常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冷空气来临时要注意保暖,阴雨天气下要注意除湿(可在室内通过增温或利用空调抽湿,达到降低室内湿度的目的),尽可能地减少外出。一些有过骨折或外伤的患者,可采取局部保暖(例如包裹棉纱)的措施,使得旧伤处的温度保持恒定;也可用手按摩旧伤处,促进血液循环。疼痛发生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如三七片、云南白药等),采取针灸、理疗、红外照射等医疗手段,对消除旧伤疼痛也有显著效果。
, http://www.100md.com
    

    春来早调整 疾病少纠缠

    ■ 谢桂珍

    《黄帝内经》上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由于早春气候寒凉、干燥,人们应在睡眠、运动、情志等各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否则疾病会纠缠你。

    西医:早春要防感冒、过敏

    每年的早春时节,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支气管炎和喘息性疾病患者就会明显增多,患者中多数是老年人。但从门诊量上来看,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数量反而下降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冬季患感冒、流感康复后,患者体内获得了暂时免疫力。但大家还要做好保暖防护,因为初春乍暖还寒,稍不留神就会受凉感冒。同时,春季应防过敏。特别是慢阻肺、支气管炎、哮喘等病人,应尽量避免接触灰尘、花粉等,以免加重呼吸困难、气喘症状。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调整情绪防伤肝

    每年春季传染病都多发,比如流脑、流感、麻疹等。平时应多用板蓝根、金银花、蒲公英等泡水喝,以增强抵抗力。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细菌和病毒感染交错现象在门诊很常见。这些患者多合并有发热、嗓子疼的表现,部分还有扁桃体炎。大家除常服抗病毒中药外,还可用醋对房间进行消毒。

    另外,在五行中,春属木,对应脏器为肝,春天阳气外泄,人们易急躁,怒则伤肝。因此要调养情志,心情舒畅,女性在春季尤其应避免因情绪郁怒而影响生理周期。

    起居饮食保健康

    保暖:春天到来,天气转暖,致病的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因而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膜炎、猩红热、肺炎等传染病最容易发生。“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忽冷忽热,加上人们用冬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初春时节,春寒未去,“老寒胃”的病人常会因饮食生冷或饮酒不注意而导致旧病复发。“老寒腿”的病人不注意保暖,不当穿衣导致受凉,腿疼加重。早春属于“乍暖还寒天气”,因此春捂还是很有必要的,衣物要慢慢减,饮食、运动要注意调整,相机而动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 百拇医药
    运动 立春后阳气生发,但寒气很重,因此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运动,一来空气中所含的病菌较少,二来相对较暖,避免感冒。另外,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不要突然加大,运动时以身上微微出汗为最佳。

    睡眠 随着阳气的生发,早上起床时间宜提早。因为“春困”,午休显得很有必要,但时间不宜过长,以每天30分钟到1小时为佳。

    饮食 春季应该养肝,除少食辛辣,还应多吃酸性食物,如樱桃、草莓、西红柿等。多食蔬菜,补充维生素类,忌吃羊肉、狗肉等大热易上火的食物。

    药膳应对常见病

    芹菜粥 取大米250克,加适量清水,煮至半熟状,再加入洗净、切碎的连根芹菜120克,煮熟食用。春季因为肝火旺盛,引起头痛,常食芹菜粥可以清肝热、降血压、止头晕。

    蜜糖蒸萝卜 大白萝卜1个,洗干净,削去外皮,挖空中心,装入蜂蜜,置于碗中,隔水蒸熟。春天多风热感冒,食用蜜糖蒸萝卜,可防治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症。
, http://www.100md.com
    

    气温起伏注意“关键部位”保暖

    ■ 李富 中宇

    民间有“春捂秋冻”的说法,很多人认为秋冬交替季节气温的波动都是暂时的,不用格外注意保暖,然而人体的有些部位不宜“冻”,秋冬之际注意这些部位的保暖确实对人体有益。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著名中医师张百昌认为,人体的头部、肩部、腹部、腿脚、膝关节等部位应该注意保暖,季节交替时气温波动明显,更是需要注意的时刻。秋冬季节不宜早晨洗头,洗头之后也不要立即出门,以防受风寒;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秋季降温后是肩周炎的高发季节,要注意双肩的保暖;患有胃肠疾病的人,要特别注意上腹部保暖,以防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 http://www.100md.com
    张百昌说,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全身冷,在阴冷、潮湿的天气,脚部和腿部受冷,脚、腿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尤其是膝关节处,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孩子秋冻有讲究

    ■ 李艳鸣

    时下不少家长都认为“春捂秋冻”能增强孩子体质,对此医学专家提醒道,秋冬天虽然是耐寒训练的好时机,但“秋冻”也不应盲目进行,尤其是小孩。

    孩儿秋冻可防病
, 百拇医药
    中医上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因为秋冬天是阴长阳消的季节,所以要养阴为主。同时,秋冬天主收,万物收敛,肺气内应,因此养生应以养肺为主。此时进行所谓的“秋冻”锻炼,不仅能提高人体抗病和抗寒能力,还能对呼吸系统疾病起到预防作用。在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较高,可以不必过早给孩子添加衣服;但到了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这时穿衣就要有所控制,适当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穿衣过多出汗,伤阴耗气;而到了晚秋,秋冬交接,则更多强调的是防寒保暖。

    因此,除了年老体弱和患有慢性病、体温调节功能差的人之外,对多数人来说,“秋冻”之说还是符合健康养生的科学道理的,特别对于身体健康的小儿尤为必要。

    应该循序渐进进行冷适应

    那么如何进行秋冻呢?首先是让孩子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包括不要穿得过于厚实、严密。中医认为,小儿是阳气偏旺之体,过暖会助长阳气而消耗阴液。实际上,过早地让孩子过度保暖,会导致孩子在身体出汗时不易觉察,反而容易诱发感冒。
, 百拇医药
    其次就是进行冷适应。从秋天开始,父母就要逐渐培养孩子在“冻”字上做文章,少穿衣、多裸露,让肌肤接触空气和阳光,久而久之就增添了“秋冻”的底气。最简单的方法是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及喝凉开水(以25摄氏度左右为宜)的习惯。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小孩一般都能适应,并且效果显著。如能再坚持每天用冷水擦拭身体则更好。

    第三,在小儿耐寒锻炼中,一定要把握渐进和适度两个原则。小儿耐寒锻炼应循序渐进,防止“冻而不动”,这就要求小儿要多进行户外锻炼,但要注意的是,运动锻炼时不宜“动”得大汗淋漓,只要身体微热即可,否则凉气会通过表皮扩张入侵肌体。

    另外,在秋冬季节,由于早晚天气变化大,忽冷忽热,一旦受凉,则很容易引发感冒发烧。那么如何辨别宝宝穿的衣服是多还是少呢?专家认为:穿衣,对于成人来说是以稍有凉意为好,而对于幼儿,则不能照搬成人的做法,而应以不打寒颤为宜。有两个方法可以判断,一是摸鼻尖,二是摸四肢,这两个部位只要摸着不凉就行。
, 百拇医药
    幼儿秋冻一定要分清体质

    孩子适不适宜秋冻要根据个人体质而定。要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保健措施。

    如果是脾胃虚寒的小孩(一般表现为瘦弱、脸色发黄、食欲不振等),则尽量不进行秋冻。因为这类小孩本身就容易得疳积,如果进行秋冻的话,可能会比其他小孩更易得病。如果脾胃虚弱比较严重,建议由医生诊断后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调理。(相关文章见21版)

    

    深秋时节穿衣宜厚薄搭配起居要合理安排

    ■ 朱旭东

, http://www.100md.com     时值深秋季节,养生保健专家提醒,公众穿衣要厚薄搭配,起居要合理安排。

    养生保健专家张东生指出,寒露过后,昼夜温差变化增大,人们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要注意脚部保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换季着装过渡要自然,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做两手准备。

    随着渐入深秋,气温将进一步降低,昼夜温差加大,如果要到户外游玩的话要注意添加衣服。相比年轻人穿衣的随意,上了年纪的人应该披上外套,毕竟到寒露的节气,早晚温差比较大,所以还是多穿点儿好。

    在起居上,更要合理安排。研究认为,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能力增强。当环境气温低于15摄氏度时,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着凉是伤风感冒的重要诱因。寒露以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人易患感冒。为了及时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加强锻炼。此时,哮喘会越来越重、慢性扁桃腺炎患者易咽痛,有痔疮的人也可能病情加重。
, 百拇医药
    据统计,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感冒后九成以上会导致急性发 作 。 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还要科学调理饮食,配合以 药 物 防治,改善居室环境,避免 烟 尘 污染,保持室内 空 气 流通、新鲜。

    养生保健专家特别提醒说,由于气候转寒,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易于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之心也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如经常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抑郁、惆怅等不良情绪顿然消散。

    ■相关链接:

    五类人不宜“秋冻”

    近日秋风送爽,昼夜温差明显增大。专家指出,民间素有“春捂秋冻”的说法,适当“秋冻”的确可增强人体耐寒能力,但并非人人适宜,五类人不宜“秋冻”。
, 百拇医药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唐忠志介绍,秋天早晚温差大,气候变凉且逐渐干燥,容易诱发疾病。秋凉后,医院接诊的患者较平时明显增加,多为呼吸道疾病,如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等,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唐忠志说,“秋冻”要因人而异,尤其是老人、慢性疾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不仅不能“秋冻”,还要注意适时增加衣物保暖。

    唐忠志说,五类人不宜“秋冻”:心血管病患者,深秋的低温和多风是心脏病的诱发因素;胃溃疡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使原有胃溃疡再次发作;脑血管病患者,人体受寒冷刺激后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引发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寒冷空气会对患者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使这类疾病复发或加重;老寒腿患者,患者腿部常有酸麻胀痛或沉重感,在受寒时症状易加重。

    
, 百拇医药
    秋冻要适度 贪凉易诱发“颈肩腰腿痛”

    ■ 朱旭东

    俗话说“春捂秋冻”,很多人便认为秋天冻一冻有好处,但专家提醒,秋冻要适度,贪凉容易诱发“颈肩腰腿痛”。记者近日在鼓楼医院镇痛科了解到,白露过后,该科门诊颈肩腰腿痛患者出现一个小高峰,平均每天在30例左右,以20岁至40岁年龄段的人居多,大多睡凉席,大部分时间用空调或电风扇。

    鼓楼医院镇痛科副主任医师姚学俊介绍,最近虽然气温还比较高,但早晚的温度已明显降低,如果再整夜睡凉席,或长时候使用空调、电扇等,很容易受凉。如果颈肩部、腰背部、膝、踝关节等部位长时间受寒气侵袭,会导致血管收缩,局部肌肉僵硬紧张,引起炎症,造成疼痛。

    专家表示,秋冻也要适度,白露过后,如果还不想换下凉席,应在凉席上面垫层毛巾被等,空调、电扇都不宜整晚使用。使用空调、电扇的时候,要注意盖好被子。另外,秋冻对老年人、小孩、体弱者、多病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风湿及关节炎患者等都不适宜。
, 百拇医药
    专家提醒,因受凉出现疼痛后,可局部热敷,通过泡热水、按摩、理疗等物理方法来减轻局部水肿痉挛,注意在急性期不要增加体育锻炼,应加强休息,尤其要注意保暖。如果这些方法不能减轻疼痛,则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相应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秋寒乍起 胃病多发

    秋冻不要过分 生蒜别吃太多

    ■ 本报记者 汤雷

    入秋以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专家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 http://www.100md.com
    天津的陈先生最近总是胃疼,尤其是饭后两三个小时,有饥饿感的时候,更是疼得难忍,吃点东西就好多了。每天入睡后,他常在烧灼般的胃疼中醒来,在地上来回走。妻子去药店买回好几种胃药,但服用几天后,病情非但未减轻,反而越来越重。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胃溃疡,他吃的药都不对症。

    天津南开医院胃肠专家门诊主任医师贾树才介绍说,每逢秋凉时节,胃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就有所上升,尤其是体质较弱的人或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腹泻、消化性溃疡等胃肠道疾病。常见的症状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胀闷、隐痛、泛酸等,有的人还会伴腹胀或腹泻。此外,一些原来患有胃病的人也常易复发,严重者还会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穿孔。

    据介绍,中秋过后,气温下降,昼夜温差悬殊,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酸分泌大量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因此,抵抗力随之降低。不少人还盲目推崇“秋冻”,忽视了对胃的保暖。胃肠部位因受到寒冷刺激,使血液重新分配,为了御寒,大量血液流向周身,使胃肠血运减少,从而使胃肠功能下降。慢性胃炎或有慢性胃肠疾病的人,就会表现出胃寒、胃动力弱等,出现胃部不适,腹痛、腹胀,遇寒加重等。
, http://www.100md.com
    另外,由于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食量增加,使胃及十二指肠的负担加重,容易引起胃病复发。比如天气渐凉,但有人对冰淇淋、冰镇西瓜、冰粥等冷食的“偏爱”依然不减。这样很容易对胃产生刺激,出现胃胀、胃痛、泛酸等不适症状。

    另外,秋天有大量的水果上市,无节制地大饱口福,也会让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病的发生。

    专家建议,秋寒乍起要特别注意护胃。首先要做到胃部保暖。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增添衣服,特别是老胃病患者,晚上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不要让腹部着凉,防止胃部受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胃病。

    饮食应以温和、清淡、新鲜为宜,并应有规律地进餐。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从食物属性来看,秋天应少吃姜、蒜、韭、椒、葱等辛辣食物。尤其是生蒜会刺激胃酸分泌,且生蒜中的辣素对胃肠黏膜有很强的刺激作用,有胃肠道疾病特别是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人不宜生吃大蒜,须熟食。即便是没有胃肠疾病的人,生吃大蒜也一定要适量,不宜一次食用过多,一次吃一至两瓣即可,而且不要空腹吃,避免胃肠黏膜受损。

    老胃病患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通过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加强胃肠道蠕动和胃肠道黏膜的防御机制,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加强胃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运动时膈肌上下移动和腹肌较大幅度的活动,可以对胃肠道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并对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有积极作用。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