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医德医道
编号:11943675
关注患者的幸福指数应成为医疗常态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2日 《中国医药报》 2010.10.12
     《人民日报》近日发表评论说,长期以来,很多医生存在一种“技术傲慢”,不屑让患者参与医疗决策。他们认为,如何治疗是医生的事情,患者只要“听话”就行。其实,这是对医学的片面理解。医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医生既要有科学精神,又要有人文精神。在治疗中,医生和患者共同协商,是对患者知情权、参与权的尊重。因为医生不能只关注疾病,更要关注生病的人。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曾说:“科学家更多地诉诸理智,艺术家更多地倾注感情,而医生则要把热烈的感情和冷静的理智集于一身。”可见,一名好医生,不仅要考虑医学上的“技术参数”,更要考虑患者的“幸福指数”。笔者对此深以为然。

    之所以强调患者的“幸福指数”,是因为,患者虽然是身体有疾病,需要医生的救治,可这种救治绝非意味着将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医生。比如患者想要尽量避免疾病带来的精神创伤,得到尽可能多的尊严,或者渴望在精神和心理上重新回归社会;比如患者家属和患者很想参与到手术方案决策中,得到足够多的知情权,得到心理安全保障等;比如患者想得到一个舒心温馨的医疗软环境等,这些要求都不过分。
, http://www.100md.com
    如果医生有充分的尊重意识、崇高的人文关怀,做到上述要求是不难的。因为医生不仅仅是手术者,也是高尚医德传播者,是精神和心理上的疗伤者。是“专心的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特别是生活质量和心理幸福成为时代新观念的今天,医生更应是人本意识和人为意识的积极倡导者,创造性的将人文尊重落实到工作中,让患者体验到内在的幸福,得到身心双重提升。

    可目前,我们的医疗观念仍是救死扶伤,对患者的心理重视不够多。这方面,有过住院经历的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医生很少能够静下心来与患者交流和畅谈。再加上很多医院对人文意识等软性东西缺乏规范和认真考核,其结果是,医生以及医生的手术成了和医疗器械一样冰冷的医疗构成,极易加重医患矛盾。

    据中国医师协会的统计,90%的医患纠纷不是技术因素,而是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沟通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如此这般,想要达到医疗现代化,想要创造出更优秀的医疗效果,因为缺乏心灵的沟通,注定是一种奢侈和妄想。无怪乎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说:“如今,有多少医生在给患者看病时,能抬头看患者一眼?一旦患者问得过多、问得不专业,又有多少医生能够笑脸相待并耐心解答?”“现在,不少外科医生拼命学技术,认为一把手术刀走遍全天下。于是出现一个怪圈:外科医生就认手术,而忽略了手术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不要认为落实人文关怀、关注患者的幸福指数是很困难的事情。言谈举止间,医生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话语,甚至一个小礼物,都可能会让患者得到心灵的巨大安慰。医生虽然忙碌,只要真正将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需要放在首位,让患者观和人文意识有效结合起来,做起来也是很顺手很自然的事情。

    因此,笔者认为仅仅满足于人文意识的觉醒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激励、课程培训以及发自内心的医疗养成,让人文意识成为医疗现代化的重要构成,成为医德的重要构成。创造更和谐的医患关系,达成更理想的健康目标。, 百拇医药(雷振岳)